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充滿了美好,能看到這些美好的人,生活也就充滿了快樂。
時間,原本像流沙一樣,無色、無味,流失了也不覺得可惜。但是有人發(fā)現(xiàn)了它的價值,他想把時間存起來,存在每個人的銀行戶頭里,想用的時候就拿出來花用,而且可以交換。
時間銀行創(chuàng)辦人艾德加(Edgar S.Cahn)在1980年發(fā)明了時間銀行的概念;如今,從美國、日本、愛爾蘭到中國。時間貨幣的概念正在流行。
時間貨幣逐漸流通
“火車來了!”站在美國華盛頓特區(qū)的月臺上,席拉(Shiela)開心地大叫大笑,她用在社區(qū)撿垃圾的時間,換來一次火車之旅。
席拉,5歲。住在美國華盛頓特區(qū)。她住的地方經(jīng)濟蕭條,沒有工作機會,她的鄰居盡是些身上滿是刺青的失業(yè)年輕人。她沒有錢,不能上電影院;沒有錢,她也不能離開華盛頓。
上帝唯一對席拉比較公平的是,她跟全球首富比爾·蓋茨一樣,一天有8.64萬秒,滿滿的時間成為小席拉最富足的資產。
她的父母幫她加入時間銀行。每個星期,她省下玩游戲的10個小時,幫社區(qū)里的組織撿垃圾、清潔街道,每1小時換取1元當?shù)匕l(fā)行的“時間貨幣”。
時間貨幣給了席拉不一樣的機會,每星期存10小時,一年以后,她的名下就有520小時。她用自己賺來的“錢”,換到原本價值數(shù)百美元的舞蹈課;上完舞蹈課,她還參加空手道課、網(wǎng)頁設計課程,甚至換到一次離開華盛頓的火車之旅,全都不花現(xiàn)金,花的是自己賺的時間貨幣。
時間當鋪正式上線
在英國,甚至有一個“時間銀行鎮(zhèn)”,威爾斯南部的Treherbert鎮(zhèn),時間銀行發(fā)行的時間貨幣,甚至可以像一般貨幣一樣使用。兩年前,住在鎮(zhèn)上,19歲的荷曼(RebeceaHolman)就十分熱衷交換時間貨幣,這里是英國最窮、失業(yè)率最高的地區(qū)之一,靠著時間銀行的中介,荷曼還是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她找到了一份教計算機的工作,每一小時換一塊時間幣。有了時間幣,她如果要修房子,只要花錢買材料,她可以用時間幣支付工人的工作時間;在這里,時間貨幣也能換到實體的商品,只要花120塊時間幣,她就能換到一臺舊電腦,她還曾經(jīng)換到一次去紐約的旅行。交換,原本是原始人才愛用的交易方式,現(xiàn)在卻是21世紀的新流行。
在臺灣,2008年7月,專為交易時間的商用網(wǎng)站“時間當鋪”也正式上線,半年時間就累積了近5萬名會員。時間當鋪執(zhí)行長謝志文表示,無薪假效應發(fā)酵后,網(wǎng)站流量開始激增,去年12月和去年9月相比,流量增加7萬多人,近25倍。他分析,其中許多是受無薪假影響,上線找機會的人潮。
在時間當鋪里,許多交換時間的新現(xiàn)象開始成形。有一個業(yè)余畫家為了請朋友吃飯,就花500元向一位調酒師買了1個小時的時間,請他教她一些基本調酒技巧。沒想到第一次上課后,調酒師發(fā)現(xiàn)她是畫家,就直接建議“不如我教你調酒,你教我畫畫,”一連上8堂課。時間貨幣可儲存能預支
時間交易的概念,正在全世界發(fā)酵。目前全世界有32個國家和地區(qū)設有時間銀行,光英國就有109家時間銀行,“存款”有60萬小時以上。在中國南京,建鄴區(qū)濱湖街道兆園小區(qū),4年前也開始成立時間銀行,3年內累積了1000多名會員和1萬多小時的“存款”。在香港灣仔,8年前,當?shù)厥パ鸥鞑几H簳?chuàng)立香港的時間銀行,在這里,你服務別人換到的時間貨幣,可以換到中醫(yī)服務、剪發(fā)、房屋修繕服務,甚至連中藥都換得到。
艾德加是耶魯大學法學博士,也是肯尼迪總統(tǒng)時代,檢察總長羅伯特·肯尼迪的幕僚,他一輩子都在研究如何推動社會改革。1980年,他突然得了心臟病,躺在醫(yī)院里,他看到許多朋友紛紛跑來照顧他,他不知道要怎么回報,同時他也看到其他病人,只要一點兒幫助就能減輕痛苦,卻沒人幫忙,他就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他最后想出時間貨幣的概念。1990年,羅伯特·伍德·詹森基金會投入120萬美元,成立時間銀行計劃。
時間貨幣的基本概念是,每個人的時間都等值,所以我可以用我的1小時服務換你的1小時服務;不用馬上換,存起來,需要的時候提出來換別人的服務。和一般貨幣不同,時間貨幣不會貶值,交易也不用課稅,有了這個概念,時間不但可以儲存、轉讓,甚至還能預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