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定則
哲學,是對世界和人生根本問題的最終思考。
哲學家除了穿衣吃飯之外,基本上是不動手的;而企業(yè)家最根本的目標就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賺錢無關的東西基本是不動腦的。兩者簡直就是世界的兩極。但就是有人能夠把哲學與生意串聯(lián)在一起,手腦并用。這種功夫,讓他們在企業(yè)家中鶴立雞群。
索羅斯 金融哲學家
索羅斯的一生都在自詡為哲學家,而不是金融家。
1949年,索羅斯19歲,他來到了倫敦,成為倫敦經濟學院的一名學生。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波普在1951年發(fā)表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深深地影響了21歲的索羅斯。修完本科課程之后,索羅斯找到波普,提交了幾篇論文,兩人一拍即合,波普做了索羅斯的導師。
索羅斯很想做一個像波普那樣留在大學里任教的哲學家,他開始寫一本叫做《意識的負擔》的書,結果令他不滿意。這次寫書失敗的經歷使索羅斯決心放棄哲學,轉向賺錢。
畢業(yè)后,索羅斯來到美國,1961年成為美國公民。這一年,索羅斯33歲,他又產生了做哲學家的念頭。于是,索羅斯修改了《意識的負擔》,希望經過潤色后能夠出版。1963年,索羅斯把手稿送給波普審閱,波普鼓勵他繼續(xù)思考他的觀點。
回到華爾街,索羅斯繼續(xù)思考,后來他的幾本書的主要思想都出自這本沒有出版的書。索羅斯先后出了9本書,他經常提到波普,把波普當做自己理論的根源。但很遺憾,讀索羅斯書的人,并非具有哲學情結,而都是為了找尋賺錢的竅門。
索羅斯樂于在股票、證券、貨幣市場上測試自己的理論。他認為,金融市場不是由理性支配,而是由羊群心理支配的,只要知道如何操縱羊群,就能賺錢。索羅斯辦公室的墻上,貼著一條標語:我生來一貧如洗,但絕不能死時仍舊一貧如洗。對于索羅斯來說,有錢算不了什么,有思想才是重要的。他做慈善親力親為,主要是為了推廣他的價值理念。
稻盛和夫企業(yè)是道場
稻盛和夫與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并稱為日本的“經營四圣”。和其他三圣不同的是,稻盛和夫有自己鮮明的哲學。他用40年的時間一手打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yè),并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給員工,退休后皈依佛門。他的哲學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和經營活動,來源于佛教經典,充滿了濃厚的東方味道。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和經營是相同的,人生哲學就是經營哲學,并著有《人為什么活著》《活法》等探討人生哲學的著作。稻盛和夫以心為本,敬天愛人,把個人價值轉化為企業(yè)家精神。在他看來,公司營運的第一目標不是為了回報股東,不是為了客戶的利益,而是為了員工的幸福。公司無論大小,只要讓員工心有所屬,就能釋放全體員工的能量。因為員工在現(xiàn)場、在第一線,是利潤的起源,奉行先員工、再客戶、后股東的順序,員工就會非常敬業(yè)。
在學院派哲學家眼里,稻盛和夫或許不是哲學家,但有了兩個成功的企業(yè)做依托,稻盛和夫的哲學就很有說服力。他堅持將正確的做人準則運用到公司經營中,并提煉出了自己的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個方程式的關鍵在于乘法。他舉例說,一個人頭腦聰明可得90分,但他驕傲自滿,只發(fā)揮了30分的熱情,那么他只得到2700分。而一個智力中等的人只有60分能力,但通過努力發(fā)揮了90分的熱情,結果得到5400分。
卡莉走出中世紀
卡莉的父親是法學教授,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出色。來中國訪問時,卡莉向公眾確認,她在斯坦福大學讀的專業(yè)是中世紀歷史和哲學,她也承認這樣的專業(yè)并不吃香。
那時,存在主義流行,加繆的小說《異鄉(xiāng)人》深深地影響了卡莉?!懂愢l(xiāng)人》講述選擇所擁有的力量和重要性:如果人們不能選擇自己的處境,至少可以選擇自己的對策;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至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目標……
為了能閱讀原版的哲學著作,卡莉堅持學習外語。在大學期間她讀了很多大部頭著作。有時候一周有1000頁的閱讀任務,而周末她需要把如此厚的哲學作品濃縮成兩頁紙的概要。她開始先寫上20頁,然后再進行刪改,減少到10頁,再減少到5頁,最后變成兩頁。最后的那兩頁摘要,就言簡意賅地把哲學家的中心思想保留下來。
在枯燥的學術訓練中,卡莉掌握了一種重要的管理技能,那就是從浩繁的信息中抓住問題的要害。
影響卡莉的,還有黑格爾的晦澀哲學。曾有一位記者問卡莉最喜歡哪一位經管書作者,卡莉回答的竟然是黑格爾?;蛟S在她看來,所有的哲學家都在闡釋管理的內涵。她發(fā)現(xiàn)“正-反-合”的思想不僅經典而且實用,在后來的商業(yè)活動中經常借用這種思維模式。
斯隆管理也是哲學
通用破產最對不起的那個人就是斯隆。
艾爾弗雷德·斯隆被西方管理學界譽為“現(xiàn)代化組織的天才”,擔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長達50年。有人說,正因為有了他,才有了管理。盡管他和后來的杰克·韋爾奇被稱為“最偉大的CEO”,韋爾奇的攤子也比他大,但說到管理思想,還是斯隆勝出。
斯隆學的是電子工程,但他的杰出貢獻體現(xiàn)在企業(yè)的組織結構、計劃和戰(zhàn)略、持續(xù)成長、財務成長以及領導的職能和作用方面,連職業(yè)經理人概念和職能都是他首次提出的。
在斯隆手里,通用超越了福特,成為了美國經濟的重要標志,這是思想的勝利。斯隆的思想來源于工作中的領悟、總結、積累和創(chuàng)新,而他謙虛地將此歸功于前輩、對手、同事和狂飆奮進的時代。
德魯克曾來通用調研,但斯隆并不滿意他的觀點,為了闡釋自己的思想,斯隆特地寫了《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30余年間這本書一印再印,堪稱管理學的里程碑。斯隆曾說:“把我的資產拿去吧——但請把我公司的人留給我。5年后,我將使你拿去的一切失而復得。”
(阿 閆摘自《英才》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