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秋千在我國是一項非常普及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若問起它的起源來,知道的人恐怕不會太多。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那時,我們的祖先為了謀生,不得不上樹采摘野果或獵取野獸。在攀援和奔跑中,他們往往抓住粗壯的野藤,依靠身體的搖蕩擺動,上樹或跨越溝澗。這是秋千的雛形。至于后來用繩索懸掛于木架上,下拴踏板的秋千,早在春秋時期在我國北方就有了。《藝信類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為戲”的記載。當(dāng)時拴秋千的繩索為結(jié)實起見,通常多以獸皮制成。
古代蕩秋千,只不過是一種單純的游戲活動,只是在清明寒食節(jié)前后才會見,而且僅僅局限于豪門貴戚家的紅男綠女玩耍。解放后,國家在各個體育場所和學(xué)校,普遍安置了秋千設(shè)備,蕩秋千便成為一種廣泛的群眾性體育鍛煉活動。
那么,蕩秋千對于人體的健康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我們知道,人體的內(nèi)耳里有一個人眼看不見的前庭分析器。它的作用是?!肮堋比梭w位置的變化。經(jīng)常蕩秋千可使前庭分析器經(jīng)常受到強烈的刺激。刺激的次數(shù)多了,人體就會慢慢適應(yīng)各種不同位置的變化,從而有效地提高在各種環(huán)境和條件下的工作能力。尤其對于那些從事航海、航空和高空作業(yè)的工作人員更具有獨特的積極作用。此外,蕩秋千還有助于增強人體的神經(jīng)、心臟、肺臟、血管、呼吸以及肌肉、骨骼等器官的生理機能,的確是一種健身防病,饒有興味的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