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殿臣
牛,說來也真夠巧的,在十二生肖和家養(yǎng)六畜中,均位居第二,獨具名列前茅之光彩。由于它勤耕耘,善拉車,可騎用,并有犧牲精神,故而深得詩人的青睞,歌之詠之,歷久不衰。
牛入詩歌,最早見于《詩經》,凡有五章句。如《王風·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小雅·黍苗》:“我任我輦,我車我?!钡取4撕?,詠牛詩不絕如縷,多有名篇佳句。
唐宋諸家詠牛,多著眼于其耕犁之勤,勞作之苦,詩篇充溢著褒獎憐愛之情。如李白詩:“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白居易詩:“牛困人乏日已高,市南城外泥中歇”;元結詩:“耕牛何處去,耕彼故城東,相伴有田父,相歡唯牧童”;錢秉澄詩:“典犢初教成,我鋤子則犁,犁鋤豈不苦,食衣道在茲”等。其中,孔平仲的《禾熟》詩,則是這方面的傳世之作:“百里西風禾黍香,嗚泉落竇谷登場。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斜陽?!边@首詩以細膩觀察和形象描繪而見長。何以禾泰飄香、五谷登場?不都是老牛辛勤耕耘勞作的結果嗎?
在眾多詠牛詩中,那些贊揚其犧牲精神之作,尤為值得稱道。如王安石的《和圣俞農具詩》就是比較好的一首:“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自無一毛利,至有十箱實”。這里的一“無”一“有”,把老牛的勤奮、貢獻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李綱的《病牛》詩,更是膾炙人口,為世所傳:“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庇捎诶吓5膴^力耕犁,才會收獲千箱糧食。為了眾生的飽暖,它不惜病臥殘陽,死而后已,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犧牲精神!聯系李綱一生轉戰(zhàn)南北,抗敵御侮,不辭勞苦的實際情況,這后兩句詩也正是他自我犧牲精神的寫照呢!
詠牛詩中的放牧篇章,也頗有佳作可讀,值得玩賞。楊萬里的《過大皋渡》,景象開闊,視角新穎,寫出了行船中遙望放牧牛群的獨特感受:“隔岸橫州十里青,黃牛無數放春晴。船行非與牛相背,何事黃牛卻倒行?!比舨皇谴兄伲跄苡小暗剐小敝罟P?雷震的《晚村》寫得更是情趣橫生,妙解人頤:“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這首絕句意境優(yōu)美,語言活潑,筆筆寫景,句句含情,為我們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牧童晚歸圖”,表現了一種天真無憂的童趣,故被選入《千家詩》,流傳極廣。
托物言志的詠牛詩,當首推魯迅先生《自嘲》中的名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_@里詩人運用典故,一經
錘煉,遂成誓語,被人們廣泛引用。更為值得贊揚的是臧克家的那首頗為著名的《老黃?!吩姡骸皦K塊荒田土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痹姷那皟删涿鑼懮鷦樱荚谕怀隼吓5那谟诟鞯木?。后兩句議論精彩,托物言志,借牛自喻,表現了老逢盛世更加勤奮上進的品格,結句尤為警策,不少老同志把它當作“座右銘”
責任編輯/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