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網絡作為第四媒體,在信息傳播、觀點表達等方面彰顯出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今年的“兩會”上,“互聯網”、“網絡民意”、“網絡輿論”等都成為耀眼的詞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通過網絡富集民意反映群眾呼聲,網絡輿論的聲勢和影響也越來越大。網絡民意的順暢表達極大地增強了網絡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在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促進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網絡民意 網絡輿論監(jiān)督 民主化 社會穩(wěn)定
中國社科院近日發(fā)布2009年《社會藍皮書》,其中的《2008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指出,目前2.06億中國人主要依靠網絡獲取新聞信息,占到網民總數的68.6%,互聯網已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發(fā)源地。截至200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總人數已經達到2.53億,網民規(guī)模躍居世界第一位。據2009年1月《人民日報》和人民網聯合做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網民有87.9%非常關注網絡監(jiān)督,當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93.3%的網民選擇網絡曝光。
2008年被稱為中國的“網絡監(jiān)督年”。冰雪災害、藏獨暴亂、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等一系列社會事件突顯了我國網民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2009年的“兩會”更使“網絡民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達和富集。溫總理繼續(xù)與廣大網民在強國論壇上交流,傾聽社會各階層人民群眾的呼聲。在強國論壇的《2009我有問題問總理》板塊中,會議正式召開之前已有超過14萬條網民的提問。從提問中我們可以看到諸如工人、農民、教師、高校畢業(yè)生、下崗職工、在校學生等社會各個階層都積極參與到了這項活動當中。他們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向總理提問,希望能夠引起總理的重視。在提問分類排行中最受網民關注的問題分別是:反腐倡廉、收入分配、教育公平、政治民主、醫(yī)療改革、物價房價、金融危機。
由此我們看出,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社會民主氣氛的增強和網民素質的提升,作為網絡社會重要組成部分的公民群體參政議政的熱情極大地提高。網民已經不再單純地熱衷于娛樂消遣,他們逐漸從無序走向理智,從喧囂走向成熟,多次在重大新聞事件中擔當起社會公民的責任,成為網絡草根力量崛起的重要驅動力。他們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平臺來關注國是民生、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獻計獻策、伸張正義。許多深層次社會問題和不同階層合理的利益訴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富集民意,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壓力,最終促進問題的及早解決。所以網絡民意極大地促進了網絡輿論的形成并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網絡民意體現了我國輿論監(jiān)督的民主化,進而促進我國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在一個民主社會中,公民應該享有監(jiān)督和批評政府機構及其官員的權利,這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檢驗民主真?zhèn)魏蜏y量政治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一般說來,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主導輿論,是大多數公眾的意志表現,即使這種輿論被認為是錯誤的,也應當尊重,至少要得到重視。在這個意義上,輿論是民主的重要因素。
我們知道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群眾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但這并不是說,每個公民都能直接運用國家權力,都能成為決策者。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只能通過輿論監(jiān)督的形式進行。今天,我國的輿論監(jiān)督已經由群眾寫信、上訪、開會等形式演變?yōu)榫W民在網絡上大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匿名性的網絡為民意的表達和輿論的形成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自由、即時、互動的平臺,使網絡輿論監(jiān)督這種新型的監(jiān)督形式出現,目前我國網民數量不斷增加,這些來自于社會各階層、各行各業(yè)的普通群眾,在網絡上都是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普通網民輕松擁有了網絡話語權。在網絡上他們了解國家事務,通過發(fā)表意見建議來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利,推動網絡輿論的形成,成為監(jiān)督政府的主要力量。這是我國輿論監(jiān)督民主化的體現,更是社會民主進步的體現。
今年的“兩會”更是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網絡和網絡民意的重視。通過網絡這條傾聽民意的重要渠道,黨和政府可以借助民眾的力量來完善政府監(jiān)督機制,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皟蓵鄙稀胺锤背蔀榇蠹谊P注的焦點,尤其是對最近網絡輿論在“反腐倡廉”上所起的巨大作用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這一切充分體現了網絡民意的表達與網絡輿論監(jiān)督的加強已成為我國政治民主化在網絡時代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二、網絡民意的順暢表達有利于促進社會穩(wěn)定。
網絡民意的順暢表達讓群眾的輿論監(jiān)督權表達得淋漓盡致,為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快速解決的通道,從而也為我國社會的穩(wěn)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008年發(fā)生的許多網絡監(jiān)督事件就是很好的證明。在網絡盛行之前,由于社會信息的閉塞許多社會問題難以及時得到反映和解決,有的惡性事件反而會因種種原因被控制在一定區(qū)域內難以被發(fā)現更不要說有解決的方法。所以我們要充分發(fā)揚民主精神,允許人民大膽表達意見和建議、揭露丑陋行為,這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穩(wěn)定的有效法寶。
之后,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群眾民主意識的提高,我國廣播電視中出現了一個創(chuàng)辦輿論監(jiān)督節(jié)目的熱潮。具有代表性的是《焦點訪談》,它以深度報道的形式被稱為“中國新聞輿論監(jiān)督旗艦”。朱镕基的十六字贈言:“輿論監(jiān)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睖蚀_地概括了它的傳播定位。但廣播和電視等傳統(tǒng)媒介在對群眾民意的反映、社會問題的監(jiān)督和解決上必定會有一定的局限性。許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但要及時地揭發(fā)出來還要求有關部門能盡快解決,這才是比較良性的方式,才會有利于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網絡的出現使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一個民意表達的重要出口。言論自由的缺失或不充分必定會給社會帶來潛在的危害,一旦引起突發(fā)事件或矛盾沖突,就會導致社會的動蕩。所以,網絡民意的順暢表達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
三、網絡民意可以作為網絡輿論自身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
網絡輿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對新聞真相的挖掘,因為在網絡這個平臺上普通群眾獲得了話語權。他們在網絡上充分行使自己的言論自由權利,在對新聞事件進程的密切關注中也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促進事件的發(fā)展,網絡民意即是這種聲音的表現。但值得注意的是,對網絡輿論自身的監(jiān)督始終是個瓶頸,由于網絡的匿名性、開放性,不可避免一些人會發(fā)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形成輿論誤導,煽動大眾情緒,對這些現象我們務必要保持警惕。
我們可以把網絡民意作為網絡輿論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因為它是群眾的呼聲,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有人質疑網絡民意能否真正反映民意并代表大多數群眾的意見,少數不真實、不具代表性的意見表達也可能在網絡平臺上引起同民的關注而掩蓋真正的民心所向。但是考慮到現在我國網民媒介素養(yǎng)的提高,特別是人們民主觀念的提高,接觸網絡的人數和階層大大增多,網絡民意已經能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為網絡輿論的重要參考標準。今年“兩會”中,在強國論壇中向總理提問的絕大多數是社會中那些最普通的人民群眾。他們通過網絡這樣一個公正的平臺和總理零距離接觸,反映他們的心聲形成網絡民意,讓國家領導人能通過網絡了解到人民群眾的呼聲。
但是不能把之作為決定性的因素,還要充分發(fā)揮網絡輿論領袖的引導作用和網絡版主、編輯的把關作用。引導并且規(guī)范信息和討論的話題,在交流中引導大眾輿論,促成正確輿論的形成。
去年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人民日報社,就輿論宣傳工作發(fā)表重要講話,并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民對話進行交流??梢妵翌I導人一定程度上已經肯定了網絡民意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不可替代的力量,政府重視網絡民意將成為中國式民主建設的新通道。今年的“兩會”溫總理與網民的“第二次親密接觸”再一次體現了政府對網絡新媒體和網絡民意的重視,體現了黨和政府體察民情和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作風。
事實證明只要經過網絡媒體揭露的事件,都發(fā)生了急劇轉向,問題解決會進人快速通道。從許多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網絡輿論監(jiān)督的強大作用,而產生這種作用的根源是民意?!疤靸r煙事件”中的周久耕,聯系到更早些的陜西“周老虎”事件、探圳高官“猥褻門”、溫州新余出國考察團事件等無一不是在網絡民意的促進下產生強大的輿論壓力,使有關部門不得不對相關問題進行妥善處理。所以在網絡輿論監(jiān)督中,網絡民意是聚集輿論力量的強大源泉。網絡民意讓有關部門看到了人民的力量、網絡的力量、網絡輿論監(jiān)督的力量。在網民的口誅筆伐中,在網友的利益訴求和伸張正義中,網絡輿論監(jiān)督的成果讓我們看到網絡民意得到了最大的體現和尊重,網絡民意的重要意義也得到了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