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95年被刺身亡的以色列總理拉賓說過:在和平里雙方都是贏家。
內(nèi)塔尼亞胡就任以色列總理的首次訪美之行,毫不含糊地向奧巴馬總統(tǒng)表明不想統(tǒng)治巴勒斯坦人。過去至少30年,簽奧斯陸和約的外長佩雷斯和仍在昏睡狀態(tài)中的沙龍都做過同樣的表白。
記憶所及,所有的巴勒斯坦元老級人物都公開講過“以色列說一套做一套”。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相信絕對的勝利才是贏家。
阿拉法特之后的戰(zhàn)與和
2006年勝選執(zhí)政開始,哈馬斯處處主動出擊,強硬對付法塔赫領(lǐng)導(dǎo)層及保安部隊成員,地盤擴大。暫且撇開貪污,法塔赫比不上哈馬斯有吸引力的第一點是:阿巴斯是個學(xué)者型的行政官僚,他沒有阿拉法特的戰(zhàn)斗形象,神奇色彩,不會在街上喊打喊殺刺激青少年的神經(jīng),沒有人崇拜他。所以,阿巴斯的博士級學(xué)問加上50年政治資歷以及耐心,丟進加沙人群里就泡了湯。巴勒斯坦人對貪污腐敗的法塔赫厭惡至極,哈馬斯實際上成為巴勒斯坦人唯一的投票選擇。
阿拉法特死后的首屆大選,阿巴斯高估了巴勒斯坦人的民主認識及和平意愿,以色列的奧爾默特低估了哈馬斯在民主制度之內(nèi)繼續(xù)使用武力的能力。允許哈馬斯加人民主大選而毫無對策,被國內(nèi)評論列為奧爾默特的大罪。
巴勒斯坦有不少留學(xué)、外出謀生或移民回流的青、中年新人類,要在兩大勢力中間另辟新立足點并非不可能。當時以色列在奧爾默特手中,如此溫柔地尊重巴勒斯坦民主選舉,哈馬斯能順利打扁法塔赫,上臺執(zhí)政,還真有點應(yīng)該感謝他。
和談對以色列不利
哈馬斯在加沙地段當政一周年,重申他們最初成立組織的信條:我們將永不承認以色列。世界上沒有所謂以色列,不論是現(xiàn)實或想象。
以巴的和戰(zhàn),原先還保持一個新三國演義,即名義上統(tǒng)一的法塔赫巴勒斯坦權(quán)力機構(gòu)、哈馬斯、再加以色列。奧爾默特為了逃避受賄案調(diào)查,千方百計延長總理座位上的時間,直到大選舉行他才堂堂正正從總理寶座上下臺。
未來的和談對以色列有所不利,因為現(xiàn)任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在第一次任總理期間,收買了兩名外國游客代理,差點成功毒死哈馬斯中央政治局主席馬撒爾。當時的約旦國王侯塞因翻臉大怒,以色列只好灰頭土臉提供解藥,將奄奄一息的馬撒爾救活。今天的馬撒爾是伊朗信任的哈馬斯第一把交椅,對加沙政權(quán)總理哈尼亞有極大牽制力。
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多年來奔走中東,與馬撒爾多次會談密傾;足見哈馬斯方面信任卡特。今年初馬撒爾曾向卡特承諾,如果能夠獲得全民表決通過,哈馬斯決策層將會接受對以色列談判所得的條件。如果這不是違心之論,至少顯示哈馬斯最高層亦非完全否定和平之可行性。
奧爾默特煮壞一鍋湯
內(nèi)塔尼亞胡手里接過來的,是奧爾默特煮壞的一鍋湯。
以色列國內(nèi)的政治分析,常取笑奧爾默特是沙龍福蔭的“意外總理”。
奧爾默特原是耶路撒冷十分稱職的市長,從未顯露過對全國性的政治有何野心。沙龍脫離了利庫黨另組卡迪馬,重用奧爾默特為副總理,主要可能是他在耶城的豐富經(jīng)驗可以為沙龍的繁重行政職務(wù)分憂。天曉得,一踏入2006年,極度肥胖的沙龍中風(fēng)變成一個一聲不響的植物人。奧爾默特福從天降,接任總理。奧爾默特出身是專業(yè)律師,但他缺乏軍事決策經(jīng)驗,政治敏感低的缺點很快地暴露出來。
他一接任上臺,北部黎巴嫩真主黨和南端的哈馬斯先后夜襲哨站,分明是要考驗奧爾默特如何出手還擊。值得注意的是,由隧道偷襲以色列邊界,這一次哈馬斯軍事行動,是駐在大馬士革的馬撒爾下的命令,不是比較溫和派的加沙總理哈尼亞。
奧爾默特先決定即刻攻打真主黨。陸軍戰(zhàn)場雖限于黎南,空軍則對黎巴嫩全境作選擇性的連月轟炸。從首都貝魯特的巴勒斯坦人集居社區(qū)到真主黨指揮部大本營貝卡山谷,直到北部通往敘利亞的高速公路,炸得山崩地裂,炸得黎巴嫩總理當眾痛哭流涕,世界各國紛紛派飛機輪船撤出本國公民。在國際社會上震撼之大,近于一次模擬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從2000年到2008年,以色列基本上仍向加沙地帶供應(yīng)水電、食物和醫(yī)藥,同時間經(jīng)過國際協(xié)商合作及實行經(jīng)濟封鎖,各方皆告失效,甚至出兵攻打轟炸,一樣動搖不了當政的哈馬斯。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生活就是死的死、餓的餓、病的病,但哈馬斯政權(quán)仍然穩(wěn)固,甚至在西岸的支持率上升;法國、瑞典、加拿大紛紛跟哈馬斯接頭,希望和平有轉(zhuǎn)機。
還有外因
敘利亞已故總統(tǒng)阿薩德曾經(jīng)警告阿拉法特:你并不比我有資格代表巴勒斯坦人,世上沒有所謂巴勒斯坦人,只有敘利亞,巴勒斯坦是大敘利亞的一部分。1982年,當阿拉法特的巴解慘遭沙龍猛炸,終被逐離黎巴嫩時,這個宣稱只有敘利亞沒有巴勒斯坦的大哥,始終沒有助阿拉法特一臂之力。之后,敘利亞鉗制黎巴嫩,培養(yǎng)真主黨,打開邊界讓逾1000伊朗軍事顧問進駐黎巴嫩的貝卡山谷,訓(xùn)練真主黨部隊。哈馬斯也是敘利亞的親信,當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不歡迎馬撒爾時,他遷駐大馬士革至今。當然,哈馬斯必須聽命于敘利亞總統(tǒng)。
黎巴嫩最新大選,真主黨沒有贏取足夠票數(shù),被暗殺的前總理哈里里之子賽伊德勝得相當漂亮,顯示黎巴嫩人民百姓不聽“大敘利亞”這一套。以色列、約旦、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總算吃了定心丸。
(編輯 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