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是小學校長,生活十分規(guī)律,沒有不良嗜好,回到家就是看報紙、寫日記。按理說,他會是一個很好的父親,但我必須很遺憾地說:事實并非如此,他是學校的校長,也是家里的校長。
記憶中,母親和我們6個孩子隨父親的工作4年輪調(diào)一次。四處搬家。為了貼補家用,母親在家門口擺糖果攤子,母親招呼客人,父親在里面“看店”,彼此沒有交談。
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時,母親煮了一桌豐盛的菜肴,父親卻會用筷子指著其中一道菜,嚴厲地批評:“這個菜這么成,難吃死了!”
我跟表弟感情很好,從小一塊兒長大,同年參加大學聯(lián)考,兩人約好一塊兒晨跑健身。沒想到,被父親撞見,競懷疑我們有“私情”,劈頭就罵。
我被罵得奪門而逃,錯愕、氣憤、難過,不敢置信自己的父親竟會這樣中傷我。外祖母到家里跟父親理論,父親知道是誤會了,但還是沒說一句抱歉的話。
我念高中時,父親退休了,突然帶著大筆退休金離開家,不久又回家吵著要跟母親離婚。母親才知道,父親在福建老家早有另一個家,還有元配和兒子。當年兩岸同時都有家室的例子太多了,母親又驚又怒,卻無可奈何。父親在大陸、臺灣兩地往返了15年,大陸元配走后,父親陸續(xù)交往了好幾位女人,但沒有一個女人愿意和他長相廝守。父親老了、累了,決定回臺灣“落葉歸根”,母親受了一輩子的苦。沒法兒和他一塊生活,拒不接受他。
幸好,我的三個姐姐、兩個哥哥都已各自成家,父親總有去處。不管到哪一個“家”住,那一家人都會被搞得雞犬不寧,因為父親比起年輕時更加挑剔、猜疑。好幾次,他跑去警察局一把眼淚、一把鼻涕說要“告”孩子,警察問用什么理由告?他半天講不出來。
鬧夠了,父親就打電話一一叫6個孩子回花蓮開“家庭會議”。我們盼望他有些毛病可以改一下,他一概都說好,之后又故態(tài)復萌。就這樣,反反復復鬧了好多年,直到2007年,他跌倒摔斷了腿,氣呼呼地住進贍養(yǎng)中心,最后還是走了。
我們一直默默愛著父親,一直努力做一個讓父親驕傲的孩子。父親走了,我們一聊到父親“為什么這樣過完一輩子?”就忍不住哭泣。因為我們對父親的過往一無所知,任我們怎么想、怎么猜。就是找不出答案。
有一天,哥哥拿了一張我赴福建登臺表演的照片還我,他說,父親生前一直把這張照片貼身帶著,逢人就開心地說:“于臺煙是我的女兒。”
我才知道,父親晚年時是一個多么虛弱的老人,他不是一個不好的父親,只是不懂得表達心里的愛罷了!
我開始認真反省自己,是不是沒有做好和父親之間的這門功課?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從年輕到現(xiàn)在,我在感情上一路跌跌撞撞,男朋友幾乎都是高個子、模樣好看、年紀比我大許多的男人,他們長得像父親,連個性都像——自信卻不懂得如何愛人。原來,我一直在苦苦追尋父親的影子。
父親走了,母親罹患大腸癌,我決定不再讓自己的生命有任何遺憾。我賣掉了名下的房子,搬到新店哥哥家附近。在那兒,我每天都可以陪母親說說話、唱唱歌、吃飯??匆娔赣H化療后一點點地康復,和我一樣甩掉了過去感情的陰霾,覺得人生踏實多了。
我在歌壇呆了20多年,早先忙著出唱片,后來忙著談戀愛;這幾年,又花了不少時間赴內(nèi)地參加臺灣歌手拼盤式的演唱會。我覺得人到中年。最該做的事不是努力賺錢,而是多陪家人。尤其是母親才對。我相信,錢,夠用就好了,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人生才不會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