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拍好昆蟲,那么首先你要愛上這些小家伙?!边@是唐志遠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許多人見了就怕的昆蟲在他眼里個個都是無比可愛的小精靈,正因如此,我們才看到在他的鏡頭下出現(xiàn)那么多生動美麗的畫面,展現(xiàn)給我們一個完全不同的微觀世界。
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
走進唐志遠家,從墻上的昆蟲照片和無處不在的動物模型便可知道他對生物的迷戀程度。我還沒放下包,他便拉著我參觀起來。從客廳的蝴蝶標(biāo)本到書房的獨角仙和各種烏龜,再到陽臺的蜥蜴和龍蝦,就連臥室里都是一盒一盒的蛹。老唐(雖然很年輕,但朋友都這么稱呼他)最近又迷上了原生魚蝦,各個房間擺了大大小小七八個缸,養(yǎng)著各類自己野采來的小魚小蝦……他說:“在我家玩,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其實老唐開始拍攝昆蟲是次偶然,不過他從小就受父親的影響,非常喜歡生態(tài)方面的東西,養(yǎng)過很多小動物,包括各種可以找到的奇怪生物他都喜歡,那時候他家里就像是個動物園。2001年的時候,數(shù)碼相機還不普及,周圍剛剛有人開始玩小數(shù)碼,老唐覺得很有意思,就經(jīng)常到攝影論壇去潛水,在有一次看到一張用富士200萬像素小數(shù)碼拍的超清晰蒼蠅的圖片后,被深深地震撼了,于是毅然決然地買了他第一部數(shù)碼相機Fuji 4900。
剛剛擁有了自己相機的老唐異常興奮,終于可以親自把鏡頭對準(zhǔn)大自然,凝固所看到的美麗畫面了。老唐最喜歡的拍攝題材是生態(tài)類,而相對于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昆蟲無處不在,于是他就按下數(shù)碼相機上的“小花”,鏡頭自然而然地對準(zhǔn)了這些小精靈……老唐覺得微觀攝影太神奇了,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于是他每天白天拍攝,晚上就在網(wǎng)上看別人的作品,希望有一天可以拍出和別人一樣好的照片。而就在一年后,他拍的小葉甲就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封面。
有愛才有好照片
隨著數(shù)碼相機的普及,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拿起相機拍攝生態(tài)題材的照片,但唐志遠認(rèn)為只有了解昆蟲、喜愛昆蟲,并且有耐心、會拍照的人才能拍出生動的作品。如果只是了解昆蟲,不太會拍攝照片,或者缺少一點耐心,那他拍攝出來的大多數(shù)都會是標(biāo)本照,畫面中的昆蟲很清晰,鑒別特征很明顯,但并不可愛,甚至可能有點讓人厭惡。如果只喜歡唯美,對昆蟲一點不了解,那拍出來的一定是糖水片,可能會很好看,通常都是一些大光圈的作品,可能很多時候焦點都不在昆蟲的眼睛上(因為很多昆蟲的眼睛是不太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就更別說拍攝一些行為了。如果這類拍攝者再少了點耐心,那就更麻煩了,比如蜻蜓耷拉著尾巴落在花上,蝴蝶翅膀上粘著指紋,螳螂灰頭土臉地呆立在地上,這些都是明顯擺拍的照片。自然生態(tài)攝影首先講求的就是純粹的自然,我們要學(xué)會尊重它們,這樣才可能真正了解它們。一張好的昆蟲照片,除了精致唯美的畫面,最好還能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
蛻變后的升華
對于那些想拍而又覺得有些昆蟲太丑陋的人來說,老唐的回答只有兩個字:“觀察!”給自己一點耐心和時間,就有機會發(fā)現(xiàn)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他每次都會講自己的一個例子開始拍攝的時候,自己也是只拍攝漂亮的昆蟲,比如蜻蜓,蝴蝶等,至于肉乎乎的毛毛蟲,老唐是從來不拍的,看見了也遠遠地躲開。但老唐身邊總是會出現(xiàn)很多“怪人”,其中一個因為出差,必須要把他的蟲子寄養(yǎng)在老唐家,在那人的威逼利誘下,老唐只好勉為其難地答應(yīng)了。那是一些橘紅色帶黑點的小毛蟲,它們的身體分成很多節(jié),均勻分布的凸起上還長滿了白色的長毛……最開始的一段時間,老唐只是添加葉片,很少去看它們。隨著這些小家伙的成長,它們的食量越來越大,老唐也偶爾會被盒子里的沙沙聲吸引。它們吃葉片的速度可真快,有時候運氣好還能看到這些小家伙蛻皮,橘黃色的舊外套脫下來,露出了翠綠的新衣裳,不過那些白毛還在。當(dāng)這些家伙長得比大拇指還粗的時候,葉子不夠了,老唐就去山里給他們摘山核桃葉片。終于有一天,最大的一只毛蟲開始吐絲結(jié)繭了,它們藏在厚實的淺褐色絲繭里不再讓老唐觀察,他把這些繭隨意地放在了窗臺上。直到10多天后的一個清晨,老唐看到一只翠綠色的大蛾子趴在紗窗上,它毛茸茸的翅膀下還拖著兩個飄逸的尾突,光線穿透它輕輕扇動著的翅膀,投射下或深或淺的綠色,那一刻,老唐被深深地感動和震撼!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老唐對毛蟲的認(rèn)識有了徹底的改觀,并且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毛蟲在他心目中的排位甚至超過了蜻蜓和蝴蝶。他總是期待那些丑陋的小毛蟲能夠變成各種各樣的美麗蝶蛾,它們也總是會毫不吝嗇地給老唐驚喜。隨著不斷的積累,不久前老唐和某雜志合作了一篇專門介紹毛毛蟲的文章,在他的新書《常見昆蟲》里邊也出現(xiàn)了將近上百種蝶蛾的生活史圖片,這在同類書籍中都是很少見的。通過這件事情,老唐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意愿來判斷,并沒有真正地去了解一個事物,因而錯過許多升華的機會,不單指毛蟲,還有我們自己。
付出就會有收獲
自從愛上生態(tài)攝影,幾年間老唐的足跡遍布了京郊的山川河溪,曾經(jīng)在2004年的一年中,他每周都要去離自己家30多公里的山上三四次,帶點干糧,一待就是一整天。他回憶起那時的經(jīng)歷,覺得特別享受那些在上山一天都碰不到其他人的日子,從早拍到晚,不用想其他事情,生活顯得特別美好。
談到拍攝昆蟲的地點,老唐認(rèn)為知名旅游景點就不太適合,那么多游客,就算不把蟲子都嚇跑,看一個人趴在地上拍蟲子也會嚇著他們,引起圍觀就不好了。而且有些景點植被相對單一,昆蟲種類自然就不會太豐富,所以植被種類豐富、游人較少、交通又比較方便的拍攝點是首選。除此之外,一些偏遠的地方,最好是公共交通不能到達的野山,通常都會給拍攝者帶來意外的驚喜,而且首次發(fā)掘探險的歷程也會使你特別興奮!
隨著老唐對生態(tài)攝影的熱度升高,他已不滿足于自己研究、拍攝昆蟲,而是想讓所有熱愛生態(tài)攝影的人有個更好的交流平臺。于是他創(chuàng)辦了“綠鏡頭生態(tài)攝影網(wǎng)”(http://www.g-lens.com),吸引了國內(nèi)一大批熱愛昆蟲、熱愛自然的攝影愛好者。2008年,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還專門邀請他拍攝了一部講述昆蟲攝影師生活的紀(jì)錄片,但老唐笑著說,片里所表現(xiàn)的遠不是自己的真實狀態(tài),這畢竟是導(dǎo)演出來的片子,比如其中一段在海南拍攝,那么神秘的雨林就在身邊,他不能盡情拍攝,卻要對著鏡頭講蟲子,去蝴蝶園參觀,真實狀態(tài)下的自己應(yīng)該是在忘我地拍攝才對!
最后,老唐給我講了一次真實的拍攝經(jīng)歷;一次在浙江天目山,幫一個雜志拍攝昆蟲專題,快接近黃昏的時候,他在竹林里發(fā)現(xiàn)了鹿角花金龜求偶打斗的場面,當(dāng)時他躺在竹林里拍攝了將近一個小時,大汗淋漓,特別過癮,之后坐在林子里給好多朋友發(fā)了短信,講述了剛才精彩的一幕,最后還加上一句:“我覺得這才是生活!”
個人簡介
唐志遠,《中國國家地理》之《博物》雜志圖片編輯、生態(tài)攝影師、國內(nèi)知名生態(tài)攝影網(wǎng)站“綠鏡頭”(http://www.g—lens.com)的創(chuàng)辦人及活動組織者。從小熱愛和大自然有關(guān)的一切,現(xiàn)階段尤其酷愛拍攝昆蟲題材。著有《常見昆蟲》、《蟲在江湖》、《中國昆蟲記2》等書,2008年受邀拍攝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紀(jì)錄片,講述昆蟲攝影師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