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聞價值 深度
眾所周知,新聞的價值首先在于新,同時更要求深。因此,電視新聞從業(yè)人員的職責不僅僅是把最新發(fā)生的事用最新的視角、最快的速度傳播給受眾,還應該挖掘和表達出新聞的深度,使受眾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當今的電視新聞從業(yè)者,掌握著先進的高新技術,電視技術與藝術手段又是當今世界上受眾接受資訊的主要渠道,因此,電視新聞從業(yè)者,更應該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和敏銳視角,做好電視新聞的傳播工作,努力從“新”字上突破,在“深”字上著力。
和眾多媒體一樣,電視新聞的“新”是基本要求,但“新”要建立在“真”的基礎上?!罢妗本褪强陀^存在的事實,真正發(fā)生的事情。作為電視新聞從業(yè)人員,不但不能為了追求“新”而不顧客觀事實去制造虛假畫面和虛假新聞,而且在選擇事實時也必須有一個主觀選擇的前提,比如說,一些不健康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并且天天都會出現(xiàn);那些沒有典型性和警示性的事,有時也很“新”,拍出來也很具有視覺沖擊力,但是道德和責任要求我們必須堅決放棄?;仡櫋?·12”汶川大地震的報道,國家允許電視從業(yè)人員和世界各國的媒體,深入災區(qū)第一線采訪報道。地震災害破壞的慘烈,人民財產(chǎn)損失的巨大,軍民抗擊災難的英勇,都通過各種媒體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種允許和鼓勵媒體,特別國外媒體第一時間進入災害現(xiàn)場的做法,與我們過去限制、控制、封鎖媒體的做法恰恰相反,它開創(chuàng)了我國面對重大災難新聞報道的先例,受到廣泛贊譽。當受眾從各種媒體上了解汶川大地震的各種資訊時,每天都會聽到或者看到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具體數(shù)字,但誰看到了人員死傷時的慘狀?并非記者抓拍不到這樣的鏡頭,也不是政府刻意的禁止,這恰恰是新聞從業(yè)人員主觀傾向的選擇。一個有良知的新聞從業(yè)人員,面對災難發(fā)生后的報道選擇,一定是選擇“天災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能夠給受眾以信心與希望的最“新”的事例與細節(jié)。
1998年的夏季,我?guī)б粋€攝制組到金寨縣城的梅山鎮(zhèn)拍攝一位體育教師的專題片,正趕上那幾天暴雨不停,梅山水庫因上游來水猛增,水位超過警界線,必須泄洪保壩,洪水像脫疆的野馬溢過泄洪壩沖擊著兩邊的山體,造成山體滑坡,大樹連根拔起。當時,我們正在大壩附近的山路上拍攝體育教師帶學生訓練的鏡頭??吹竭@種情景,我決定暫時放棄訓練鏡頭的拍攝,調轉攝像機頭搶拍洪水咆嘯、山體滑坡的鏡頭。這時,攝像陳新賢一邊拍攝一邊對我說:彭導,水中好像有人,我說:別停機,抓住,推上去。一會我看到了洪水中遠處的一個黑點在上下漂浮,忽隱忽現(xiàn);是人,還有一頭豬,人抱著豬在洪水中掙扎著,岸邊的十多個群眾和警戒大壩泄洪的武警戰(zhàn)士一起沿河追趕,有的往洪水中遞竹桿,有的往洪水中扔木板,大家齊心協(xié)力搶救落水的人,終于,在下游的一公里處的大橋下,他被幾位戰(zhàn)士救起。一位農(nóng)民的生命得救了,整個過程驚心動魄,前后過程也僅僅三分多鐘,鏡頭很不穩(wěn)定,多處聚焦不實,但是話筒始終開著同期錄音,鏡頭沒有切換,完全是全景紀實。事后,我們把這三分鐘素材剪輯制作成一條一分二十秒的新聞,被評為當年安徽電視新聞短消息二等獎。中央電視臺和鳳凰衛(wèi)視的專題片中也曾多次使用其中的畫面。按照電視新聞的基本要求,鏡頭要穩(wěn)定,要工整。這條短消息卻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臨時應急搶拍的,攝像還是順著泄洪道的山路,邊走邊拍(有時是邊跑邊拍),雖然拍攝質量差,但是現(xiàn)場感強,加上同期聲的運用(編輯時有意壓低保留了同期聲)使得這條短消息不僅“新”,而且真實感強。短短的一分鐘,把洪水的咆嘯,人的危急,群眾熱心,戰(zhàn)士的勇敢,都一一再現(xiàn)。
電視新聞的短消息以短、平、快,現(xiàn)場感強,沖擊力大,作為最佳標準;題材新,主題新,情節(jié)新,人物新,畫面新,就會使受眾耳目一新。而現(xiàn)實中我們所拍攝的每一條消息不可能做到這幾個方面都有新意,面面俱到,但是,只要用心去做,每一條新聞總會有某一個方面的“新”。
我們知道,面對已發(fā)生的真實場面或故事,報紙、廣播可以用記者對現(xiàn)場的采訪回憶來用文字或聲音再現(xiàn)過去了的一幕。而電視卻無法用鏡頭重現(xiàn)逝去的過程,電視從業(yè)者必須當時在現(xiàn)場才行。一條能身臨事件現(xiàn)場的電視消息,一定是十分感人的,也是最有“新”意的。這也就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電視新聞的事件性消息,一定要盡可能抓拍現(xiàn)場事件的全過程,拍攝過程一定不要輕易切換或關機,堅持長鏡頭拍攝到事件的完結,并盡可能的保持現(xiàn)場的同期錄音。同時在后期剪輯制作時,保留這些能突出現(xiàn)場過程的畫面,讓受眾能夠看到過程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通過情節(jié)和細節(jié)的展示,讓受眾對事件有感性認識和沖擊,從而潛移默化地傳達記者傾向和事件的結果。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要有深度、高度、力度,從大的方面來說,要通過新聞事實來體現(xiàn)出社會的縮影、歷史的變遷、時代的精神;從小的方面來說,要傳達記者意圖,促使問題解決。因此,電視新聞記者一定要從“新”字上尋找突破,要在“深”字上用心著力?!?/p>
(作者單位:安徽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