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安徽醫(yī)科大學大學學生參加安徽省計算機水平考試的成績數據為實例,系統分析了醫(yī)學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醫(yī)學院校;計算機水平考試;計算機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04-0917-03
The Status, Causes and Lessons of Computer Education in Medical University
WANG Hua1, JIANG Qi-cheng2, HU Xue-gang3
(1.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Computer Center,Hefei 230032, China; 2.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Anhui,Hefei 230032, China; 3.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Hefei 230009,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core data from the computer Level test of Anhui Province in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taken as an example to be analyzed. We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in the computer basis and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improving methods.
Key words: medical university; computer level test; computer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全國高等學校安徽省計算機水平考試是安徽省高等學校計算機水平考試辦公室主辦,測試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和應用能力等級水平的認證考試。考試根據考生使用計算機的不同要求,設置了四個等級,筆試考核考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程序設計的能力;機試考核考生實際動手能力,現場及時解決問題、調試程序的能力。舉辦安徽省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目的在于適應知識經濟和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以考促學、向全社會推廣和普及計算機知識,以便用人單位錄用和考核工作人員有一個統一、客觀和公正的標準,我省報考者絕大多數是在校的大中專學生和計算機應用人員。筆者參加了近幾年水平考試考前輔導,筆試、機試的監(jiān)考工作,并對2006年12月安徽醫(yī)科大學考點成績做了統計(見表1和圖1),發(fā)現考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欠缺,程序設計及調試能力薄弱,說明高校的計算機教育和學生的學習都存在一些問題,就這些問題,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2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生參加計算機水平考試的情況
表1為2006年12安徽省計算機水平考試安徽醫(yī)科大學考點考試情況統計表;圖1為2006年12安徽省計算機水平考試安徽醫(yī)科大學考點各科通過率。
3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從圖1中明顯地看出,一級基礎考試的通過率與其他科目比相對較高,不及格率卻沒有想象的那么低,通過率雖然比較高,但其中優(yōu)秀率卻不高。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1) 一級考試內容屬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內容,是計算機基礎教學第一個層次的主要內容,與其他的考試科目相比,難度較小。由于我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大多實行統一課程設置、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內容的教學,而學校的學生由于來自不同的地區(qū),有的高中開設了計算機課,有的卻沒有,加上個人興趣愛好差異,這使得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效果產生了很大的不同;2) 一級考試的內容覆蓋面很廣,除了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理論知識之外,還有微軟的三個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多媒體知識、網絡知識、計算機病毒與安全知識,且考試形式為上機考,這就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全面性及上積操作水平都提出了要求,而經過這幾年在教學中的觀察發(fā)現:參加一級等級考試的考生卻往往忽視其中某一知識面的學習,有的學生計算機軟硬件理論知識扎實,但忽視上機實踐,對辦公軟件的操作不夠重視,有的同學卻恰恰相反。
我校對所有的本科生均設置計算機基礎課程與程序設計課程,為保證教學效果安排在兩個連續(xù)的學期,從表1可以看到參加二級考試的人數遠少于一級,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我校安排新生開始上計算機課的時間不一致,有的大一上學期上基礎,下學期上程序設計語言,而有的專業(yè)卻大一下學期上基礎,大二上學期上程序設計語言,這次計算機考試參加一級的都是大一上學期開計算機課的新生,參加二級考試的是大一下學期才開計算機課的學生。我校二級考試的語言有VB、VF兩門。從圖1可以看出我校學生的VB、VF通過率同一級比降低了,但優(yōu)秀率提高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 程序設計的目標讓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語句、函數、文件等各種功能,采用基本的程序設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二級同一級比起來,考查的是同學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而這正是學理科的同學們所欠缺的,他們大多語言功底薄弱,從筆試和機試中可以看出,學生缺乏基本的程序設計方法:程序結構不清,設計不合理。在學生上機時我們會看到很明顯的錯誤,以VB語言為例:學生常?;煜鼺OR語句與IF語句的格式,不給出變量的類型,調用時形參和實參的類型不一致等。機試中常出現考生由于誤操作回不到自己的目錄,不會正確保存結果和查看結果文件,編程時不考慮程序的整體結構,想一句鍵入一句,重復進行修改,浪費了寶貴時間??忌狈镜某绦蛘{試能力,對上機操作和程序調試中出現的信息如:syntax error(語法錯誤),overflow(溢出)等,大多數考生不認識,他們很難找到錯誤,也不知道錯誤產生的原因,更談不上修改程序,這些都造成二級通過率高低于一級;2) 省計算機二級水平考試的VB、VF形式為上機考與筆試相結合,要求考生掌握編程序語言的知識比較寬,理論知識扎實,靈活運用能力強,所以相當多的同學們在編程和調試能力這方面準備的比較充分,在機試時考出了不錯的成績。而考生往往缺乏某一方面的知識,這兩年由于機試的普及,同學由過去的輕上機重理論變成了輕理論重上機,過分注重上機操作,理論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筆試的過關率不高,造成整體的通過率及優(yōu)秀率都不高。這也是這兩年出現的新現象,值得重視。
4 解決上述問題的幾點建議
4.1 改革教學方法,加強課堂中的教學探索
在計算機教育中,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實際效果, 逐步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法,應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1],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主動建立起知識和能力的結構,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使他們將來步入社會后,具有獲取最新知識、自主更新知識和繼續(xù)學習的能力。鑒于醫(yī)學院校的學生受教育背景的差異,教師應按照不同系科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會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每一個層次的知識要點和實際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平時教學應結合等級考試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強調重點、難點,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速度快,教師也應重視自身的學習,注意知識的積累、了解等級考試的動態(tài),將其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去。
4.2 因材施教,合理設置課程內容、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
在計算機一級的教學中應強調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學好程序設計打下基本功。教師應根據學生所在專業(yè),講授計算機在該專業(yè)及其它領域的應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同時要求學生掌握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各部分的特點、功能和密切聯系,由于計算機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多媒體、計算機安全和病毒對學生來說已不再陌生,正確掌握這些知識,學生的思路就會開闊一些,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就更濃厚。
計算機語言有其自身的特性,程序設計能力,就是根據提出的問題,編制程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F實社會中,不可能所有領域中的每一個具體的問題都有現成的程序可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語言課程的教學中,應以算法為先導,應用為主線,沿著學生的思維流,啟發(fā)學生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設計、分析、閱讀程序的能力,要求和鼓勵學生動手編制程序,首先要掌握所學語言的程序結構、數據結構和語法規(guī)則,正確掌握每一個基本概念,先通過模仿編程,從而熟悉程序設計的基本要素、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基本的程序設計方法,在相關的教學中加以分析、引申、歸納、闡明其設計思想、整體結構和實現方法。對學生容易出錯的環(huán)節(jié)加以剖析,對于同一道題目,盡可能給出多種程序實現,并給出恰當的比較、評價,供學生分析和借鑒,提高學生程序設計水平。
4.3 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集圖、文、聲、像、動畫于一體,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學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它特別適合于作Windows環(huán)境下的操作過程、程序的調試和運行的演示。醫(yī)學院在各層次的教學中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并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能彌補同學們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的缺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4 加強上機實踐,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計算機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只有通過反復地上機操作練習,才能真正掌握計算機。醫(yī)學院校應盡可能地增加上機課時數,對于一些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學生,在上機課上應多加輔導,幫助他們盡快入門。1) 精選上機實驗內容。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精選難度適中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練習題供學生上機練習,學生上機前做好實驗預習,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上機調試驗證;2) 利用輔助學習軟件或課件幫助學生學習;3) 借助多媒體廣播教學軟件作示范操作。借助局域網上安裝的多媒體廣播教學軟件,可將教師機的屏幕傳送給各學生機,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進行示范操作,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整個操作過程,效果較好;4) 教會學生使用軟件的聯機幫助。許多軟件的聯機幫助都提供了使用該軟件的方法以及用戶碰到疑難問題的解決辦法,學生學會使用軟件的聯機幫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挖掘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5)教師從所授課程的實用出發(fā),將理論講授和綜合應用聯系起來,以課后大作業(yè)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思考、查尋資料、綜合所學的知識,獨立或合作完成作業(yè),這樣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當然,這種作業(yè)不宜過多,但要適當大。例如,教師在講授Visual Foxpro數據庫管理系統時,布置的大作業(yè)是要求學生嘗試開發(fā)一些微型應用系統,如學生學籍管理系統、人事檔案管理系統。在開發(fā)系統的過程中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考驗,增強實踐能力,學會思考,培養(yǎng)綜合分析所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對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點評。 這樣的上機課,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也使學生逐步領略到計算機的創(chuàng)造性,進而對計算機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出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4.5 努力開展第三層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2]
醫(yī)學高等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算機基礎知識、PC機操作初步、操作系統、文字處理、數據庫使用初步、計算機網絡初步、多媒體與信息安全等;第二個層次的學習,使學生能運用計算機高級語言和數據庫語言進行簡單編程,掌握對數據庫的操作; 第三個層次的學習可以開設與醫(yī)學聯系較為密切的選修課以及一些流行軟件,如:常用醫(yī)學統計軟件的使用、醫(yī)學圖像處理方法、Photoshop 等。目前我校主要開展第一和第二層次的教學,如果采用三層結構的計算機教育模式,選學第三層次的課程可使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來解決醫(yī)學專業(yè)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利用計算機實現自己在本專業(yè)上的大膽設想和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更具有目的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強化了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它有利于全面提高醫(yī)學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5 結束語
由于現代醫(yī)學和計算機技術聯系的越來越緊密,各項基于計算機的技術手段在醫(yī)學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醫(yī)學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yī)學院校學生對計算機應用的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最終將會影響醫(yī)學院校的整體發(fā)展以及將來從醫(yī)人員利用現代化診療技術手段的水平,因此我們應改革計算機教學中的不合理方面,不斷汲取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醫(yī)學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以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全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00年會學術論文集[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1-29.
[3] 王華,胡學鋼.基于關聯規(guī)則的數據挖掘在臨床上的應用[J].安徽大學學報,2006,30(2):21-24.
王華(1973-),男,安徽青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數據挖掘,人工智能;
江啟成(1963-),男,安徽青陽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醫(yī)學教育,衛(wèi)生管理;
胡學鋼(1961-),男,安徽當涂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知識工程,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