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煙夕顏
有一次和老媽路過一家飯店,老媽說鄰居阿姨家女兒的婚宴就是在那里辦的,那位阿姨常跟她說起這家飯店環(huán)境好,菜也可口。那家店我挺熟悉的,偶爾會和同事在那兒聚會,但價位有點兒高,買單時有些手軟。我心里盤算要不要在這里請請老媽?但想想又得破費一筆,有點兒心疼。突然,我被自己的想法嚇到了,那個跟同事、朋友吃飯搶著買單的人,請老媽吃頓飯居然還要猶豫算計,這是我嗎?與那個父母眼中孝順懂事的女兒是一個人嗎?
一位女子向我傾訴,她的母親臥病在床多年,由她們兄妹輪流照顧,時間久了,有人開始有怨言,以各種理由推脫逃避。母親在去世前的兩年里,已經(jīng)意識模糊,需要她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但是,她的婚姻和工作在那個時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她每天不得不疲于奔命,日子完全亂套了。絕望的時候她就想,這一切都是因為母親拖累的。于是她開始嫌棄甚至憎恨母親,坐在床邊看著沒有知覺的母親時,她想,如果母親早點兒去了,母親自己會少受些罪,兒女們也能解脫了,對一家人都有好處。
后來,母親真的去了,她說那時她雖然悲傷,但還是長舒了一口氣,她終于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工作與家庭,似乎一切又都正常起來了。但在母親去世一年多的時候,她時常夢見她,特別是每每想起在母親最后的日子里自己那些“惡毒”的想法時,她無法原諒自己,經(jīng)常在夜里哭醒,但已經(jīng)再沒有機(jī)會彌補。
根據(jù)她的傾訴,我發(fā)了篇文章。不久,就有位讀者打來電話,特別激動:“小時候我們考了100分,感覺是為父母爭了光,要求他們給予獎勵;成家了,是在為他們傳宗接代,要求他們幫著安家置業(yè)。這一切在我們眼中都是理所當(dāng)然的,父母對這些‘無理要求也都無條件地接受了,但當(dāng)我們應(yīng)該為他們做點兒什么的時候,自己卻有那么多逃避的理由。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想到這些,而真的有幸明白時,可能已經(jīng)晚了?!?/p>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