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如何面對因身體缺陷而陷入自卑之中的兒童?這個看似偶然的案例中,卻包含了許多必然性。誠然,如果要讓自卑的“殘疾兒童”走出陰影,獲得自信,教師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心理殘疾”,最終和兒童一起突破障礙,獲得超越。
教育案例:
2005年秋季開學時,我所在的初二(1)班轉來了一個叫小平的男孩。他身材略顯單薄,圓圓的腦袋,頭很少抬起來,右手一直縮在袖口里。陪同他的是一個四十幾歲的農村中年男子(他的父親),他也很少說話,默默地抽著煙。他很匆忙地為兒子辦好了入學手續(xù),準備起身告別。在辦公室門口我叫住了他:“我們說說孩子的情況好嗎?”他又轉身坐在了椅子上。
“為什么要給孩子轉學呢?”
“這娃得了一種怪病,每次考試就胃痛,老師批評了他,就不愿意在那兒上了?!彼荒樉趩?。
“孩子不喜歡上學嗎?”
“不,孩子小學時學習特別好,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
“那什么時間他有這種病的?”
“可能初一吧,我常年不在家,他媽不識字,家里農活又太忙。”
“你帶他看過醫(yī)生嗎?”
“看過好多次,藥也吃了不少,但每次考試都這樣。孩子手有點殘疾,在農村干不了重活,就希望他多讀點書將來能有點出息??蛇@娃不爭氣……”他不停地嘆氣。我能體會到他此刻的心情,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母也常這樣對我說。小平也許是因為手而自卑,也許他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我一直思索著,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我該怎樣幫他?這一夜我失眠了。
第一節(jié)課我鼓勵他上講臺做自我介紹。他臉“唰”地就紅了,站起來就是不動?!澳呛?,在座位上說也一樣?!蔽依^續(xù)鼓勵他。“我叫×××……”后面說了什么誰也沒聽清楚。我表揚了他在小學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希望同學們幫助和關心這位新同學。
接下來的兩周他很少說話,從不見他在課堂上發(fā)言,作業(yè)也很凌亂。他右手仍縮在袖口里,一直用左手寫字,很少和同學們交往。改完了他的作業(yè),我在里面夾了張字條:“下午6點到我辦公室好嗎?”
他準時來了。我請他坐下,他不肯。
“沒事,到我這兒的學生都這樣?!蔽翼樖诌f給他一杯水。
“能說說這幾周在學校的感受嗎?”他不停地拉著衣角就是不說話。
“對這里的生活還習慣嗎?”
“習慣……”他聲音很小。
“你上課不積極回答問題是不是怕同學嘲笑你?”他微微地點了點頭?!澳懿荒苷f說你的過去?比如說你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習情況?”
他顯得很自豪:“我年年是三好學生……”
“那以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讓你的學習退步了?請相信我,我會為你保密的!”他又開始支吾,不愿意說話。
“那是一段痛苦的回憶,說出來就好受了?!?/p>
他不停地抽搐:“老師批評我了……”
在接下來他斷斷續(xù)續(xù)的敘述中,我清楚了他的遭遇。原來在六年級時,他因為貪玩不小心把手伸進了轉動的拖拉機風扇中,絞斷了大拇指和食指的前一個關節(jié)。從此以后,他便用左手寫字。初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監(jiān)考老師要求他用右手寫字,他拒絕了。老師要求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右手拿了出來,他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從此在同學中很少說話。也因此期中考試沒有考好,父親狠狠地揍了他一頓,說他太不爭氣了。
“我非常同情你的遭遇,可是你必須面對現實,雖然你的手有一點問題,但是不要因為它影響你的生活?!?/p>
“我一直在想那天我在全班同學面前拿出手的情景,我一直覺得別人在嘲笑我?!?/p>
“不會吧,你看看我的手指不是也缺一截嗎?(我10歲時被鍘刀切斷了右手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jié))你看我照樣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是也有一個漂亮的妻子和一個聰明的兒子嗎?我每天在黑板上寫字并沒有發(fā)現別人嘲笑我。所以不要在乎別人怎么說,關鍵是你怎么看,你說呢?”
他情緒好多了,不時地看看我的手,不住地點頭。
“那我們約定以后不再想這些事情好嗎?好好學習,你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
我把手伸向了他,緊緊地握住了他的右手。
以后的日子,他變了很多,上課積極發(fā)言了,不時地和同學討論問題。同時,我私下告訴班里的同學,不準嘲笑他的手。征得他的同意,我向全班同學號召:學習他不怕困難、堅持學習的精神。偶爾我發(fā)現他縮在袖口里的右手也會伸出來。
期中考試馬上到了,我卻突然收到了他的一張字條:“老師,我不想考試?!?/p>
他又如約來到了我的辦公室。
“為什么不想考試?你難道不想通過考試證明你前半學期努力的結果嗎?”
“我怕考不好……”
“沒事,我數學都考過零分。分數并不重要,考不好,可以重考!”
“我爸爸很在乎我每次的考試成績。他每天拼命掙錢,就是為了我能夠取得好成績?!?/p>
“那你不考試,不是讓你爸爸更失望嗎?你靜下心來認真考試,萬一考不好,我們還有重考的機會?!保ㄎ以谒谓痰陌嗉壨菩蟹謱咏虒W,分級檢測。學生可以自行選擇A、B、C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同時參加相應的測試。如果學生對第一次考試成績不滿意,可以申請重考,兩次取最高成績載入學生檔案。)
那次考試他選了B卷,成績?yōu)?3分,他很不滿意。在一周后的重考中,他取得87分(我特意為他降低了難度)。從此以后,他對數學學習非常用功,經??梢钥匆娝屯瑢W一起討論數學問題。他很樂意到我的辦公室來。
有一次他問我:“老師,你的手怎么了?你遭受過別人的歧視嗎?”
“我的確遭受過別人的歧視,而且不止一次。高二時我和班里的同學發(fā)生矛盾,他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說:‘你缺一根手指頭還想上大學?做夢吧!’從教后有一次上課時我在黑板上寫字,下面幾個同學傳字條,上面寫道:快看,老師缺一根手指!很好玩!”
“你生氣嗎?”
“我當時真想狠狠地揍他們一頓。可是理智告訴我,自己必須正視自身的缺陷。我告訴我的同學:明年我們看誰能考上。我告訴我的學生:老師就缺一節(jié)手指,雖然手有點殘疾,但我卻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你們四肢健全難道不應該比老師更有出息嗎?其實,一個人是否健全不僅僅在于四肢,還在于頭腦,在于心靈!”
一學期以后,他數學成績進步非常明顯,每次考試他都選A卷。經過班級民主推薦,他當上了數學課代表。
初三的學習更緊張了,我們少了面對面的交談,但每次他都會把他的煩惱通過小字條傳給我,而我也會認真閱讀并及時對他進行開導。我們就這樣一直保持著交流。他的臉上時常掛著笑容,很樂意參加班級活動,數學成績越來越好。初三畢業(yè)會考數學他取得145分(滿分150分),被市重點高中錄取。
在我的辦公室,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三躬,他父親硬是把一籃子雞蛋留了下來。說實話,我只是盡了一個老師的責任。看到自己的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感到非常滿足。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城縣太白梁林業(yè)中學)
案例點評:
這是一個讓人感覺揪心同時又慶幸的案例。揪心的是這個學生受到的傷害,慶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老師。
小平是在即將進入青春前期的時候失去兩根手指的,同學的嘲笑本來就已經讓身體有缺陷的他感覺自卑,但這種自卑,原本可以通過成績的優(yōu)異來彌補甚至超越。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個粗暴的監(jiān)考老師,這位監(jiān)考老師的無理要求讓正處于心理敏感期的小平感覺到了極大的侮辱,給他以沉重的打擊。父親不但沒有充分理解孩子,反而狠揍了孩子一頓,這幾方力量合在一起,終于摧毀了小平的自信,使他墮入深淵,形成無法解開的情結。這種情結外在的病理表現就是胃病。胃病是心理病癥的外化,如果心理病癥沒有祛除,再多的藥物也無法治療他。所以,基本上這是一個注定已經被毀掉的孩子,如果沒有遭遇案例的作者,這個情結可能纏繞他一生,他注定被失敗所籠罩并形成失敗者的自我鏡像。失敗的自我,會在青春期完全確立下來。
幸運的是,小平遇到了楊老師。楊老師對小平的關注,是從轉學那一刻就開始了的。為什么楊老師聽到小平因為手而自卑就會“一夜失眠”?就是因為他自己也失去了半截手指,小平正在經歷的,是他曾經經歷的,同理心產生了同情心,也讓他比任何人,包括小平的父母更理解小平的心理狀態(tài)。在理解的背景下,楊老師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激發(fā)小平的自信,幫助他獲得超越。他在班上公開表揚小平在小學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找他談心,私下里告誡同學不要嘲笑他的手,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激勵他突破自己的心理壓力,突破考試情結,與他交流被人嘲笑的感受,引導他尋找正確的反應方式……在這樣的關懷下,小平重新從考試中獲得了成就感,并當上了數學課代表。而一旦從情結的禁錮中解放出來,自卑的孩子就會格外專注,甚至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小平后來的發(fā)展,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這個案例的意義在哪里?
對于有不同缺陷的孩子,老師要格外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這些孩子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怪僻以及不合群之處,甚至讓老師感覺厭煩。而這些怪僻,往往是情結的表征,老師無限的愛、深入的理解以及引導,是將孩子從情結中解放出來的唯一辦法??上У氖牵诂F實教育中,一些老師和那位監(jiān)考老師一樣,往往習慣于羞辱,習慣充當情結的制造者而不是解除者。
無論何時何地,尊重兒童、呵護兒童的自尊,這是教育的首要原則,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其實,坐在教室里的孩子,有缺陷的不在少數,因為更多的缺陷是心理缺陷。一個孩子從小到大,不知道要受到多少有形無形的傷害,有些不“治”而愈,有的則形成情結,不知不覺地影響著兒童的一生而不自知,為師者不可不慎。
再長遠地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殘疾者”,有時是生理殘疾,有時是心理殘疾,即使四肢健全,也未嘗不可以理解為殘疾,因為人的身體永遠是有限的,人生存于這個世界上,本來就處在重重危險之中,論視力、體力、速度等,均不如許多動物。人類的嬰孩更是特別的脆弱。但人類卻最終突破了有限性,獲得了超越并成為萬物的主宰。
因此,作為教師,不但自己,也要讓孩子從更廣闊的層面上理解殘疾,而不是一味地撫慰甚至嘲諷。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由自卑走向超越,甚至獲得比正常人更高的成就。
(責 編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