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為研究對象,對我國科普現(xiàn)狀進行了簡單介紹,通過對兩報進行指標的設定和分析,歸納總結出我國從1998年到2007年報紙科普的發(fā)展概況,指出報紙科普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報紙 科普
一、引言
我國對公民科學素養(yǎng)進行了多次調查發(fā)現(xiàn),公民獲取科學技術知識的主要途徑,仍然是傳統(tǒng)媒體,其中,報紙因其具有信息量大、易于保存、價格便宜等特點而受到讀者的青睞。
本文以《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為樣本,對我國從1998年到2007年之間報紙科普狀況進行研究,提出發(fā)展我國報紙科普的改善建議。
二、科普報道量的比較
1、抽樣報紙科普類文章平均篇數(shù)
由圖1可知《人民日報》1998年、2002年、2007年三年平均每期刊登科普報道分別是5.1篇、3.3篇、5.5篇,《科技日報》相應的科普報道分別是10篇、11.3篇、11.2篇。通過圖可以看出:①這兩種報紙平均每期刊登的科普報道量差異較大,說明科技類報紙科普報道量大于綜合類報紙;②1998年、2002年、2007年《人民日報》所刊登的科普類文章的平均篇數(shù),不同年份之間有跳躍,1998年平均篇數(shù)5.3篇左右,2002年數(shù)據(jù)下降比較明顯,筆者分析主要是因為1998年《人民日報》有華東地區(qū)版,每期都有16個版面,里面有不少關于科普的報道,而2002年已經(jīng)取消這個版面,所以科普報道量下降,不過,2007年數(shù)據(jù)又有所回升,比1998年略有升高;③1998年、2002年、2007年《科技日報》所刊登的科普類文章的平均篇數(shù),從1998年開始到2002年,多出1.3篇,2007年則基本和2002年持平,變化不是很明顯。
2、所選樣本中科普報道所占百分比
調查結果表明:①《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的科普報道在總報道中所占的比例相差較大,《科技日報》中的科普報道所占的百分比大于《人民日報》,由表1可知,《人民日報》的科普報道在1998年、2002年、2007年報道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別是4.4%、3.86%、6.7%。②《科技日報》的科普報道在報道總量中所占的比例較高,1998年、2002年、2007年科普報道約占其報道總量的百分比分別是12.6%、19.9%、14.4%。表1清楚地顯示出《人民日報》的科普報道百分比逐年提高,而《科技日報》的科普報道百分比在2002年顯著提高,筆者分析這和2002年我國頒布科普法有關,2007年的數(shù)據(jù)則有所回落。
3、含圖片的科普報道量
圖片具有形象、直觀、寓意深刻等特點,具有文字無法替代的宣傳效果,科普文章利用圖片更有利于讀者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精神。
4、抽樣報紙科普報道選題分布情況
按照對科普類報道的題材進行歸類的原則,把科普報道分為科學技術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技政策、科學技術活動、其它相關知識七個主題。從調查中可看出:
①在1998年、2002年、2007年,從《人民日報》抽樣的108份報紙中,關于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報道所占比重最大,平均每年都約占科普類報道總量的60%左右,其次是關于科學技術活動的報道,約占科普類報道總量的20%左右。
②而關于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報道量很少,三者加在一起,只在10%左右徘徊。
③對科技政策宣傳則較為注重,且呈逐漸加強,由1998年的4%增加到7%。
筆者認為,這和2002年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有著密切聯(lián)系,經(jīng)統(tǒng)計《人民日報》的科普報道量在7月份達到最高值,而科普法是該年6月29日頒布實施的,可見,科學技術普及在進一步受到國家的重
視以后,在其報道量有了明顯的體現(xiàn)。
三、我國報紙科普宣傳存在的主要問題
1、科普報道量普遍偏少 科普宣傳存在時緊時松現(xiàn)象
從調查結果看,無論是黨報還是科技報,科普報道的數(shù)量都不多。由表1可知,1998年到2007年,《人民日報》的科普報道量總體呈遞增的趨勢,不過所占比重偏低,最多的一年2007年,也僅占報道總量的6.7%左右。
2、對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宣傳不足
在兩種報紙216份樣本中,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文章所占比例最高,黨報中關于科學精神的報道量要多于科技報,科技報中科學政策的報道要略多于黨報,科學方法的報道黨報和科技報都很欠缺。報紙科普中,對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技政策的宣傳存在欠缺,早在9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但是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3、不同領域科技信息報紙宣傳有偏向
調查結果表明,報紙在醫(yī)療/衛(wèi)生、農(nóng)業(yè)方面的科普報道比較多,許多報紙包括所選樣本都開辟了與之相關的醫(yī)療/衛(wèi)生、農(nóng)業(yè)方面的專欄或專版,如,《人民日報》有《新農(nóng)村》專刊;《科技日報》中有??督】抵改稀贰夺t(yī)藥》等等,這些都是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但有關其它科普方面的專欄或??^少,或沒有,這離普遍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離。
4、科普報道文字表現(xiàn)力弱
黨報和科技日報的科普報道多涉及新技術、新科學等等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往往比較晦澀,涉及許多專有名詞,這對讀者要求較高,需要具有一定知識背景的讀者才能理解,如何才能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述科學道理,是擺在科技記者和作者面前的難題。
5、科普報道形式單一
通過抽樣的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黨報、科技類報紙中含有圖片的科普報道量都很少,但是在2002年都有了不小的增幅,可見,報紙也開始重視圖片的科普宣傳力量。
6、針對重點人群的科學普及還有待加強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中,提出要實施四個行動計劃,分別是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農(nóng)民科學素質行動、城鎮(zhèn)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和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素質行動。本研究發(fā)現(xiàn),《人民日報》和《科技日報》針對重點人群的報道在整個文章中所占比例較低,這和形勢要求尚有較大差距。
7、科普報道人才欠缺 知識儲備不足
科普報道要求記者不僅能夠熟練地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而且要求記者本身也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yǎng)。
8、報紙科普理論研究不足
結合文獻收檢來看,筆者在期刊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維普數(shù)據(jù)庫,以報紙科普為檢索詞,檢索到和報紙科普相關的論文極其有限,可見,對于報紙的科普報道缺乏理論研究。
四、我國報紙科普發(fā)展對策
報紙作為大眾媒體,在面向公眾的科學傳播中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為了盡快地消除這些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報紙更新傳播觀念注重公眾的科普需求
如果讀者在報紙中可以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相關報道,讀者就會頻繁閱讀該種報紙,達到一定的科普效果。
2、提高報紙的科普傳播能力需要政府的支持
要提高報紙的科學傳播能力,讓報紙切實承擔起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從政策到資源上給予援助。例如,辦科技報國家應給予優(yōu)惠政策,繼續(xù)實行科普類報紙的財稅優(yōu)惠政策等等,而科普類報紙也應該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的統(tǒng)一。
3、加大科普宣傳力度
我國雖然也推出了“科教興國”“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等戰(zhàn)略,但要實現(xiàn)這一戰(zhàn)略,光靠學校教育、科技場館、科協(xié)等專業(yè)機構和專業(yè)人員的努力遠遠不夠,必須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報紙這一有力的傳播媒介,加大科普宣傳力度。
4、加強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政策的宣傳
⑴在選題方面要注重多元化
要針對多個版面策劃出相應的選題??茖W方法、技術、精神、政策等等不能單獨乏味地集中在某一個方面,否則會引起讀者的疲勞,難以繼續(xù)關注下去,所以,要注重多元化。即便是在同一個版塊里,也可有多種選題方式,比如《科技日報》的“科普??保桶脊?、攝影、讀書等不同的內(nèi)容和版面,每個版面里面還有閱讀推薦等不同的小欄目,這些小的欄目通常也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
⑵利用重大事件策劃專題報道
要善于利用重大事件策劃專題報道,像2008年奧運會的報道宣傳,我們不僅可以介紹和奧運相關的科學知識,還可以對奧運健兒在賽場上頑強拼搏、為國爭光、以及榮譽背后勇于付出的精神等進行宣傳。再如對“神五”“神六”進行報道的同時,還可以大力宣揚航天英雄和全體航天人不怕艱辛、勇于攀登、敢于奮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等。
5、有針對性地對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科普形式
科普想取得最佳的宣傳效果,獲得最大人群的關注,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受眾進行科普宣傳。另外,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科普內(nèi)容的展現(xiàn)形式也影響著公眾的接受情況。所以,就需要報紙有針對性進行科學普及,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6、加強科普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
提高報紙的科普能力,必須要有高素質的傳播者,所以要加強科普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一方面提高科技記者的科學素質,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大批科學技術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
7、加強國內(nèi)外合作交流 提高我國報紙科普水平■
(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政策與科技傳播系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