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蒙
場地提供/ 哈比寶貝樂學堂、北京金色搖籃潛能教育機構
一提到音樂,我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各種音樂流派,鋼琴、小提琴等音樂器械,欣賞名品音樂會等活動。其實,對于3 歲前的孩子來說,生活中的鍋碗瓢盆也可以成為他們的樂器;語音聲調的變化、隨音樂而做的身體動作等,都是他們所從事的音樂活動。對孩子們進行音樂教育,并不需要刻意而為。音樂,就在孩子的生活和游戲當中。
5 個階段的生活引導,讓寶寶親近音樂
作為媽媽,你一定很想把寶貝培養(yǎng)成一個具有音樂素養(yǎng)的人吧?其實做到這一點并不難,你只要按照音樂教育的5個不同階段,讓寶寶在很自然的狀態(tài)下接觸音樂,并且經常和他玩一些與音樂有關的游戲,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培養(yǎng)寶寶的音樂才能。
通過對132 位媽媽的問卷調查發(fā)現,在音樂、美術、體育等各種特長教育中,有57% 的媽媽認為,音樂教育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她們都是從寶寶1 歲前就開始進行音樂方面的啟蒙教育了。
小測驗:看看你家寶寶具有音樂天賦嗎?
出生不久的寶寶1. 聽到音樂聲,就表現出很愉快的樣子□
2 個月以后2.發(fā)出的咿呀聲,聽起來就像唱歌一樣 □
6 個月以后3. 不管節(jié)奏的快慢,都能隨音樂而動□
1 歲以后4. 喜歡用玩具或廚房用具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聲音□
1 歲以后5.善于區(qū)分各種聲音,比如狗的叫聲、風聲、雨聲等 □
1 歲以后6. 能輕松地記住聽過的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
2 歲以后7. 會自己編歌來唱,并且自娛自樂□
2 歲以后8. 聽過一段音樂,會用歌唱或樂器再現出來□
3歲以后9. 唱歌時可以輕松地換調□
3 歲以后10. 喜歡演奏樂器 □
在以上的行為特點中,如果符合7 個以上,就可以認為你的寶寶具有音樂天賦了。
(小提示:此表僅供參考。)
6 種做法,為孩子的音樂才能加分。
1. 從寶寶很小的時候開始,就經常給他唱催眠曲。
2. 經常和寶寶一起哼唱簡單的歌曲,或者和寶寶一起聽音樂CD。
3. 聽音樂的時候,常常和寶寶一起隨音樂做律動。
4. 為寶寶提供簡單的打擊樂器,教寶寶演奏,從中感受音樂的節(jié)拍。
5. 經常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物品,和寶寶一起玩音樂游戲。
6. 經常和孩子一起收聽、收看音樂節(jié)目,寶寶長大些后,定期帶他去參加音樂會。
第 1 階段聲音刺激
培養(yǎng)寶寶的音樂才能,最重要的是耳朵的訓練。寶寶小的時候,一般不太容易掌握正確的音高、音調等,更多的是處在被動接受音樂的狀態(tài)。所以,開始時給寶寶聽多種多樣的聲音是很重要的。
1.搖晃撥浪鼓
準備一兩件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離寶寶有一定距離的地方。然后,你在放玩具的位置,有節(jié)奏地搖晃撥浪鼓,引導寶寶爬過來抓取玩具。
適合年齡:6 個月~ 1 歲。
2.聽周圍各種各樣的聲音
日常生活中,你往水杯里倒水的聲音、在池子里洗洗涮涮的聲音、用攪拌機打果汁的聲音,以及家里的門鈴聲、電話聲、鐘表聲等,都可以作為聽覺刺激物,讓寶寶去聽。這可以鍛煉寶寶的聽覺,提高辨別聲音的能力。
適合年齡:6 個月以上。
3.聽音樂按摩
準備一盒音樂磁帶或一張CD。寶寶躺好以后,你交替地播放節(jié)奏舒緩和輕快的音樂,同時配合著音樂節(jié)奏,給寶寶按摩。
適合年齡:0 ~ 1 歲。
4.搖鈴鐺
你先按照音樂節(jié)拍搖鈴鐺,給寶寶作個示范。然后,你把鈴鐺放到寶寶手里,讓他搖著玩。開始時,寶寶可能不會搖,你可以把著他的小手一起搖。
適合年齡:6 個月~ 1 歲。
5.變換語調和寶寶說話
寶寶出生后,媽媽就可以經常用不同音高的語調來對寶寶說話。這是一種很好的音樂刺激,可以讓寶寶初步體會到樂感。
適合年齡:0 ~ 1 歲。
6.在不同的場合聽不同的聲音
帶寶寶到不同的地方玩的時候,可以讓他注意聽各種聲音。比如,路邊的汽車聲,動物園內各種動物發(fā)出的聲音等。在聽的同時,可以教寶寶模仿這些聲音。
適合年齡:1 歲以上。
7.活用孩子喜歡的物品
奶粉筒、飲料瓶等廢棄物都是孩子們喜歡的物品,請不要隨意扔掉,可以用來給孩子作發(fā)聲的玩具,還可以用來教寶寶練習演奏或者打節(jié)拍。
適合年齡:1 歲以上。
8.日常生活用品變樂器
蒸鍋、炒勺、飯勺、筷子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對孩子來說,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樂器,供他們隨意地敲擊,聽這些物品發(fā)出的聲音。
適合年齡:1 歲以上。
9.聽自然界的聲音
經常帶寶寶走進大自然,讓他聽風吹樹葉的聲音、小鳥的叫聲等。平時,可以找一些動物叫聲的錄音,或者自然界各種聲音的錄音,放給寶寶聽,讓他猜猜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10.說說聽到聲音后的感受
比如,聽到水聲或者動物的叫聲后,讓孩子講一講有什么感受。通過敘述,孩子會逐漸增加對聲音的關注度和敏感度。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11.聽不同大小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準備好小石頭子、豆子、小米等大小不同的東西,分別放在空的礦泉水瓶子里,蓋好蓋子。晃動這些瓶子,讓寶寶聽這些大小不同的物體所發(fā)出的聲音。然后,再調整豆子、小米等的量,看看量多時和量少時所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區(qū)別。
適合年齡:1 歲以上。
聽聲游戲現實版:
媽媽介紹:范猛,從小喜愛音樂,師范音樂教育專業(yè)畢業(yè),從事教育工作近10年,對音樂有自己的見解。兒子王攀碩3歲10個月。母子倆經常很隨意地玩一些音樂游戲,這些游戲中滲透著她的理念和對音樂的理解,相信對你也有一些啟發(fā)吧?
兒子小的時候,我就經常給他聽音樂。比如,我們不跟他說話的時候,就放一些音樂。我選擇的音樂都是一些名曲,笛子、古箏、鋼琴等樂器演奏的名曲?,F在,我兒子都能跟著哼唱很多名曲了。我發(fā)現,他對音樂很敏感,放不同的樂曲,他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如果是《西班牙斗牛曲》之類節(jié)奏很強、速度很快的樂曲,他就顯得特別忙活;如果是《小夜曲》之類舒緩的那種輕音樂,他就表現出特別的自我陶醉。
媽媽感悟:聽音樂是寶寶一出生就可以做的事情,而且要盡可能讓寶寶聽一些名曲。這些樂曲你可能聽不懂,但孩子是可以感受的。
第 2 階段熟悉音樂旋律
如果寶寶經常聽音樂,那么,到了七八個月或1 歲左右的時候,他們開始會在音樂響起來的時候,通過晃動身體來做出反應。這個時候,媽媽如果能夠和寶寶一起做,可以刺激寶寶的音樂細胞,對寶寶音樂能力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
1. 捏氣球
吹起2 個氣球(一定要挑選質量好的氣球,而且不要將氣吹得太滿),媽媽和寶寶分別拿一個。你們倆一起,邊唱歌邊捏氣球玩。當媽媽的聲音變大、變快時,就快點捏;聲音變小、變慢時,就慢點捏。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2. 敲地板
播放旋律歡快的音樂,你和寶寶一邊聽,一邊用手掌去拍桌子或地板。節(jié)奏快的時候,就敲得快一點、重一點;節(jié)奏慢的時候,就敲得慢一點、輕一點。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3. 踩著節(jié)拍走路
在寶寶的手腕或腳腕上系一個鈴鐺之類能發(fā)聲的輕巧物品。然后,你給寶寶喊“一二一”,讓他按照節(jié)奏慢慢走。等寶寶熟練后,再練習快步走。
適合年齡:1 歲以上。
4. 一起做律動
在和寶寶一起欣賞音樂的時候,最好能夠和寶寶一起做律動。不管是安靜的音樂,還是激情的音樂,你都可以嘗試這樣做。
適合年齡:6 個月以上。
5. 用鍋碗瓢盆演奏
準備一些寶寶比較熟悉的、能發(fā)聲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家里的鍋碗瓢盆、奶粉筒等,讓寶寶用小勺、筷子等敲響。也可以你來敲,聲音時高時低,時快時慢,讓寶寶感受不同物品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和聲音高低、節(jié)奏快慢等的變化。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律動游戲現實版:
范猛:聽音樂的時候,我兒子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舞起來。這時,我就會和他一起跳。比如,在他小的時候,聽到三拍的、四拍的曲子,我就會抱起他來,一只手托著他,另一只手抓著他的一只手,就像跳交際舞那樣,合著節(jié)拍走。這個時候,他就會特別開心。同時,我會告訴他這是哪個點,那又是哪個點。有時,我也會教他打一些簡單的節(jié)奏,比如一小節(jié)的、兩小節(jié)的,他就跟著我學。
媽媽感悟: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很自然地將節(jié)奏的概念傳遞給孩子了,不用特意去教。
專家建議:讓孩子聽多種多樣的旋律。
幼小的兒童主要是通過耳朵來學習語言,并通過多聽來提高音樂鑒賞力和表現力的。所以,循序漸進地給孩子聽各式各樣的音樂,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樂感是非常好的學習音樂的方式。
學習音樂,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樂感,還具有安定孩子情緒的作用。有節(jié)奏的律動,還能提高孩子身體的靈活性。另外,在演奏樂器時,因為需要經?;顒邮种?,所以還有助于大腦的發(fā)育。
另外,媽媽不要強迫孩子學習音樂,而是和孩子一起真正地享受音樂帶來的歡樂。
第 3 階段培養(yǎng)音樂表現力
通過前兩個階段的音樂活動,寶寶已經有了初步的感受音樂的能力。接下來,你可以讓寶寶盡情地、自由地表現音樂了。寶寶的模仿、學習的能力很強,你要盡可能地給他提供各種音樂熏陶的機會。
1. 跟隨音樂拍手、跺腳
放音樂的時候,讓寶寶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搖頭、拍手、跺腳等,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節(jié)奏。如果你經常教寶寶這樣做,他就可以學會用身體動作來盡情地表現節(jié)奏快慢和聲音高低等的變化。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2. 唱著兒歌揮舞指揮棒
先教寶寶背誦一些簡短、朗朗上口的兒歌。然后,給寶寶一根指揮棒(也可以用筷子代替),讓他邊念兒歌,邊揮舞指揮棒。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可以慢慢體會到節(jié)奏的重要性。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3. 跟隨節(jié)奏畫畫
在輕快的音樂伴奏下,讓寶寶隨著節(jié)奏畫線條。在不同的旋律中,孩子可以畫出不同的線條來。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4. 伴著音樂跳舞
放一首輕快的樂曲,讓寶寶隨著節(jié)奏盡情地跳舞。這可以培養(yǎng)寶寶用身體來表現音樂的能力。
適合年齡:1 歲以上。
5. 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動作
從不同動物的動作、叫聲中可以體會節(jié)奏等的不同。比如,可以用沉悶緩慢的音樂來表現大象走路的樣子,用活潑歡快的音樂來表現小鳥飛翔的動作等。所以,在放這類樂曲時,可以教寶寶根據音樂的特點來模仿小動物的動作或聲音。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6. 模仿媽媽表演
寶寶很喜歡模仿媽媽做事情,所以媽媽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和寶寶玩音樂游戲。比如,媽媽經常給寶寶作個示范,唱唱歌,隨音樂做律動,或者彈彈樂器等,寶寶自然就會去模仿媽媽的做法。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表現力游戲現實版:
范猛:我和兒子在家里看音樂頻道的時候,經常會模仿里面的表演。比如電視里演奏二胡,我就隨著音樂,拿兩根棍之類的東西來回拉,兒子特別喜歡我的那種狀態(tài),也會跟著我那樣做。
還有,我經常給旋律合適的音樂改詞,很少按照原來的歌詞唱。比如,我想表達什么,或者這段時間我想讓兒子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就把這些東西編進他喜歡的歌曲里邊。很多歌曲都被我編成了狼來的故事。比如《草原牧歌》,我就跟兒子一起,把它改成了狼來的故事:……有個寶寶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快來人哪……這里面有情節(jié),是連貫的,那種情景又是孩子能夠理解的,所以順著那優(yōu)美的旋律,兒子一下就記住了歌詞。
現在,我兒子經常自己編歌詞來唱,其實很多曲子他并不知道歌詞,他就自己跟著節(jié)奏瞎編。比如,小羊來到了山坡上,大灰狼要吃小羊……
媽媽感悟:和孩子一起玩,和他進行互動,這是一種教孩子任何東西都可以采用的方法。你想讓孩子關注什么,你首先要關注。因為孩子對你感興趣,所以他肯定就去模仿你。你在音樂里很陶醉,孩子也會跟著你一起陶醉。
第 4 階段聽各種音色
兩三歲的寶寶,在聽過簡單的歌曲之后,就能夠輕松地記住歌詞了。這時,如果稍加引導和訓練,孩子甚至可以很容易地區(qū)分小提琴、鋼琴等不同樂器的音色。所以,到了這一階段,應該盡可能多地給孩子聽不同樂器的演奏。同時,對孩子大膽的音樂表現,要給予及時的稱贊和鼓勵。
1. 用樂器玩游戲
剛開始的時候,不一定要讓寶寶學習樂器的演奏。跟寶寶一起玩樂器游戲,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讓寶寶敲敲木琴,敲一下、兩下、三下……很隨意地玩,從中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質。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2. 介紹樂器
如果家里有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可以演奏給寶寶聽,同時告訴他這些樂器的名稱。當寶寶熟悉這些樂器的音色之后,可以讓他閉上眼睛或背對著樂器,你彈奏樂器,讓寶寶猜猜是什么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3. 把寶寶唱歌的聲音錄下來
當寶寶唱歌、念兒歌的時候,不妨把他的聲音錄下來。然后再放出來,你和寶寶一起聽。這會讓寶寶感覺很有趣,并且愿意去表現。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4. 有節(jié)奏感地講故事
語言本身就有不同的音調和節(jié)奏,特別是漢語,這一特點更加明顯。所以,你在和寶寶說話、念兒歌或者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盡量講得很有節(jié)奏感。
適合年齡:1 歲以上。
5. 觀看音樂電視節(jié)目
寶寶還小,無法到音樂會現場去感受音樂。不過,在家里通過電視來欣賞音樂會,也是不錯的選擇。
適合年齡:2 歲以上。
3 種做法,會給孩子的音樂才能減分。
1. 斥責孩子太吵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經常會去嘗試各種各樣的物體所發(fā)出的聲音,或是演奏喜歡的樂器。如果這個時候,你總是嫌孩子太吵鬧而發(fā)脾氣,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2. 不太關注孩子的行為。很多父母都認為,讓孩子吃好、穿好、睡好,并且洗得干干凈凈的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這些方面投入的精力就會比較多。事實上,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只有多注意觀察,才可能真正地了解孩子具有哪些方面的才能。而且,正是因為有了父母的關注,孩子才會更加努力地表現自己。
3. 讓孩子服從成人的喜好。如果因為你自己喜歡古典音樂,就只給孩子聽古典音樂,那么你將很難發(fā)現孩子本身都有哪些天賦。
表現力游戲現實版
范猛: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每當調到音樂頻道,看到有樂器演奏,兒子就會問我:“這是什么樂器?”我就跟他說,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通過這種方式,我兒子知道了一些樂器的名稱和不同樂器的音色。
有時候,我就直接跟他玩。比如,電視上放笛子的聲音,我就拿他的那個玩具金箍棒,開始模仿吹笛子的動作。這時,我兒子也會拿一個,很陶醉的樣子。他就知道了,笛子是橫著吹的,這比你單純跟他說笛子要形象得多。有時候把棍子豎起來拿,就成簫了;有時候拿兩根棍,一根豎著放,另一根這樣來回拉,就成二胡演奏了;有時候將一根棍橫起來放在肩膀上,另一根來回拉,又成提琴了。孩子對這種肢體動作非常感興趣。我們倆玩了一段時間后,他爸爸也開始學我們的樣子一起做,感覺特別有意思。
我打算等兒子再大一些的時候,找一個大的樂器店,間隔一段時間就帶他去那里看一看,認一認不同的樂器。
媽媽支招:
1. 打開音樂頻道,經常會有一些樂器演奏。你要是自己不知道樂器的名稱,可以到音樂網上去搜一下,然后再告訴孩子,這樣你也能了解一些音樂知識。
2. 可以給寶寶買一個多功能的音樂玩具。比如,有一種多功能的電子琴,上面有不同樂器的圖案。你按一下二胡的圖案,出來的就是二胡演奏的樂曲;再按一下笛子的圖案,出來的就是笛子演奏的樂曲。這種玩具可以幫助孩子分辨不同樂器的音色。
第 5 階段和寶寶一起演奏
1. 和小朋友一起演奏
如果有條件,可以給寶寶報一個音樂興趣班,讓他有機會和小伙伴一起來演奏各自喜歡的樂器,如鋼琴、架子鼓等。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買一些簡單的樂器,如沙錘、鈴鼓、三角鐵等,讓寶寶邀請小伙伴一起在家里演奏。可以讓他們輪流演奏樂器,也可以一起演奏,從中感受單人演奏和多人合奏的不同。
適合年齡:3 歲以上。
專家觀點:
和單獨的演奏相比,孩子們在一起演奏的活動,可以演奏出多聲部,這給孩子的耳朵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各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可以相互彌補,形成一種新的感覺,也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加豐富的音樂感受。
2. 聽音樂廣播
你可以經常和寶寶一起聽音樂廣播,一起欣賞古典音樂或演唱會的節(jié)目。在收聽節(jié)目時,你可以教寶寶辨別是什么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并和他交流欣賞音樂的感受。
適合年齡:3 歲以上。
3. 學習表現不同的情感
教孩子在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下,用樂器來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這對于提高孩子的音樂表現力很有幫助。
適合年齡:3 歲以上。
4. 參加露天音樂會
如果能趕上露天音樂會演出,不妨讓寶寶去感受一下。這可以讓他感受到與室內完全不同的舞臺氛圍,同時可以感受到在不同的空間里發(fā)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適合年齡:3 歲以上。
現力游戲現實版:
范猛:音樂中,低沉的聲音和高昂的聲音,所表達的情緒是不一樣的。我自己琢磨了這樣一個小游戲:我在電子琴左邊的低聲部鍵盤上,弄出一個不和諧的音程,就是聽起來很刺耳的那種聲音,然后我就告訴他,狼來啦,或者老虎來啦,有時兒子自己會想象成妖怪或者大怪獸來啦。在高聲部這邊,我就彈一些裝飾音,告訴他這是小鳥一跳一跳地在那兒玩呢。接著,低聲這邊逐漸往右邊推進,高聲這邊逐漸往左移。然后,就落到了一個特別不和諧的、七零八落的音上面,表示一個野獸把一個可愛的小動物給吃了。我兒子特別喜歡這個音樂小游戲,可能是因為里面有場景吧。
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媽媽要做的6件事。
1. 從聽主題簡單的音樂開始。剛開始時,一定要給孩子聽主題比較簡單的音樂,即使是欣賞古典音樂,也要注意這一點。
2. 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音樂。選擇適合孩子特點的音樂,會使孩子感到身心愉悅。比如,在孩子犯困時,播放搖籃曲;孩子玩游戲時,播放輕快的音樂。注意,不要選擇迪斯科、搖滾樂等噪音大的音樂,也不要選擇過于低沉、傷感的音樂。
3. 日常生活中,多給寶寶一些聲音刺激。即使不演奏樂器,不聽音樂會,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各種聲音的刺激。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孩子通過聲音來增加對不同事物的了解,還可以刺激孩子聽覺的
發(fā)育。
4. 對孩子的演奏做出適當的回應。孩子會把自身的情感通過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表達出來,媽媽要及時地做出回應,并給予他積極的關注。
5. 如果孩子不喜歡,就縮短時間。當你發(fā)現孩子已經有點厭煩,就應該適當地縮短時間。如果這時還要一味地強迫孩子繼續(xù)聽,效果將適得其反。而且,也不要整天放著音樂,這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聽覺疲勞,對音樂感覺麻木。
6. 適當地稱贊和獎勵孩子。不管孩子的演奏或律動多么生澀,甚至很不協(xié)調,你都要及時地稱贊他。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適當地給他一些物質獎勵,也是不錯的選擇。
音樂,就在你和孩子的生活中
夏 晴
你非常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音樂素養(yǎng)的人。那么,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和音樂啟蒙有關。”
《父母必讀》:我問過一些媽媽,是否和孩子玩過音樂方面的游戲。很多媽媽都說,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玩。
王甘:很多媽媽都覺得,這個事情做不了,所以要交給專家去做。其實,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活動都和音樂有關。比如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媽媽或家里其他人會抱著他唱搖籃曲;寶寶大一點了,把他放在腿上,一邊說歌謠,一邊有節(jié)奏地顛動,或者玩拍手之類的游戲,這其中就有節(jié)拍,就是一種和音樂有關的活動。
對特別小的孩子來說,音樂是你和他交流的最好的方式。比如,這時候的寶寶不會說,不會畫,但是你輕輕地搖他,給他唱一些歌,他能感受到。對你來說,這些也是自發(fā)的一種活動,即使你是一個不愛唱歌的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你可能都會不由自主地哼唱。
“最重要的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音樂的環(huán)境?!?/p>
《父母必讀》:很多媽媽說,孩子很小就會隨著音樂晃動身體,這是不是表示他們特別有音樂天賦?如果家長自己不懂音樂,應該怎么引導孩子呢?
王甘:孩子幾乎都有這個特點,只是大部分孩子有這種表現的時候,家長沒有觀察到,沒有進一步去引導。其實,特別有天分和一點音樂細胞都沒有的人很少,大部分人的音樂潛質是差不多的,最重要的是環(huán)境。
我們幼兒園有一個孩子,聽著音樂就能跳,跳得很合節(jié)拍,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唱歌就不跑調了。其實,她的爸爸媽媽都不是搞音樂的,但她的姥姥經常會帶她去看扭秧歌,孩子就跟著跳。所以說,你不見得需要是一個音樂家,但是你得愿意從事這個活動,給他提供音樂的環(huán)境。另外,和孩子互動也特別重要,就是當孩子有這種表現的時候,你要回應他。
“ 先培養(yǎng)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再來學習樂器。”
《父母必讀》: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學鋼琴之類的樂器,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王甘:孩子小的時候,主要是培養(yǎng)他對音樂的情感、興趣和感受力。你要讓孩子感覺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到愉悅,他才更愿意去參加。等到孩子五六歲或更大一點的時候,再去學樂器,學舞蹈等比較好。
我們幼兒園沒有鋼琴課,主要是玩音樂游戲,比如拿一些很簡單的打擊樂器、音條樂器和孩子玩音樂游戲。開始時有些家長會說,你們幼兒園怎么可以不開鋼琴課呢?但后來,孩子的表現讓家長放心了。這些孩子從幼兒園畢業(yè)后,六七歲甚至更晚一點開始學樂器,老師就感覺,跟三四歲開始學琴的孩子比起來,這些孩子特別喜歡音樂活動,樂感好,上手快。因為孩子長大一些后,開始有自制力了,感興趣的事情就會去做,不用大人逼他學,媽媽也覺得跟孩子去練琴很愉快。開始時,這些孩子拿到五線譜可能看不懂,但很快就明白了這些
符號代表什么,因為一些基本的樂理,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已經用游戲的方法介紹給他了。他們在唱、跳、表演、樂器演奏等方面都很好,很多孩子一兩年就能考五級、六級了,有的還開始學作曲、編音樂劇,很有創(chuàng)造力。
專家介紹:
王甘, 耶魯大學人類學博士,創(chuàng)辦小橡樹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育是重要特色之一。
編輯/ 陳淑琴(chensq@bph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