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領域,操作系統(tǒng)和處理器是兩大制高點。它們至關重要,而開發(fā)的難度又極大。從產業(yè)角度,極高的技術與投資門檻,使后來者望而生畏。所以長期以來,只造就了英特爾和微軟兩大巨頭。
1998年問世的開源軟件已攻克了操作系統(tǒng)。如今開源雖然還不能說是主流,但其已站穩(wěn)腳跟,并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處理器領域的情況卻有所不同。10年前紅極一時的多種RISC,有的消失了,有的萎縮了,最終都風光不再,沒能成為市場主流。近10年來,絕對的主流只有x86架構。雖然廠商有英特爾、AMD和威盛三家,但都在生產x86架構的產品。無獨有偶,在手機領域ARM同樣“一覽眾山小”。而游戲機市場中,則是IBM的Cell處理器一家獨大。電腦、手機和游戲機市場甚至保持著某種默契,長期以來井水不犯河水,誰也不礙著誰。
不過,近期形勢的一些變化,似乎預示著這種格局正在改變。
9月21日,國外媒體披露,蘋果正在開發(fā)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CPU,甚至有報道稱,最新的iPhone 3G中用的就是蘋果自已開發(fā)的處理器。而種種跡象表明,蘋果的CPU絕不會是x86架構。而就在同一天,龍芯處理器及其系統(tǒng)解決方案提供商中科龍夢總經理張福新透露,國家計劃采購150萬臺龍芯電腦,先期江蘇省已經下達了15萬臺龍芯電腦的采購訂單。這表明龍芯處理器產業(yè)化取得了進展,而它正是一款不同于x86架構的處理器。早前的9月7日,7家日本半導體企業(yè)宣布正在籌備共同研發(fā)新的處理器架構。有媒體稱日本政府的目的是打造“日本芯”,擺脫處理器大規(guī)模依靠進口的現狀,挑戰(zhàn)英特爾。而ARM早已發(fā)布了用于智能上網本的處理器。
曾經x86一統(tǒng)天下的處理器領域,一下子冒出這么多不同架構的多元化產品,著實有些令人目不暇接??磥鞩T最后的制高點將要被分化,進入多元化時代了。
近10年來,互聯網飛速發(fā)展,造就了大量基于web的應用,它們對處理器性能的要求沒有傳統(tǒng)應用那么高。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以輕薄便捷為訴求,而配置較低的上網本應運而生;3G的普及,使手機上網成為常態(tài),催生了配置較高的智能手機。電腦與手機的分界逐漸模糊,產生了相對于電腦處理器性能較低的處理器需求,而這實際上等于降低了處理器市場的門檻。
再者,半導體代工產業(yè)也在十幾年中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代工廠目前已擁有12英寸圓片以及90納米、65納米甚至45納米制程的生產能力,這意味著通過代工就可以設計、制造世界上最先進的處理器,芯片技術開發(fā)商可不必再自行投資建廠。ARM和龍芯已經采用了這種模式,未來蘋果也很有可能加入。這種狀況將使處理器市場的門檻進一步降低了。
最后,由于開源軟件空前繁榮,使進入非x86架構處理器產業(yè)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軟件缺乏的難題得到緩解。
處理器走向多元化究竟將對IT產業(yè)及應用產生怎樣的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