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塞爾維亞、美國、匈牙利特約記者 金曉蕾 溫燕 李震 ●伊文 李潔思 王軍
“我駐南使館被炸10周年祭”,很多中國網(wǎng)民這兩天在自己MSN簽名后加上了這樣沉重的一句。貝爾格萊德時間1999年5月7日午夜(北京時間8日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使用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造成3名中國記者犧牲,館舍嚴重毀壞。這是人類歷史上野蠻的一幕。10年過去了,美國媒體“選擇性遺忘”了這一事件,美國官方的反思更是少見?!罢`炸”是美國的最終解釋和態(tài)度,只有在遇到一些中美軍事對峙事件時,“炸館事件”才會被偶爾提及。美國總統(tǒng)中國顧問團的一位成員說,10年后中國已經(jīng)崛起,中美關系也穩(wěn)定并朝著良好勢頭發(fā)展,當年“誤炸”已成歷史一瞬。但在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看來,10年來正是因為中國付出極大誠意,中美間的合作沒有止步反而擴大,但美國對中國的戒備心理和潛在敵意還沒有隨著這一頁被歷史翻過而消失,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這兩個月來美軍監(jiān)測船在中國海域的舉動。
被炸使館前立起紀念牌
每年5月7日前后,在中國被炸使館前總能見到中國駐塞使館全體工作人員、當?shù)厝A人團體、塞爾維亞民間團體和個人敬獻的花圈和花環(huán)。今年的活動氣氛更加凝重。5月7日中午,在被炸使館前,人們立起了紀念牌。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魏敬華和貝爾格萊德市長吉拉斯為紀念牌揭幕、獻花。紀念牌上用塞語和漢語刻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并謹以此緬懷罹難烈士?!眳⒓踊顒拥囊晃皇姓賳T說:“被美國操縱的國際社會沒有對炸館事件作出應有反應,也沒有對事件進行深入調(diào)查?!?/p>
據(jù)《環(huán)球時報》記者了解,早在今年2月,貝爾格萊德大學校長、塞中友好協(xié)會俱樂部會長、孔子學院院長等塞爾維亞對華友好人士曾聯(lián)名給貝爾格萊德市政府寫信倡議,為邵云環(huán)、許杏虎、朱穎三位烈士立紀念牌。3月24日中午12點整,塞爾維亞全國拉響警報,悼念10年前死于北約轟炸的受難者,同時也提醒世人:塞爾維亞不會忘記那段歷史。
被炸使館的未來命運是中國民眾和塞爾維亞人都關心的話題。記者日前到被炸使館采訪時,負責使館保安的弗依斯拉夫熱心地帶記者到處參觀,還拍胸脯保證里面沒有核放射。2004年7月1日,塞爾維亞PMC工程公司從地下7米深處挖出了930公斤重的未爆炸的導彈并拆除了炸彈,現(xiàn)在彈身被陳列在貝爾格萊德航空博物館里。2004年9月24日,貝爾格萊德市土地管理局網(wǎng)站發(fā)布了一條消息,說貝爾格萊德市土地管理局與中國使館簽訂了兩國關于不動產(chǎn)交換協(xié)議,中方將被炸使館及地皮交還給塞共和國財產(chǎn)管理局,從而換取另一處地皮建設新館。不久前,土地管理局副局長潘切奇在接受當?shù)亍锻韴蟆凡稍L時表示,根據(jù)兩國政府達成的協(xié)議,未來的樓主在確定大樓的用途時應該“顧及到中國人民的感情和尊嚴”。據(jù)潘切奇講,被炸使館的地基、承重梁柱都很牢固,所以大樓不會拆除,投資者可以在原有結構上進行修建。記者在當?shù)匾粋€網(wǎng)站上看到有消息說,某國外投資商已看中被炸的中國使館,想在這里建一所私人大學。記者看到,使館周圍吊車林立,一個規(guī)劃公告牌展示著這個新貝爾格萊德地皮最貴的小區(qū)將會被建成高級商務住宅區(qū)。
美國與北約認準是“誤炸”
“北約對給中國大使館造成的任何傷害以及中國外交人員的任何傷害感到遺憾?!边@是當年北約野蠻轟炸中國大使館后發(fā)布的聲明。“情報官員使用了過期的地圖,盡管中國大使館的建筑在貝爾格萊德十分醒目”成了美國與北約道歉的說辭。查閱當年美國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到:《華盛頓郵報》1999年5月8日評論說:“這次轟炸可能會進一步使西方確保外交途徑解決科索沃爭端的努力復雜化,并進一步增加中美關系的緊張?!薄都~約時報》1999年5月9日報道說:“貝爾格萊德人說,混淆中國大使館和轟炸目標并不容易。中國大使館是一棟大理石建筑,有藍色的玻璃,而且飄揚著中國國旗。而轟炸目標則是一棟白色寫字樓,而且年代也較為久遠?!?/p>
炸館事件發(fā)生后,美國也思考過自己的失誤,時任國防部長科恩宣布將升級美國防御體圖和情報記錄,以準確體現(xiàn)外國使館和其他重要利益地點的準確坐標。但通過檢索這些年來的美國新聞媒體報道,記者發(fā)現(xiàn),在“誤炸”的說法下,美國媒體很少想起1999年的這起野蠻事件?!恫ㄊ款D環(huán)球報》2000年4月12日報道說,中情局對7名負責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的官員進行了懲罰。中國對這一姍姍來遲的懲罰不太滿意。中情局解釋說,選擇目標的人使用的是過期一年的非機密軍事地圖,中情局人員只是猜測了南聯(lián)盟的軍事采購部門的地點。而當時軍內(nèi)竟然無人過問目標選擇是否正確。在當前發(fā)達的軍事科技條件下,中國人對這一解釋無法相信?!度A盛頓郵報》同年4月11日報道說,中情局對去年轟炸中國大使館的事情做出了調(diào)查和相關懲罰。當中情局發(fā)生錯誤時,軍方指揮官也未能審核中情局的目標選擇過程。白宮官員一致堅持表示,這次轟炸是一場事故,是由于使用過期地圖導致的一系列錯誤的結果。他們本來想要轟炸南聯(lián)盟一個武器采購部門,但卻擊中了數(shù)百碼遠的中國大使館。今年3月發(fā)生中美船只南海對峙事件后,《洛杉磯時報》引用路透社的消息列舉中美軍事摩擦和外交摩擦時,又提到炸館事件和3名中國記者遇害。報道說:“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和其他美國官員為這一悲劇性的錯誤道歉。憤怒的中國推遲了入世談判3個月?!?/p>
北約盟國在炸館事件上的態(tài)度與美國保持一致。法國主要防務產(chǎn)品制造商泰勒斯集團的一位高管曾告訴記者:“這個世界上不會有哪個國家對中國故意做出這種事情,即便是美國,也必須想清楚對一個擁有全系列核武器和聯(lián)合國安理會否決權的國家動武將面臨什么樣的結果?!比麪柧S亞鄰國匈牙利1999年3月正式加入北約。匈牙利國防大學堯庫什·亞諾什中校說:“中國大使館遭到襲擊,這證明我們的資料庫是不完全的,有時也是不準確的。”但當?shù)孛癖妼Α罢`炸”說法存在質(zhì)疑。布達佩斯一家中餐館的管理人員名叫Sasa,他告訴記者:“中國人民永遠不應忘記這起事件。美國人可以用金錢賠償,但他們其實并沒有得到什么真正的教訓?!边€有匈牙利民眾建議說:“中國最好把這一切拍成電影。美國自以為很強大,但21世紀的世界將是中國的?!?/p>
塞爾維亞人質(zhì)疑炸館“元兇”死因
在中國人悼念3位烈士遇難10周年前的兩個月,“誤炸事件”元兇遇害的消息成了一條搶眼新聞。美國陸軍退役中校、長期為中情局工作的班尼特2000年4月被美國中情局解雇。據(jù)美國多家報紙分析,由于他給北約軍隊提供轟炸目標時在地圖上把“×”畫錯地方,最終釀成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被炸的慘劇。中情局發(fā)言人保爾·吉米加里亞諾曾表示:“中情局對班尼特在任期間的責任不發(fā)表意見,只確認他在中情局的任職于2000年結束?!钡衲?月22日,班尼特在其“隱居”的弗吉尼亞州勞登縣晨練時遇襲身亡。面對一些傳聞,中情局官員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班尼特被殺一事與其軍方背景和供職中情局的生涯有聯(lián)系?!薄秳诘菚r報》4月底報道說,兩名十七八歲的少年被控對班尼特遇害一案負責,他們“涉嫌入室行竊、搶劫和襲擊”。
很多塞爾維亞人告訴記者,班尼特遇害更讓他們相信中國大使館不可能是“誤炸”的。當?shù)刂娛略u論家拉桑斯基認為,“這絕不可能是一個‘失誤或‘偶然事件”,他認為這是美國人向中國政府發(fā)出的一個信號,“有可能從北京,或從中國駐貝爾格萊德使館在那幾天發(fā)了一些讓美國人不高興的東西”。在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中扮演瓦爾特的老藝術家日沃伊諾維奇說:“許多人在美國人策劃的對南聯(lián)盟轟炸中失去了生命。中國大使館被炸后,我代表塞爾維亞社會黨到醫(yī)院看望了受傷的中國朋友,我對美國的暴行感到無比憤怒。美國人在海外對別國使用武力,他們在國內(nèi)卻是另一番宣傳。比如在轟炸我們的時候,美國國內(nèi)把美國軍隊說成是以人道主義解救巴爾干人民的天使。那么說,美國轟炸我們,我們還得感謝這些從天上扔炸彈的天使了?”
美國應深刻反思炸館事件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中國顧問團成員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說,近來在華盛頓智庫的研討會上,中美建交30周年、中國駐南聯(lián)盟使館被炸10周年等事件都會被提起。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4月底主辦了一次有關中國青年的研討會,會上就提到使館被炸10周年。他認為,“誤炸”言論在美國已定調(diào),當時造成“誤炸”的人也已作古,被炸事件在美國已逐漸被淡忘。10年后中國已經(jīng)崛起,中美關系也穩(wěn)定,并朝著良好勢頭發(fā)展,當年“誤炸”已成為歷史一瞬間。
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戴旭則認為,美國當然不會說是“故意”炸的,美國人和中國人心中都知道是怎么回事。10年了,作為歷史事件,“炸館”這一頁已經(jīng)被翻了過去。但對于美國來說,這一頁不能說翻過去就翻過去了,還應該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美國還是有挑釁中國主權的事件,特別是最近美軍監(jiān)測船在南海和黃海的舉動,都可以說與當年的炸館、撞機事件有因果關聯(lián),表現(xiàn)出美國的戒備心理和潛在敵意。戴旭說,這種心理和敵意不會隨著這一頁而消失。這10年美中進行了廣泛的合作,這是以中國付出極大誠意為基礎的,而發(fā)展關系更要看雙方的努力,美國應吸取教訓,不要做挑釁他國主權的行動。對于“誤炸元兇”已經(jīng)遇害的說法,戴旭認為,個人執(zhí)行的是國家意志,炸館事件讓個人去承擔是對個人的不尊重,我們希望這一頁翻過去,但也希望美國進行深刻反思。
戴旭的分析在美國一些輿論中可以找到注腳。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4月30日的文章說,“中美最近發(fā)生的海上對峙事件表明中美兩國的防務對話在過去20年中取得了多么少的進步”,并把責任推到中國,說“在炸館事件、撞機事件和臺灣軍售事件后,中方多次中止軍事交流和其他防務合同”,“美國官員希望進行更具實質(zhì)意義的對話和交流,而中方則選擇更加象征意義的高層交流”。美國“國家利益在線”5月1日有一篇文章又鼓吹中國軍事威脅,說“像轟炸中國駐南聯(lián)盟使館和2001年的撞機事件等還將不可避免地發(fā)生”。
在采訪中,有中國學者認為,中國使館被炸一事從客觀上給了中國一個深思和轉變的機會。一方面,民眾認識到經(jīng)濟建設是增強整體國家實力的基礎,另一方面,也堅信只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先進的國防工業(yè)體系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和捍衛(wèi)經(jīng)濟建設的成果。1999年后,大量低工效、高能耗的軍工企業(yè)通過政策性破產(chǎn)被淘汰,保留下來的企業(yè)通過技術改造和安全改造的政策性投資,增強了技術力量和經(jīng)營能力,發(fā)揮了軍民結合的整體優(yōu)勢,還創(chuàng)造出一批具有生命力的品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