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23歲,以為失戀是件天大的事,所以和他分手后,除了上班,其余的時間,我把自己關在屋里不出去。
正是初秋時節(jié),早晚有了寒意,到處是蕭瑟氣息,總是無端感覺到冷,待在屋里,大多是蜷縮的姿勢,要么蜷縮在床上,要么蜷縮在沙發(fā)上。
房間里很亂,丟棄著一些礦泉水瓶子,一些報紙和雜志,臟的襪子……沒有心思打掃,餓了會吃碗面。開始的時候,電視也不看,蜷縮在那里,想起來,哭一會兒,哭過了就發(fā)呆。再后來,心里想哭,卻哭不出來,就那樣發(fā)呆,以失戀的姿勢。
就那樣過了一個多月。依然發(fā)呆,但似乎不怎么傷心了,只是覺得茫然。
又一個黃昏,回到家,不知為了什么,竟然沒有直奔沙發(fā)蜷縮起來,而是站在門口看著四下的凌亂皺起了眉頭,天,竟然那么臟!我竟然在那么臟的空間里呼吸、睡覺、哭泣——竟然在那么臟的空間里,活著。
然后,我決定打掃衛(wèi)生。那一刻并不曾意識到,一個女子,當她開始在意一些煩瑣的小事時,她的傷心和心灰意冷,其實已經(jīng)過去了。
空的純凈水瓶子、空的方便面袋子、紙屑……一件件丟進垃圾袋;雜志放回雜志架;沒有清洗的衣服分類,一部分丟進洗衣機,一部分裝進袋子送去小區(qū)干洗店……瑣瑣碎碎,等到拖完地板,竟然快三個小時過去了。額頭和掌心,都出了細細的汗,很疲憊,心底里,卻似乎透出一口氣來。
然后洗澡,溫暖的水流沖刷去一點點疲憊,沒有想起他,沒有抱怨和灰心,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和寧靜,讓我忽然忍不住吹了一聲口哨。
然后,我愣住了。那是一聲快樂的口哨。
我快樂?怎么會?拂去鏡面上的水霧,我盯著鏡子里的自己,那樣年輕,依然好看的眼睛,一直蒼白的臉色在水的溫暖下泛起紅潤,皮膚細膩,身材美好……什么都不曾改變,還是我最自信時的樣子。原來所謂的失戀,并不曾傷我毫發(fā)。
離開浴室,我直奔衣柜,一件件找中意的衣服,鋪了一床,最后選出一套換上,然后把頭發(fā)吹干、化妝,拎著包朝外走。
開門,沒有動,低頭看,才發(fā)現(xiàn)門已經(jīng)反鎖。是那些天的習慣,每天回家,把門反鎖上,不再出去。
我站在那里,看著全副武裝的自己,又看反鎖的門,才想起問自己,我要去哪里?找朋友,去吃飯、去逛街、去唱歌……那段時間,所有找我的人都被我拒絕掉了,慢慢,他們不再找我。我快被喧鬧遺忘了,可那喧鬧,又有什么好?曾經(jīng)歡聚一場,散了之后還有他延續(xù)著熱鬧,現(xiàn)在一個人,若是曲終人散,寂寥的夜晚獨自打車回來,多凄涼……
我不要。
回到屋里,在鏡子前仔細卸了妝,換上家居服,敷上一張面膜,然后打開電視,都市頻道恰在講解一種水果盅的做法。
我喜歡的水果盅,所以不由坐下來認真去看。做法竟然很簡單,而我打開冰箱,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一些買回來忘記吃的水果,三兩樣,尚是新鮮的,還有很多需要加工的食品——當初置備齊全,是為了學習廚藝,只是還不曾開始,卻已物是人非。
就這樣又想起他,想起來,但心里并不難過,只是想了起來。然后,我決定來給自己做一份水果盅。
很簡單的過程,但對我這樣的新手,幾樣水果一點點切成丁,便費去很多時間。等到將它們上火加上冰糖慢慢熬,廚房里就緩緩飄出了香甜的味道,真實的煙火氣息一,在這樣的時候,竟令我感慨萬千。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也可以過煙火人生。
那份水果盅,味道定然不如電視上的師傅做得那樣可口,但對我來說,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超越。我一直以為,有一天,我會為一個男人下廚房,沒有想’到,終于走進廚房,卻是為了自己。
那份水果盅,暖著我,甜著我,從胃到心。
那晚,睡得舒展安逸,不再蜷縮著身體,做夢都在飛翔。
就這樣毫無防備地喜歡上了一個人的生活。每天下班,便急急朝著我那幾十平方米的小公寓奔去,進了門,便回身將門反鎖。那是一個讓我感到安全的動作。再回身時,整個世界都是我的,誰也別想打擾,誰都別想。
原來那么好。
進門,打開一盞燈,打開電視,聽里面不同的聲音,或者開了電腦,播放那些喜歡的歌。然后一個人在那些聲音里收拾房間、看雜志、做飯……買了一些菜譜回來,學做那些簡單的飯菜,有時會耗費很長時間,但不覺得枯燥,我對那些過程之后的結果充滿新奇。
也有懶惰的時候,會叫KFC的外賣,或是煮速凍水餃,卻不想再出去。然后上網(wǎng),聊天,打打簡單的游戲,看電影,或者趴在窗口看小區(qū)里的孩子們玩滑板,他們成群結隊,不知疲憊……時間比想象中過得更快,甚至沒有仔細品味,就過去了,就到了深夜。
需要購買的物品,會在下班途經(jīng)的超市買回來,一個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隨心所欲地挑選,不再有人提建議或者阻止。很自由也很暢快。辦了支付寶,衣服和化妝品干脆全部在網(wǎng)上淘,甚至書籍和一些日用品。
一個人的時候,也開始不知不覺地依賴網(wǎng)絡。而當初戀愛時,喜歡去影院。現(xiàn)在覺得,34英寸的電視屏幕足夠一個人享受,40元一張的電影票,足可以換來4張質地不錯的碟子。而且開始像他以前那樣,加入了游戲團隊,常常在周末的時候,準時恭候我那些游戲里的戰(zhàn)友或敵人,我們在虛擬的世界里熟悉彼此,并肩作戰(zhàn),互相幫助,彼此忠誠,克服種種困難贏取勝利……在現(xiàn)實之外,在一個人的空間里,我感受著團體的熱鬧和溫暖。
不再感覺孤單和情感的缺失。
就這樣,一天一天,我像個看見新玩具的孩子,在一個人的生活里努力淘著不曾感覺過的快樂。某個周一早上,發(fā)現(xiàn)周五下班反鎖的門竟然不曾動過,竟然整整兩天,我心甘情愿地待在家里,沒有著急,沒有覺得漫長,沒有覺得孤單,沒有想出門的愿望。
那是2006年的冬天,“宅女”這個詞還沒有廣泛出現(xiàn),我卻已經(jīng)成了一個地道的“小宅女”,逍遙地過著一個人的生活。甚至買了幾盆花,幾條金魚,兩只小烏龜。每天會花費一些時間照顧它們,烏龜和小金魚,都起了名字,漸漸能清晰地認得出它們,知道它們的不同。
一個人的世界完全變了樣子,飽滿而熱烈,每個角落都藏著一種豐富的意義,絲毫尋不到孤單的氣息。新一年的春暖花開中,我看著神采飛揚的自己,忘記了自己失戀過,就在不久前。
因為神采飛揚,又開始被朋友拉出去玩,要知道曾經(jīng),我是朋友中很能制造氣氛的一個,但現(xiàn)在,我竟然會在他們大唱特唱的時候打起了瞌睡,然后無比想念我那間小屋里的清靜音樂。更甚,春暖花開,他們拉我去郊游,半路上,我堅決地要求回來,我擔心我的小烏龜和小金魚,我在很多人中間覺得孤單。
于是我就回來了,一路朝著一個人的小屋飛奔時,心情漸漸舒展起來,噔噔噔地上了樓,進門,回身反鎖上,轉頭看見那盆蓬勃的吊蘭,看見歡快游動的小金魚們和懶洋洋的小烏龜,看見我重新一個人粉刷的淡綠色的墻壁……這是我的空間,我的生活,我的深呼吸。我已經(jīng)離不開它。
就這樣過了依然青蔥的24歲,沒有新的愛戀,沒有期待,也不覺得遺憾。而這一年年末,“宅生活”開始在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好像一夜之間,“宅男宅女”們鋪天蓋地。然后在單位,也第一次聽到有人叫我“小宅女”。
沒錯,我是“小宅女”,我對照過“宅女”生活標準,如下:
1、習慣一個人逛街;
2、買東西很果斷,喜歡就付錢,是商家最喜歡的爽快客戶;
3、每月至少購買兩本以上的時尚雜志;
4、家門口音響店主人跟你很熟悉,只要來了新劇,第一時間通知你;
5、私人電腦里面的收藏夾拉開長長一串;
6、眾多購物網(wǎng)站如淘寶的忠實用戶;
7、MSN或者QQ上掛著不下100人;
8、曾經(jīng)談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但沒有結果;
那些標準,我大多符合。只是,這樣被明晰了的生活方式,外人是看不出真相的。就像總會有人問,那樣的日子不悶嗎?不枯燥嗎?不孤單嗎?
是,在不明真相的人眼中,這樣的生活應該是很悶的,生活跟戀愛有相似之處,是否適合是否舒適,其實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每一次被質疑時,我從來不去解釋,只用明媚的笑容來回答。那種明媚,展示著我生活的快樂和豐富,不是能夠裝出來的。我這樣的“小宅女”,之所以能這樣燦爛地笑,是因為我擁有大生活。我不再是個單薄青澀的小女子,只曉得愛情和浪漫。現(xiàn)今的我做一手好飯菜;從不懼怕孤單;是家務高手;自立能力超強;學會了理財;心細且大膽,在危機四伏的股市里賺了些銀子;看了很多以前想看沒時間看的書和電影;侍弄花草和小動物,充滿愛心。甚至學會了十字繡,繡女的生活讓我曾經(jīng)漂浮不定的眼神漸漸沉淀,充滿柔情……
這是我的“宅生活”,它很大,多姿多彩充滿樂趣。在我看來,“宅”實在不是一個封閉又充滿孤單的字眼,我知道很多和我一樣過著“宅生活”的男女,都掌握著這種生活的真諦:關起的是空間,敞開的是心靈。
編輯/王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