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隱瞞,但我更不想聲張,我還是想過清靜點的生活?!闭f到這里,吳家芳頓了一下,“沒有經(jīng)歷過這種事情的人無法體會到我的心情?!?/p>
那一瞬
第一次成為“名人”時,吳家芳自己幾乎是最后一個知道的。
他清楚地記得那天的情形。
2008年5月14日,吳家芳把在漢旺鎮(zhèn)茶樓遇難的亡妻的手綁在自己腰上,讓她的臉緊貼著自己的背,跨上摩托車上路。他要帶妻子回到興隆鎮(zhèn)廣坪村的家里。路上,他感覺妻子的頭有點歪,于是停下車進行調(diào)整。
這一幕被路過的兩個外國攝影記者攝入鏡頭,其中一個是法新社的,就是《給妻子最后的尊嚴》的拍攝者。吳家芳抬起頭來時,旁邊還有一個應該是翻譯或者向?qū)У闹袊⒆?。那個女孩子過來簡單地詢問了他和背后人的關(guān)系。
“我當時的情緒很不好,如果再問下去,我肯定會控制不住的。”
面對吳家芳即將奪眶而出的眼淚,女孩子沒有繼續(xù)提更多問題。吳家芳綁好亡妻,重新上路。
回到家,吳家芳親手用家里剩余的木料打造了棺材,掩埋了亡妻。在房門外十幾米的菜地里,堆起了一座簡陋的新墳。
2008年6月7日,距離大地震過去20多天后,兩個陌生人來到了他的門前。
這是《成都商報》的記者陳東和簡強?!督o妻子最后的尊嚴》通過網(wǎng)絡、報紙、雜志、電視廣為流傳后,為了尋找那張感動世界照片的當事人,這兩位記者半個月以前就以發(fā)傳單的方式在災區(qū)一路打聽。后來搜索范圍逐漸縮小到綿竹,縮小到興隆鎮(zhèn),最后到了廣坪村三組這個搖搖欲墜的房子前。
直到這時,吳家芳才知道那天的舉動讓自己成了災難中愛情與人性的象征。
震后
地震后的三個月里,吳家芳幾乎沒有出門。長期在綿竹市區(qū)內(nèi)打工的兒子吳陽,這段時間里也增加了回來看望父親的頻率。但在平常,曾經(jīng)三個人生活過的地方,現(xiàn)在只剩下吳家芳一個。他孤獨地面對著一起生活了22年的妻子的墳墓,和曾經(jīng)住了近20年的房子。陪伴他的,只有一條養(yǎng)了多年的狗。
吳家芳的房子也在地震中遭受重創(chuàng),一間屋子的屋頂完全垮掉,墻已經(jīng)歪歪扭扭,裂縫縱橫交錯,隨時有倒塌的可能。很顯然,這里已經(jīng)無法居住。他一個人搭起了臨時塑料棚,一個月后,塑料棚被政府發(fā)放的帆布帳篷取代,在這個帳篷里,吳家芳做好了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全部準備。
地震三個月后,吳家芳開始繼續(xù)打零工。他重新操起泥水匠的老本行。從8月份開始,災區(qū)居民陸續(xù)開始籌建新房,吳家芳能找到不少活。只要有活干,吳家芳就可以保持每天100元左右的收入。
而他自己的房子卻遲遲沒有著落。建100平方米新房可能要花費八九萬元,除了政府補貼的1.6萬元,吳家芳自己只有幾千元積蓄。他原本計劃等攢夠了錢再開始動工,但要依靠打零工的收入攢夠建房的錢,幾乎遙不可及。
“怎么也得三年以后才敢想這個事!”吳家芳說。
在村里,吳家芳的家庭收入始終在中等偏下。地震前,妻子石華瓊沒有收入,全家的開支都靠吳家芳在外打工來維持。泥水匠的生涯朝不保夕,經(jīng)常一個月里只有幾天有活干,平均收入每月僅有1000元左右。
兒子吳陽初中畢業(yè)后也開始了和父親一樣的打工生涯,收入剛剛夠自己用,但吳家芳已經(jīng)很滿意,畢竟兒子不用向家里要錢了。
2008年9月14日,農(nóng)歷中秋,吳家芳收到了唯一的一筆捐贈——深圳一個公司送來5000元錢和兩盒月餅。
《給妻子最后的尊嚴》廣泛流傳后,許多關(guān)心四川地震的人也在關(guān)心吳家芳的命運,在網(wǎng)絡上,他被稱為“地震中最‘man’的男人”“災難中最有情義的丈夫”等等。在女人眼里,這個堅強而重情義的男人,讓人值得信賴,有安全感。
有人開始張羅著給吳家芳介紹女朋友。但在當時,再婚對于吳家芳來說,幾乎沒有想過,他還無法從妻子遇難的陰影中擺脫出來,也沒有真正想過怎樣面對自己的后半生。他只想完成一個始終未了的心愿——給妻子簡陋的墳墓鑲上瓷磚,好讓她“顯得體面點”。
而在親戚和鄰居眼中,這個世人眼中的英雄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幸存者,一個在災難中失去妻子的丈夫。像所有地震中失去配偶的單身家庭一樣,吳家芳也需要重新組合家庭。
新生活
“閃婚”這個經(jīng)常用在八卦新聞里的詞匯,被用在了吳家芳的身上。
吳家芳背妻故事讓很多女性感動,先后有16個人給他寫信“求愛”。一名女性在來信中說,“我怎么每看你一次我的心就疼一次……我想讓你知道,我必須讓你知道,千里之外有一個傻妹妹在牽掛著你”。吳家芳當時對這些火熱的表白并沒有什么感覺。
2008年10月16日,他接到了一個陌生女子的電話。這個女子自我介紹名叫劉如蓉,成都人,45歲,現(xiàn)在在深圳的一家公司打工。劉如蓉也是在各個媒體上知道吳家芳的故事,幾經(jīng)輾轉(zhuǎn),才找到了他的電話。拿到號碼后,劉如蓉立即撥通了電話,不料兩人竟一聊如故,此后的一兩個星期,基本是天天通電話。
11月8日,劉如蓉決定回四川看看吳家芳。那天,吳家芳先騎摩托再轉(zhuǎn)公交,早早地到了成都雙流機場,出機場后,劉如蓉一眼就從人群中認出了他。
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短暫接觸,兩個原本陌生的人感覺彼此已經(jīng)有了依賴。在劉如蓉的10天假期結(jié)束前,他們決定結(jié)婚。
吳家芳也無法認真地說清,是什么在促使他們倆迅速地作出這個決定,但他相信姻緣的存在,有些事注定了就是注定了。
現(xiàn)在,他仍然住在家門外的白色帳篷里,里面除了一張大雙人床幾乎放不下其他東西。暗紅色的床罩隱隱透著再婚的喜慶。掀開帳篷的門簾,前妻的墳就在眼前。
再婚之后,吳家芳距離老房子不過兩三百米的新居也提前開工了。12月13日,房子已經(jīng)打好了地基。建房提前,也是得益于劉如蓉的到來。她帶來了從公司老板那里借的4萬元錢和自己的一些積蓄。她在深圳打工多年,每月有2000多元的薪水。對吳家芳來說,這樣的一個人可以真正幫助他走出困境。
同時,她也為吳家芳帶來了新的生活觀念,他們認真考慮過今后的日子,想過一起在深圳或者成都生活的可能性。最后的決定還是留在這里——興隆鎮(zhèn)廣坪村三組。
對于未來,吳家芳沒有太多的奢望。兩三年后,妻子會從深圳回來和他一起生活,那時候,他們可能會一起做點小本生意,給兒子娶個媳婦的夢想也要靠這個來實現(xiàn)。
2008年12月28日,吳家芳帶著21歲的兒子吳陽遠赴深圳,在深圳市婦聯(lián)資助下的集體婚禮中完成了人生第二個婚禮。
摘自《經(jīng)濟觀察報》20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