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流傳一句話:管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
日本人非常有禮,一天到晚地鞠躬。我覺得,這種東西不只在表面,是從內(nèi)心深處對社會的一種認(rèn)同,知道自己的渺小。大公司的高層也總是低著頭走路,微閉著眼睛,自我收縮,甘為渺小。這事實上是一種境界:把別人看得比較高大,把自己看得很卑微。
東京的房子一般不裝防盜門,很多門是非常薄的木板門和玻璃門。偶爾一樓有防盜網(wǎng),二樓以上我從未看到防盜網(wǎng)。我們很驚訝,他們怎么不擔(dān)心入室盜竊的問題?此外,多數(shù)自行車是不上鎖的,連摩托車晚上也是丟在外面,根本不擔(dān)心什么。在火車上、在旅店、在會議室,甚至在餐廳,再值錢的包,放在那里根本沒有人動。京都火車站人流如織,旁邊的餐廳人來人往,餐桌上七八個包丟得零零散散,并不見一個人。所以西方人老聽中國人說“你先去,我在這兒看著”,人家始終不懂這話什么意思,你“看”它干什么?
日本人很講究秩序,排隊是正常的,而且自覺保持1米距離。在自動扶梯上,人們都很謙和地站在左側(cè),讓有急事的人從右側(cè)快速通過。
在東京,我們見過幾百人在一個路口等紅燈,沒有一個人亂闖。車輛在通過路口時也沒有減速的意思,因為所有的人都一定會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需要減速,也不可能出現(xiàn)意外。但是,在紅燈轉(zhuǎn)為綠燈的時候車輛反而慢下來,車可以通行,人也可以通行,不過只要有一個人還在穿越,車輛就會讓人,這個時候就體現(xiàn)出了“以人為本”。
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時找不著垃圾桶,就把垃圾帶在身上,回家放進自家的垃圾桶。有人告訴一位陪同我們的女士:小姐,你身上有兩根頭發(fā)。很抱歉。她一邊說一邊把頭發(fā)取下來,用一張餐巾紙包好,放進自己的口袋。在自助餐廳吃飯,人人用完餐都會自己收拾桌面,桌上灑的幾滴湯會用紙巾擦去,杯盤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抽煙的人當(dāng)然還有,但絕不會有人亂彈煙灰、亂扔煙頭,在街邊吸煙都會帶上一個便攜式的煙灰缸。在公共場所遛狗的人士,身上一定帶著垃圾袋,狗一拉屎,馬上小心翼翼地掃起來裝到垃圾袋中帶走,再用紙巾把地面擦干凈。通常人們會在可樂喝完后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會把可樂瓶上的商標(biāo)紙撕下來,丟進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裝瓶罐的垃圾桶內(nèi)(因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標(biāo)紙撕掉)。同樣,家里用完了的醬油瓶,日本人往往會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為回收后還需要清洗。摩絲類產(chǎn)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進垃圾桶之前,會先給瓶身扎一個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隱患……
日本民眾“管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的這個理念,尤其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信念,整個社會公民素質(zhì)就非常高,整個社會就會非常和諧。
相反,我們社會中的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不僅不自覺遵守公民道德規(guī)范,而且還極盡破壞之能事。君不見,公共場所的垃圾桶慘遭人為破壞,啤酒瓶摔碎在馬路中間,廢紙撕得像雪花一樣四處飄散,帶火的煙蒂故意扔到干草叢中讓它冒煙起火,小廣告貼到干凈的墻面上……想想這些,我們中的一些人是否應(yīng)該感到臉紅,是否應(yīng)該管好自己,多為社會做點好事,不給社會添麻煩呢?要知道,每個人的素質(zhì)提高一小步,整個民族素質(zhì)將會提高一大步。
■編輯 薛峰
E-mail:xuefeng0396@126.com
(插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