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應律
建立現(xiàn)代國家,應從摒棄“老百姓”這個稱呼開始。
“百姓”或者“老百姓”,這稱呼產(chǎn)生于中國封建專制時代?!鞍傩铡焙汀肮佟保跐h語里是一個對應詞組,有百姓才有官,有官才有百姓。那是一個官、民對立的二元時代。當官的治民、馭民,甚至于“牧民”——直接把治下的民眾當牲口一樣對待。漢末一州的軍政長官即稱“州牧”。封建專制時代,小小一個縣令也稱“父母官”。而“父母官”的意思就是“為民作主”,乃有“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之說流傳。這是把民與官的主、仆關系搞顛倒了。
當然,后來我們解放了。解放了的中國,卻未能走出長長的封建專制社會的陰影。因而折騰不斷,災禍不斷。直到改革開放,人民才不用匍匐在地,山呼“萬歲”。然而,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畢竟太長,中國人看上去從匍匐的地上站起來了,“老百姓”的帽子卻未能摘去。你看,時至今日,從權威的央視到各級官員,從“兩會”代表到大小媒體,從出自廟堂的紅頭文件到市井民間的口頭表達,“老百姓、老百姓”的,人們說得多么自然又順口。
還可以再舉個例子。
就理論上說,全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開會就是在行使最高國家權力。然而你看這樣的文章標題:《從敢說真話看兩會風氣》,文章說:“如果說今年兩會還有什么給人留下特別(印象)之處,就是更多的代表委員敢說真話?!睆淖罡邫嗔C關的代表“敢說真話”竟成為新聞即可以明白,其“最高”之“高”,高不到哪去。
這說明我們離公民社會還遠。改革開放30年,我們在經(jīng)濟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國的經(jīng)濟面貌和社會面貌都有了大的改觀,人們的精神風貌,也非此前的時代可以比擬。然而,中國要從“傳統(tǒng)國家”轉變成為“現(xiàn)代國家”,其前提是,中國的“老百姓”須由傳統(tǒng)社會的“臣民”轉變?yōu)楝F(xiàn)代國家的“公民”。只有完成了這個轉變,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才有可能實現(xiàn);咱們中國,也才能夠跨進世界先進國家之列。
責任編輯:張即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