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是我們?nèi)粘I钪蟹e累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則,屬于社會知識的范疇。這些知識大半來源于與不同人群的社會交際,也來源于社會沖突與社會發(fā)展。在有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人情世故能夠幫助我們個人緩和與其他人之間的緊張度,也比較容易讓其他人感到與我們交往的愉悅感。
待人
即使不是對大人物,我們也要用請教的態(tài)度口吻而不是傲慢的姿態(tài)與他們說話,因為人不可貌相,很多實用的良師益友往往來自不起眼的生活與工作中。
聚餐
在吃飯的場合做主動點菜者,不適合請主賓點菜,因為那不是尊貴者通常做的事情,但是請注意詢問他們的喜好,而不是只管點自己愛吃的東西。但是這需要平時研究菜單,積累點菜的經(jīng)驗。上桌的時候要先請客人入座,不要貿(mào)然先行入席。
贊揚
經(jīng)常找到朋友、伙伴與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要記住,即使老板也需要被你肯定,但是時長輩及上司的贊揚應盡量在私下場合,而對于一般朋友與同事則應公開贊揚。在受到別人對自己的相貌、事情、人品贊揚時,不要表現(xiàn)出理所當然的樣子,也不要假意否認,合適的方式是表示感謝,尤其感謝朋友的肯定與支持。
規(guī)范
學會使用便條,包括借條請假條、申請書。如果你很主動地使用這些便條會讓其他人感到你很規(guī)范,而且如果你懂得請其他人這樣做,你未來就能更好與他們有憑有據(jù)地打交道。即便是在電腦網(wǎng)絡操作一切的今天,會寫便條也能讓別人刮目相看。
主動
即使你不是服務人員,在朋友或者同事有客人來的時候主動倒水,會讓朋友與同事很有面子,也會讓客人覺得你的朋友與同事很有威望。這會讓你的朋友與同事特別感謝你的姿態(tài)。雖然你覺得你是新手或者地位比較低的人,但是你要勇于不恥下問,也要做到主動詢問別人的需要,而不要等領導或者資深的同事對你表現(xiàn)出親和,因為他們這樣表現(xiàn)往往需要特別的努力。
關心
記得在別人不在座位的時候很熱情地幫助接聽與記錄電話、接收信件、傳遞信息,對團隊的同事與同學,提醒他們一些你知道的重要日程。
尊重
在征詢了別人意見之后才進入別人的房間,閱覽別人的書架或者室內(nèi)物品。在經(jīng)別人同意的情況下才用別人的電腦,坐在別人的私人座位上,但通常不去翻動別人的筆記本。
禮儀
出席別人的活動需要有邀請,如果不能出席應提前通知,遲到的話要在適當?shù)臅r間點上通知主人,到了以后要解釋,帶未經(jīng)邀請的朋友要事前通知主人。
不適合向別人索要禮物,收到別人的禮品不管是不是喜歡都要表示感謝,因為送禮者會很在乎你的反應,不適合把不喜歡的禮物轉送給另一處,尤其還保留原來送禮者的符號與痕跡就顯得很沒有禮貌了。
體諒
在有多個出席者的場合,主動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其他人,或者主動在你認識的朋友之間穿針引線。那些被緩解了陌生感的朋友會特別感謝你。
有不同地位的朋友在的場合,都要保持微笑,體貼地招呼下那些內(nèi)向的、不為人注意的、可能有點自卑感的朋友,在社交中對弱勢者的幫助會得到別人特別的感激。對于社會地位較低者,尤其在有你不能適應的生活條件與生活習慣時,要克制自己所想表現(xiàn)出的不適感與負面表情,盡量主動先打招呼。
分享
有好東西吃的時候不要吃獨食,主動地告訴他們你知道的好消息,在有好事情的時候能想到別人會讓別人覺得你把他們當好朋友。
智慧
有人做錯了事,不要用情緒性的方式加以批評,尤其要注意就事論事,避免評價別人的人格、個性與家庭教養(yǎng)。批評時能提出解決方案就更有建設性。批評時應不忘肯定別人的長處。如批評時能較幽默,往往負面效果就更少。被批評或者遇到尷尬的時候能幽默自嘲,也能提高交流的建設性。
冷靜
好漢不吃眼前虧。但是在另外很多時候,如果問題爭執(zhí)不下,也不要繼續(xù)火上澆油,冷靜下來,多收集一些數(shù)據(jù)材料或想得更明白點再說。
信用
在你不能有充分把握的時候,用“爭取”與“盡量”這樣的口吻回答別人的邀約,承諾了就要最大限度去履行。諾言是指100%做到的事情。如果你有了三次甚至更多的對同一個人沒有履行諾言的記錄,那個人通常就不再認真地對待你的約定,這就是所謂的信用問題。
付出
雖然在商言商,但是我們要盡量不談回報地先為別人做點什么,這樣就贏得了在心理上比別人優(yōu)越的債權感。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別人對他負有的社會債務感的總和。
為子女者應盡早學會衣被自理、幫助料理家務,有工作者應主動打掃辦公室里不起眼的雜務;為子女者或小輩者與父母、長輩、尊敬者同行不搶道,讓行、讓座、讓茶、讓食。宴席開始邀請大家同食:參加宴會、與朋友同食,不挑剔埋怨食物,不因不喜而不舉筷,即使不喝酒也以茶代酒致敬:向師長或他人發(fā)問、商討或請教,應起立,先致意問候。
自律
于人背后對他人即或不喜歡的人不說對人不好的話,嚴厲的意見應與當事人親提,對人肯定的話倒可以背后說。對領導的好話宜私人對其私言:說話需自律。對失意的人不說自己得意的話,不張狂高舉自己的地位、子女、家里的財產(chǎn),見老年人不說喪氣話,多說鼓勵人的話,沒有建言不輕易嚴厲批評人,與人絕交也不必說恨話做恨事。
謙遜
對小販、苦力別太討價還價,與勞力平民說話也要有謙恭之態(tài);受人接待、得人指教、獲人幫忙,應致感謝,或郵件致意或專門找機會致謝,長者賜禮,不應推辭。儀態(tài)
不當眾別牙、打哈欠、伸懶腰、吐唾沫、抓耳撓腮,不未經(jīng)征詢而抽煙。不醉酒見他客;正吃飯、已眠或衣衫不整時不訪客或不接待訪客,待客則應周正;接待來客、見尊客應先伸手相握,先幫助引座落座,另有主人則應候主人安排座位。
親和
對朋友。平時在無事之時就應致電、或郵件或寫信問候,而不應在有事麻煩人的時候才找人;遠客來訪。應盡量設宴招待:有客人來應備禮,受禮應還禮:到遠地訪問應先由本地朋友了解本地偏好與粢忌:初見應請教人尊姓大名。如受人請問尊姓或貴姓,應答免貴姓×,或稱免貴叫我x×好了。入鄉(xiāng)隨俗,人鞠躬我鞠躬,人作揖我揖,人問候我問,人握手我握,讓人有融入切近之感;稱呼應見切近感,稱呼到訪的公司可稱“我們××公司”,而不是“你們××公司”:稱“我們在座的同事”,而非“你們的員工”:稱“我們公司現(xiàn)在做的××事業(yè)”,而非“你公司做的××業(yè)務”。
誠懇
質疑別人應多有依據(jù),不信口開河:雖有理,但措詞應注意和緩,態(tài)度要誠懇,有求教之語;評論別人前應反思自己能否做到:知道好的消息與好的道理應盡量與人分享,利益讓人分沾;得人鼓勵、支持、幫助應特別地感謝。(莉莉整理)
(袁岳簡介: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MPA,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F(xiàn)任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
編輯 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