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亮
3月10日晴
昨天無意中路過了這個城市我唯一熟悉的打口碟店,一再猶豫,還是笑容滿面地進去了,也第一次見到了我這“看店”朋友鼎鼎大名的老板。
“Hello!”我一進門老板這樣和我打招呼,我便感覺他就是傳說中的店主。
想不到這次店里有那么多碟,上次來大概是半年以前,那時很蕭條,我近三年很少聽音樂了,太多的歌手或?qū)]嬑也徽J識了!我只好問:“有電影原聲嗎?”這方面相對熟悉些,我想找到“Legends of the fall”,結(jié)果看到了“Les Mis é rables”,《悲慘世界》是我十分喜愛的作品,現(xiàn)在就是一邊聽一邊寫,再查些相關資料,十分愜意,這就是淘碟的樂趣啊!
可我當時并不想買這CD的,我有時間聽嗎?聽了有什么意義?自己東西太多了,還嫌不麻煩嗎?不是計劃節(jié)省花銷嗎?
可我就這樣匆匆走了嗎?當然已經(jīng)很有收獲:選碟時聽到他們模仿費玉清唱“千里之外”,真是很棒,這就是耳濡目染吧,我如果經(jīng)常來這里,應該唱歌就不跑調(diào)了,這就是靠譜了吧!
老板在似乎我和我朋友都有些拘謹,這時恰好老板出去了,我便和朋友說:“給我推薦幾張碟吧?”果然奇妙的音樂裊裊而來,我說:“你們能否和某些咖啡店有合作,給他們提供這么棒的音樂,他們根本沒有啊!”看著碟機的讀秒,時間是以秒記,我已覺得身心完全投入,這片刻的逍遙堪比咖啡相佐一下午的兀坐。下次我來這里是什么時候?
老板回來了,我決定買下“Les Mis é rabies”這張專輯,因為我想朋友推薦的那幾張碟很可能回家就沒有感覺了,我滿足了!但我來了一定要有所表示,不論老板要多高的價,我認了!
這時,一個高中生剛剛選好幾張碟,老板就像父母亦或什么,一張一張“審核”著這孩子選好的CD,孩子很窘迫,似乎擔心被老板訓:“這么土的碟你也選,你還真嫩,未成年人之類……”“一共九十?!辈恢@孩子接著小聲說了些什么:只聽老板說:“我最煩講價錢,覺得合適就要……”,這孩子當然是付了九十,抱著CD“溜”走了。
“我還是把這張拿了吧,多錢?”我接著問老板,“五塊?!薄拔鍓K錢?!”,我奇怪地問,這不是在嘲笑我沒有品位吧?“你是小曹的朋友嘛!”,五元是我不曾想到的,我倒是想過五十。
成交!當時我就有淘到寶貝的感覺。
我和那孩子有什么不同呢?對于那孩子老板可能想:“既然他父母給了他足夠的可支配的零花錢,他喜歡就花唄!何樂而不為?”我是想這孩子抱著CD滿意地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屋里一張張地欣賞,想著:“恩,這張碟真值!……太棒了!……啊!這張是這樣?!不過明天還可以向某某炫耀……哈我也有某某的收藏了!……”
對于他,是從音像店的紛亂嘈雜中搶出一份寧靜,他從選中那碟的一刻,就想好了怎樣一個人去享受;而我恰相反。我是從外界的喧嘩叫嚷中躲進這片樂土,我從聽到那曲子的第一秒,就感到這便是所謂的逍遙游吧!
嘈雜與繁亂都是相對的。何時何地何人何曲,無所謂,只要能夠靜心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