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力克木·阿不拉
日光溫室蔬菜既是新疆烏什縣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發(fā)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重點。由于日光溫室內根腐病、黃萎病、枯萎病等土傳病害和土壤鹽漬化日趨嚴重,已成為全縣蔬菜產品與環(huán)境安全以及蔬菜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限制性因子。在烏什縣農業(yè)局的支持下,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設施農業(yè)辦公室與農業(yè)局能源辦公室等科研單位聯(lián)合,重點推廣了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茄果類(番茄、辣椒、茄子等)嫁接栽培、秸稈生物反應堆、熊蜂授粉等先進生產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技術
在克服土傳病害和土壤鹽漬化等連作障礙的諸多措施中,無土栽培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把有機農業(yè)導入無土栽培,不用傳統(tǒng)的營養(yǎng)液灌溉植根系,而使用有機固態(tài)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具有投資省、成本低、用工少、易操作和產品高產優(yōu)質等顯著特點?!镌耘嗖郏河袡C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系統(tǒng)采用基質槽栽培的形式。栽培槽框架選用24cm×12cm×5cm的標準,內徑為48cm,高20cm,長度依大棚的寬度而定,槽間距98cm。栽培槽走向選擇南北向延長,延長方向坡降為0.5%。★栽培基質:基質的選材廣泛,可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原材料,如玉米稈、茹渣、鋸木屑等。有機物基質使用前必須充分發(fā)酵,以殺死基質內的病菌和蟲卵?!锒ㄖ睬暗臏蕚洌涸耘嗖劢ê煤螅诓蹆鹊牡撞夸佉粚?.1mm厚的聚乙烯薄膜,以防止土壤病蟲傳染。
在塑料薄膜上加入5cm厚,粒徑1cm~2cm的粗基質,主要用作儲水排水。粗基質上鋪一層編織布,主要作用是將粗基質與栽培基質隔離開。定植前1周,每1m3基質加專用肥12kg、磷酸二銨2kg,將肥料均勻撒在基質表面,并將基質和肥料混勻,澆透水,蓋上薄膜。定植前安裝供水主管道,供水水源可采用適合壓力的自來水,高15m的溫室水箱,功率為1100W,出口直徑為50mm的水泵。★定植后的肥水管理:定植后立即澆定植水,每株500 mL。把備好的滴灌軟管放在基質槽的中間,注意滴灌孔朝上與主管出水口連接。為防止水從軟管中噴射到栽培槽外,在軟管上再覆一層寬約40cm、厚0.1mm與栽培槽等長的薄膜,并用一些高出槽面約10cm、弧度約60°的弧形鐵絲支撐,鐵絲間距離1m以下。定植后3天~5天開始澆水,每3天~5天澆1次,每次15min~20min;10月中下旬開始,晴天2天~3天澆一次,2~3月份氣溫回升后,供水方式可按每天1次、2次、3次逐漸增加,以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定植后20天左右開始追肥,每1m3基質用專用肥2kg,每隔10天追肥1次(深冬季節(jié)每15天1次),均勻地撒在離根5cm以外的周圍。
番茄嫁接栽培技術
嫁接栽培是當前解決土壤連作障礙、大幅度提高蔬菜產量和質量的有效措施。番茄嫁接栽培主要是利用野生茄子做砧木,來防治枯萎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為使砧木和接穗最適嫁接期相一致,砧木較接穗品種提前25天~30天播種。當砧木長到6片~7片真葉接穗長到4片~5片真葉莖粗5 mm左右時開始嫁接,采用劈接法,嫁接口用圓口夾固定,放置于適宜環(huán)境管理,嫁接苗成活率達95%以上。嫁接苗定植后不宜蹲苗。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將作物秸稈發(fā)酵,產生CO2熱量、有機肥料等,使大棚內CO2濃度增加2倍,平均20cm土層內地溫提高5℃,氣溫提高4℃,使植物的光合效率、抗病性顯著增強,能有效地解決當前大棚栽培中存在的CO2虧缺、地溫過低、病害嚴重等問題。在番茄、甜椒、黃瓜、西葫蘆、菜豆等大棚蔬菜中的應用結果表明,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可減少化肥、農藥用量40%左右,使瓜類蔬菜增產30%,茄果類、豆類增產20%,顯著改善蔬菜品質。秸稈生物反應堆分內置式反應堆和外置式反應堆。內置式反應堆投資較少,可有效提高土壤溫度,改善植株根際環(huán)境,但生長中后期CO2的供給量逐漸減少。外置式反應堆可隨時揭膜添加秸稈和菌種,保證CO2的供給量,但需建造貯氣池、購買交換機等,一次性投資較大。有條件的菜農可將兩者結合使用?!飪戎檬椒磻眩涸谧魑锓N植行下挖一條寬60cm--80cm,深40cm,與棚內種植行長度相等的溝,在溝內分兩次添加作物秸稈和經處理的菌種,第一次菌種用量為1/3,第二次為2/3,然后覆土4cm,澆水濕透,打孔,孔徑4cm,孔距40cm,每溝2行。發(fā)酵5天后,結合使用底肥進行第二次覆土,兩次覆土總厚度為25cm,覆土后大水澆灌。找平畦面,在其上打孔,定植作物。★外置式反應堆:在溫室山墻內側,挖一個寬1.2cm-1.5cm、深0.8m-1m、長度略短于山墻的南北向貯氣池,在池的上部放橫桿,拉固定鐵絲,在橫桿之上分3次添加作物秸稈和經處理的菌種,秸稈第一層厚度40cm,第二層50cm,第三層50cm,三層菌種量為2:1:2,用水淋透后打孔,孔徑10cm,孔距40cm,蓋膜保濕發(fā)酵。
在O2-CO2交換機的驅動下,通過輸送帶將反應堆產生的大量CO2、熱量等輸送到大棚的各個部位。★菌種處理:接種前要進行菌種處理,將菌種與中間料、水拌勻。如用麥麩、稻糠作中間料,其比例按1:25:20進行拌種;如用粉碎的玉米芯、花生殼作中間料,其比例按1:50:70進行拌種。拌后第二天即可使用。內置式反應堆,每667m2大棚用菌種6kg;外置式反應堆,每次用菌種3kg。
石灰氮-太陽能土壤消毒技術
土壤消毒是防止根腐病、黃萎病、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發(fā)生的根本環(huán)節(jié)。在設施栽培土壤消毒的諸多方法中,石灰氦-太陽能消毒法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無任何殘毒、對環(huán)境無害等優(yōu)點。它組合了石灰氮土壤消毒、太陽能利用、秸稈還田、高溫發(fā)酵、高溫來菌、土壤改良等多種作用,可有效殺滅土壤中病原菌、地下害蟲等,在替代溴甲烷進行土壤消毒和無公害蔬菜生產上具有重要推廣價值。
在夏季棚室休閑期間,每667m2棚室均勻撒施石灰氮80kg,麥秸(鍘成小段)、麥殼等未腐熟的有機物1噸~2噸,旋耕2遍,使石灰氦、有機物與土壤混勻,起壟作畦,壟高約30cm,畦寬約60cm--70cm,用透明薄膜(無破損舊膜也可),將土壤表面完全封閉,從薄膜下往畦間灌滿水,直至畦面充分濕潤為止,但不能一直積水。將溫室密閉15天左右即可。消毒完成后,翻耕土壤,晾曬5天~7天后方可定植作物。
生防疫苗利用技術
在溫室大棚蔬菜定植時或生長期內,只需在定植穴或根部接種1次即可,重病區(qū)每667m2用疫苗4kg--5kg,輕病區(qū)2kg--3kg,能有效控制土壤病害的危害?!锞N處理。使用前將1kg疫苗對摻20kg麥麩、40kg粉碎的玉米芯或豆秸等,加水73kg,三者混合拌勻,攤放于室內或陰暗處,厚度約8cm,冬季放置4天--5天,春秋季放置3天~4天,夏季放置1天~2天,即可使用?!锝臃N定植時,接種按每穴平均疫苗用量均勻放入穴中,并與土壤摻勻,然后定植覆土,澆水,隔3天~4天再澆一次水即可。生長期間接種,先在每棵植株的周圍起土5cm--8cm,使部分根系露出并有斷根或破傷,再按每株平均疫苗用量均勻撒在根區(qū),接著覆土澆水,隔3天--4天再澆一次水,此后轉入常規(guī)管理,注意接種后切忌使用化肥、農藥。
熊蜂授粉技術
針對激素蘸花畸形果多、品質差的實際情況,技術人員引進了熊蜂授粉應用技術。熊蜂是一種野生傳粉昆蟲,個體大,全身帶有絨毛,飛行速度快,采粉能力大,對低溫、高溫、弱光環(huán)境的適應性強。與蜜蜂只對具有蜜腺的植物采蜜不同,熊蜂可對番茄、甜椒等不具蜜腺的植物傳粉,從而完成授粉過程。采用熊蜂授粉具有果實整齊、商品性高的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