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zhàn)》、《沉默的羔羊》、《現(xiàn)代啟示錄》、《異形》與《魔鬼終結(jié)者》,這些電影有什么共同點?答案:這些電影中的壞蛋,比英雄更令人難忘,而且更加有趣。
小孩子裝扮成黑武士的模樣,幾率遠高于盧克·天行者。我們都記得庫茲在《現(xiàn)代啟示錄》的最后一句臺詞“恐懼、恐懼”,但卻想不起烏伊拉德最后說了哪些話。我們都記得《沉默的羔羊》中漢尼伯吃了某人的肝,搭配蠶豆與一杯上等的紅酒下肚,誰會知道或在意,那位女探員晚餐吃了什么東西?
英雄只要稍不留意,就會令人感到乏味。這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舉止,必須看起來像個英雄——這種要求,可真是不人道啊!但是,壞蛋卻可以做出一籮筐有趣、甚至可怕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恐怖片的重心,通常在壞蛋身上,而這些壞蛋通常也會出現(xiàn)在片名中。這也是最近許多電影里,恐懼會扮演如此吃重角色的原因——這些壞蛋們,實在是太有趣了。
不過,在難忘的賣座電影里,幾乎很少會出現(xiàn)壞蛋打敗英雄的結(jié)局。我們其實早就知道,英雄與壞蛋對抗會是什么樣的結(jié)局,但我們假裝不知道,好讓故事得以繼續(xù)說下去。
壞蛋的威力,通常在電影開始沒多久就會完全展現(xiàn),而他們在片中大多數(shù)時間里,力量都超過了英雄,否則戲就會演不下去。但是,隨著故事情節(jié)向前推進,壞蛋的力量不見得會逐步攀升,但英雄卻永遠越來越強。
英雄不見得外表要很突出。倘若盧克·天行者、烏伊拉德上尉或是克拉麗斯·斯塔林走到我們身邊,恐怕沒有人會多看他們一眼。但換成黑武士、庫茲或是漢尼伯,所有目光可能都會集中在他們身上。
壞蛋總是想改變社會的現(xiàn)況,而他們圖的,永遠是自己的利益。英雄不是想讓社會維持原狀,就是恢復(fù)以前的模樣。就這一層意義來看,壞蛋本質(zhì)上都比較激進,而英雄則比較保守。
英雄與壞蛋的對抗之中,道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像黑武士的現(xiàn)身說法:壞蛋選擇站在邪惡的一方,重要性不下于英雄選擇站在正義的一方。
與英雄一樣,壞蛋也身處某個社群之中。但是壞蛋所處的社群,還包括了他所掌控的小嘍啰;而英雄則永遠站在最前線,而他所屬的社群成員,很少需要聽命于他,也不會受他脅迫。
壞蛋通常代表腐敗或變態(tài)。他們?nèi)狈ψ灾屏?,常處于失控狀態(tài),不定時出現(xiàn)殘酷與暴力行為?!冬F(xiàn)代啟示錄》的庫茲在對砍下嬰兒手臂的軍人表示贊嘆時、將酋長的頭丟到烏伊拉德身上時,以及在他的書中寫著“把炸彈丟下去,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殺光”時,都為壞蛋做出了示范。英雄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暴力,但他絕非任意胡為,他永遠知道怎么自我節(ji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