尚 雄
1975年1月18日,在全國人大四屆一次會議上,59歲的萬里被任命為鐵道部部長,此時,他已是一個有著39年黨齡的共產黨人,也是在“文革”中幾經沉浮的老干部了,臨危受命,他面對的是比戰(zhàn)場和工地更為復雜的局面。萬里沒有讓黨中央失望,他以一位政治家的敏銳,牢牢地抓住問題的核心,他認為:不解決派性斗爭,鐵路復興無望。
上任后的萬里雷厲風行。他首先來到打派仗十分嚴重的徐州分局,以鄧小平審閱修改、毛澤東親自圈發(fā)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為“尚方寶劍”,批極左,批派性,一個月見成效。他再戰(zhàn)鄭州,三戰(zhàn)蘭州,用霹靂手段果斷清剿各種派性力量,撥亂反正,迅速打通隴海、京廣、蘭新等鐵路樞紐。半年后鐵路正點率大幅上升,秩序逐步恢復正常。當時流傳的民謠是:“火車正了點,鋼鐵增了產,衛(wèi)星上了天!”
不久,“四人幫”一伙在鐵路大搞“批鄧聯(lián)萬”,持續(xù)9個月的整頓工作為之中斷。一些派性嚴重的干部和造反派頭頭,有的蠢蠢欲動,有的乘機翻案。萬里曾頗有感觸地說,1975年整頓鐵路是他最辛苦的一年,也是取得成績最顯著的一年,但也是挨批挨得最厲害的一年。
這段經歷使得萬里與鐵路、鐵路與萬里都結下了深深不解的情緣。在他離開鐵路的33年里,無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還是在人大當委員長,老部長萬里都多次到鐵路系統(tǒng)視察。
1958年根據毛澤東指示,中國第一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提出了修建京九鐵路的構想,但由于當時國力不足,這一計劃擱淺?!拔母铩鼻?,周恩來總理對鐵道部領導人呂正操說:“看來在京廣、京滬之間還要修一條南北新干線,要直一點標準高一點?!苯ň┚盆F路有兩大關鍵工程,一是長江大橋,二是黃河大橋,1973年初長江大橋正式開工,然因“文革”期間國家交通事業(yè)陷入混亂,長江大橋工地上的10座橋墩一直孤零零地屹立江中。
“文革”結束后,全國百廢待興,各項事業(yè)重新回到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上。這期間爆發(fā)了關于鐵路建設的一場爭論,似乎京九鐵路建設又要遇到困難。1986年12月,此時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在江西考察,發(fā)現九江長江大橋遲遲不能竣工。當了解到原因是缺資金時,當場拍板:國家拿出一部分資金,各省市拿出一部分資金,集資解決該問題。這一模式成為以后建設的寶貴經驗。不久集資建橋方案確定,這在那個年代實屬創(chuàng)舉。
萬里退下來多年后,依然關心著鐵路的建設和發(fā)展。萬里的胞妹萬玲離休前曾擔任北京鐵路局的黨委副書記,他還特別向萬玲打聽“和諧號”動車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