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仁
家中之石,來路不一,身份不同。有買的,有撿的,有粗的有細(xì)的,有經(jīng)人雕琢的,有天生麗質(zhì)的,有古的有今的。石頭非史,照說無古無今,只能以自己的生命觀照為座標(biāo),前人留下者為“古”,自己覓到者為“今”。
先不談這些,只聊三塊我家中石,因?yàn)榧也仄媸瘍?nèi)涵豐富。一塊來自石林,一塊來自瓊北石山,一塊來自大致坡。全是中國特色,身分特殊,故不可不說。
先說遠(yuǎn)石。記得當(dāng)年云南石林一游,飽覽祖國奇石壯觀,真想把幾塊像我祖宅,像我祖父、祖母的大石搬回家。但那是國有資產(chǎn),縱然是“孫悟空”搬回來,也要受到“唐僧”懲罰的。有一天中午在游覽石林中,不知不覺之中,我走進(jìn)一個(gè)天然石洞,石光亮淺紅色,發(fā)現(xiàn)有五指方圓大小的一塊連體石,便撿起放在旅行包里帶回家。它像一對恩愛夫妻,故命名為“盼成雙”。并賦詩一首:
羽翼未滿自出游,浪跡石林度春秋,
羨它美滿成雙對,生來相伴百福園。
我為此石題詩有著特殊意義。記得祖母逝世前半昏迷中,不能說話,只能用手招呼我和賢助到她老人家的身旁,用兩只手緊緊地握住我和賢助的手,然后才安祥地閉著雙眼去世。故我把此石命名“盼成雙”,是對祖母在天之靈的許愿。我們在天亦長地亦久中患難與共,幸福生活,也讓自幼把我視為命根子的祖母在九泉之下的魂靈感到慰藉。她老人家仁愛、厚道、樸實(shí)、善良、樂觀,是我最敬愛的祖母親。其實(shí),我自幼失母,從4歲開始就認(rèn)定祖母做“媽媽”。我一直稱呼她老人家是“媽”,非常孝敬她老人家,幾次專車硬拉著她老人家到海南醫(yī)專住院治療,才使她老人家延年益壽到97歲。但我一生嘆惜:世界上只有這樣一個(gè)最好的祖母,好人一生平安,為何不活到百歲以上呢?!為了彌補(bǔ)心靈上的不足,我特在家中客廳旁邊,重修裝修一個(gè)“家中藏寶”架,并把此石視為“家寶”,比千金萬銀還值錢,像珍藏“國寶”一樣把它珍藏在特制的“藏寶”架中。
為何把“盼成雙”視為寶石,宋人杜綰道:天地至精之氣,結(jié)而為石,負(fù)土而出,狀為奇怪。他又進(jìn)一步發(fā)揮說:“圣人嘗云:‘仁者樂山。好石乃樂山之意,蓋所謂靜而壽者,有得于此。”把愛石藏石上升到“仁者”與“壽者”的高度,也算是對石頭與藏石者的杰出評價(jià)。從宋代就有了這樣誘人的“石說”,可見中國“石文化”的源遠(yuǎn)流長、博大精深。
真是不巧不成書。自從家藏“盼成雙”寶石后,我和賢助歷經(jīng)幾次有驚無險(xiǎn)的奇跡。
為了慶賀父親從解放前槍林彈雨中走過來,在他老人家80歲大壽那年,又來一個(gè)“雙喜臨門”,即為了紀(jì)念我家祖宅七十三周年和祝賀本村水泥公路直通省城公路網(wǎng)。我和二叔特地租用二部大卡車,花了四千多元買運(yùn)回這兩塊大石,把它安放在祖宅的地盤上。所以百福園是我們繼承祖輩遺愿的實(shí)際行動。祖母在世時(shí)多次對我說:“在解放前,為防海盜、防日本鬼子、防國民黨,才在祖宅北邊山旁蓋了一間四周均有20公尺長、近五百平方米面積的大院,并在靠近后山的出口處開了一個(gè)后門”,以便達(dá)到“三防”的目的。他老人家還在后山種了菠蘿,在東邊山種了龍眼,在西邊山種了楊桃、香蕉等各種果樹。
由于瓊北山石和大致坡石分別像祖宅與游船一樣雄偉和神奇,我們特地請來省書畫院院長吳東民先生為它題詞“百福并臻”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兩塊大石落成在百福園那天,像石屋、石船一樣,一個(gè)高矗,一個(gè)臥游,我不禁詠詩一首:
瓊北山地似乘流?泊近銅鑼百福園。
豈是石屋石船流?終將頂天立地石。
文明村多添美景,百年祖夢春常在。
千古萬代永不朽,造福家園百業(yè)興。
家中為何藏石,從石文化中我們領(lǐng)悟到,不石不成器,不石不成山,不石不成川。古人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這不正是對家中藏石的寄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