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緊跟美元開動印鈔機?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公開宣布將收購3000億美元長期美國國債,以及1.25萬億美元“兩房”發(fā)行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而與此同時,日本央行決定將購買國債額度罕見一次性提高29%,每月購買的數額由1.4萬億日元上升到1.8萬億日元;英格蘭銀行則邁出了實施總規(guī)模750億英鎊資產收購計劃的第一步。對于這一舉動,各界評論給出的一個最為直接的表述就是:“美聯儲正在開動印鈔機救市?!毕蛩伸裾J為:“這是引發(fā)全世界都集體開動印鈔機的做法?!?/p>
美國率先發(fā)起的這場印鈔比賽之后,美國之音分析認為:這有利于美國金融市場早日走出危機,但同時加劇了通貨膨脹的風險;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把此舉形容為:這就如同我們的車子正開往懸崖,美聯儲卻猛踩油門。在眾多的評論中記者注意到,以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為首的歐洲官員認為:美國現在已經失去了市場原則,沒有穩(wěn)定的貨幣供應量,只有轟鳴的印鈔機。然而,言猶在耳,歐元區(qū)也傳來了同樣的聲音。
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2月,歐盟的工業(yè)指數降落到33.5的歷史最低點,此后的恢復異常緩慢;今年6月份,歐元區(qū)16國年通貨膨脹率降至負0.1%,為1999年歐元區(qū)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兩項指標顯示出歐元區(qū)的經濟處于嚴重衰退之中,歐洲央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在這樣的預期之下,近期歐元兌美元的匯率也是大幅下跌,這一措施如果實施,帶來的沖擊首先就會表現在中歐之間的外貿上。
中國銀行高級分析師方明告訴記者,隨著歐元對美元匯率的下降,歐元將會不斷貶值,而根據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的測算,從2008年7月份到現在,不到一年時間,歐元對人民幣已經貶值接近30%。
中國統計局發(fā)布的2009年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進出口9451.2億美元,同比下降23.5%。而歐盟是中國最為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一旦作為結算單位的貨幣歐元持續(xù)貶值,會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yè)產生什么影響呢?
溫州僑信皮革公司原來是一家單一生產皮革的企業(yè),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出口歐美的訂單大幅萎縮,為了應對危機,僑信做了重大的調整,把皮帶作為企業(yè)的主營業(yè)務。這個調整使企業(yè)挺過危機生存下來。訂單增多了讓喬信集團很高興,但是3月18日,美聯儲宣布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后,美元匯率突然下跌,而公司出口的訂單,80%是以美元結算,這讓他們感到措手不及。“本來定好的歐元(1歐元兌人民幣9.1元)能夠換匯,后來一下子貶值變成8點多,那我們就差了一大截。本來說好了,打一個比方就說,我們定好了價格,20塊的,他一貶值變成18元或是16元,那我們就虧損了2元到3元多這個價格?!眴绦偶瘓F負責人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出口歐洲的主要是紡織品、鞋類、皮革、玩具等商品,這些企業(y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歐元貶值,不僅影響中國的出口企業(yè),同時也會對歐元區(qū)華僑在中國的采購造成影響。
歐元能否早日展開對美元的挑戰(zhàn)?
如今,歐盟27個成員國中已有16個國家加入了歐元區(qū),從1999年誕生至今,歐元已經迅速成為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國際貨幣,強大的美國綜合國力和強勢美元在2000年達到了頂峰。近幾年美元大幅貶值,使得原來美元同盟軍的信心變得脆弱,一些國際貿易組織開始傾向用歐元來作為結算貨幣,比如石油輸出國組織就開始不斷增加歐元儲備,俄羅斯等國家已經宣稱要更多地向歐元靠攏,用歐元來結算,同時一些國家央行也表示擴大歐元的外匯儲備,這導致美元的競爭力下降,總體趨勢偏軟。今天很多人希望歐元作為第一種國際貨幣,能抗衡美元獨霸全球的地位。然而,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fā),似乎給這樣的前景蒙上了一層迷霧,當美元地位遭受空前挑戰(zhàn)的時候,歐元卻陷入了自顧不暇的境地。歐元到底能不能早日走出陰影,繼續(xù)展開對美元的挑戰(zhàn)呢?
到2008年底,歐元區(qū)的GDP與美國持平,今年一月份,歐元區(qū)已經擴大至16個國家,歐元毫無疑問成為了世界第二大貨幣。
歐元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說:“今年是歐元自1999年誕生以來的10周年,如果你去看看歐元價格的穩(wěn)定性,你會發(fā)現驚人的財富增長和一個更加有效的市場,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p>
但有一種聲音認為,金融危機的源頭在美國,但受沖擊最大的卻是歐洲大陸,歐元區(qū)正面臨空前的挑戰(zhàn),在短時期內很難撼動美元的霸主地位。對此,歐元之父蒙代爾也坦言了自己的觀點。
盡管關于歐元的前景眾說紛紜,但蒙代爾認為,歐元自推行以來,一直維持了穩(wěn)定的低通脹率,實現了歐元區(qū)的財富增長,更重要的是為美元引入了競爭對手,為世界貨幣增加了選項。因而蒙代爾對歐元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世界經濟需要世界貨幣。
如果從次貸危機算起的話,這一輪全球金融危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年頭。在這段時間里,不僅世界經濟面臨百年來最嚴峻的一次考驗,未來世界經濟金融模式、格局和體系也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嬗變。而各國貨幣大戰(zhàn),正是這個漂移的冰山上最引人注目的風景,它的每一個變化都能讓我們透視水面下那部分冰山的運動。
歐元就是這樣一個吸引眼球的風景。曾幾何時,歐元異軍突起對美元的國際地位構成了最大的威脅。歐盟三億多人口、歐盟與美國幾乎平起平坐的GDP、歐盟經濟一體化的共同愿望,都成了歐元與美元叫板的王牌。然而,在歐元崛起的背后,也存在很多隱患。雖然歐元區(qū)推行統一的貨幣政策,但歐元區(qū)各個國家卻堅持各自獨立的財政政策,長期以來歐元區(qū)也沒有發(fā)行債券,更嚴重的是歐元區(qū)成員國的經濟利益和目標并不完全一致,各自有各自的算盤。而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貨幣——英鎊,至今還徘徊在歐元區(qū)門外。歐元的種種缺陷在金融危機中暴露無遺,現在人們很擔心,跛腳的歐元在逃離海嘯的時候,將被美元、日元遠遠甩在身后。
隨著美國采取超常規(guī)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美元,我們不再懷疑,金融危機削弱了美元的信用,沖擊了美元的地位。但歐元能否克服困難,在與美元競爭中贏得更多的分數,確實還存在很多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