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子的經(jīng)典思想理論的結晶:民本思想,仁政,道理理論產生于中國奴隸制社會晚期的戰(zhàn)國時代,在那戰(zhàn)火動蕩的年代中,作為一位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孟子精辟的解釋了一個國家存在和富強的最根本的治國理論,在于以民為本的思想,在于統(tǒng)治者對民眾權益的保護,在于最廣泛的道德基礎之上,千年往事,如黃粱一夢,今天當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行進到公元兩千零九年的時候,當偉大祖國即將迎來她六十歲華誕之際,我們重新用辨證的眼光去審視孟子的三個理論,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依舊在為新中國的富強和發(fā)展默默的做著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奴隸社會 辨證 發(fā)展 新中國
1 從客觀歷史看三個基本理論的重要性
無論是五千年泱泱中華的歷史,還是動蕩紛爭,但又充滿著創(chuàng)新和奮斗的人類歷史。都出現(xiàn)和存在過無數(shù)的國家政權形式。先秦時代的春秋戰(zhàn)國,諸侯各霸一方,都有著自己相對完善和有效的治國方針和行政措施。大一統(tǒng)的大秦王朝,創(chuàng)造了舉世文明的李唐王朝,也都從弱小走向強大而又逐漸被歷史所淘汰,回顧那些曾經(jīng)存在過的偉大帝國的由弱到強的過程,和不可避免的為歷史所淘汰,我們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他們都無一例外的印證著孟子的三個經(jīng)典理論。
周代早期,偏居西北的秦國并不強大,與東方強大的齊,晉等大國相比,無論是經(jīng)濟還是軍事上都有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一個偉大的變革讓本來處于不利地位的泰國走上了自己輝煌的歷史舞臺。秦國以抬一根木頭便可以得到獎賞換取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這不過是一個政府策略轉變的標志,秦國把民眾的利益第一次凌駕于傳統(tǒng)貴族的利益之上,而正是這樣以民為本的思想,才最終調動了整個國家的生產力發(fā)展,也許商公清楚,決定著秦國最終命運的,是千千萬萬秦國的民眾,因為他們的手里掌握了秦國全部的生產力,他們的子弟組成了秦國退可國防,進可拓疆的軍隊??梢哉f,正是民本思想,仁政的指導策略使秦國走向了強大。在戰(zhàn)國時代最殘酷的政權紛爭時代,秦國強大的經(jīng)濟和軍事基礎,為最終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遺憾的是,秦國空前的軍事勝利讓統(tǒng)治者沒能重視另一個要素,那就是孟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道德理論,不可否認,秦帝焚書坑儒的暴虐舉動,徹底的粉碎了道德的低線,道德可以讓一個人寧可餓死也不偷盜,“嗟來之食,的典故告訴我們,道德無形,卻更能約束人的行為,約束人的行為,有固定的規(guī)范,又對一個國家的團結和安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倘若用法律來禁止偷盜,那么面對生死大觀時,誰又會顧及遠在天邊的法律呢?及至后來的漢代,從罷黜百家開始,儒家學說成為正統(tǒng),更加佐證了道德基礎的重要,道德是無形的鎖鏈,他可以最堅固的鎖住民眾的團結心和精神寄托,可以說,道德基礎成就了一個政權最堅固的基石。近代的納粹德國,扭曲的道德觀讓無數(shù)德國的大好青年為邪惡的納粹政權獻出了生命,而與之針鋒相對的前蘇聯(lián)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道德觀教育下的廣大蘇軍士兵,一樣在面對生死考驗時一往無前,可以說,道德觀的跟深地固支撐了兩個政權間最殘酷的斗爭。如果單純從這一點上來看,擁有強大實力的法蘭西帝國一戰(zhàn)即潰,與法國民眾愛國思想渙散和一貫的自我主義為中心的道德觀念有直接的關系。歷史是一面鏡子,他折射給我們所有寶貴的經(jīng)驗和教訓,當新中國正在邁向她歷史使命的新紀元時,我們該當吸取歷史上諸多的教訓,用三個經(jīng)典理論的觀點,看我們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2 從孟子思想和歷史教訓辨證的看現(xiàn)代的國家發(fā)展
如果說,歷史一直在進步的話,那么炎黃子孫繁衍生息的這片土地無疑已經(jīng)進入到了目前為止,發(fā)展的頂峰,偉大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建立的新中國,區(qū)別于從前任何一個政權組織形式。如果說民本思想得到最貼切的體現(xiàn),那么以512地震為例,為搶救任何一個平凡的生命,中國政府都在用盡全力。而這些并非是由于地震的突然性和大影響性帶來的,自從建國以來,新中國政府對于“人”的重視高過了所有歷代政府。60年帶的邢臺地震,70年代的唐山地震,對于農村改革的投入,對于農民切身利益的關注,都把民本思想和仁政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新中國政權本就出自與早期不堪壓迫和侵略的最廣大民眾之間,她也就必然要一直為廣大民眾服務下去。忽略民本思想,使無數(shù)政權在歷史中消失,秦代的暴政,元代和清代嚴酷的民族壓迫都使這些政權無一例外的為歷史所淘汰。而今天,正視民本思想也正是偉大祖國日益強大的根本原因。而就另一個原因而言,道德思想的建設,也在新中國扎實的延續(xù)著,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理論,即是治國方針,也在道德上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從根本上抱定社會主義道德觀和價值觀。孟子的經(jīng)典理論,不僅精確的詮釋了祖國富強和根本原因,而且指導著偉大祖國向著更好的目標繼續(xù)發(fā)展??梢哉f,隨著時代的進步,孟子思想依舊不會落后,只要我們結合實際辨證的去看待他,那他就一定能夠在未來的時光中繼續(xù)為祖國的發(fā)展和強大做出他自己應有的貢獻。
3 結合時代,一分為二的看孟子思想
雖然孟子思想有很多精華和可取之處,然而孟子思想產生的年代較早,也可以說,由于時代和階級的限制,他也必然有很多落后和不可取的思想存于其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直是我們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的理論依據(jù)。孟子思想中很明顯的體現(xiàn)出了君與臣子,以及民眾的關系,仁政思想把君和臣民的關系,以及道德理論中把父子,夫妻等等嚴密的區(qū)分了等級。在那個時代,孟子不可能站在科學發(fā)展的角度看待當時的世界,而今天,也正是這些思想的殘余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等級關鍵,歧視婦女等等落后的思想依然在我們的社會中存在,所以,我們應該本著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來看這個問題??偟膩碚f,孟子思想,內涵深刻,論述精辟,是后人學習和利用的不可多得的財富,廣義的說,也是整個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存在歷史的局限性,應該區(qū)分的去看待,不能一味的套用和理解,畢竟我們不能把2000多年前的理論完全復刻到當今時代。因為時間畢竟在流逝,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必然要淘汰一些被時間的風雨腐蝕掉精華的東西。
4 結語
孟子理論的精華,以及論述的思想深度都是一個普通學者和普通民眾在短時間之內很難評判和完全理解的。他代表著那一時代,也可以說是儒家學說興起時期一個重要的思想總成。雖然我一時之間難以完全把他掌握并更好的應用到實踐當中去。然而,中華古老文化的傳遞正是需要民眾用最熱切的參與之心,加入到他的宣傳和學習之中的,孟子理論的確于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有著很多很多的聯(lián)系,他所闡述的觀點,在行政上也一直為我們現(xiàn)在的國家政府沿用著,這也正說明了他的價值。一個理論的產生有他的必然和偶然性,也與這社會的思想存在著矛盾和融合。我想只要我們辨證的去看待這個問題,就一定能讓這個2000多年前的理論重新在我們的社會中煥發(fā)青春,體現(xiàn)出他應有,或者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