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波輝
[摘要]明確現(xiàn)代政府的價值訴求是建設現(xiàn)代政府的前提和基礎。從政治認同的視角來看,現(xiàn)代政府的基本價值訴求為服務、公開、績效和責任。當代中國轉型時期現(xiàn)代政府建設必須強化政府理念的服務性、增加政府行為的公開性、注重政府能力的績效性和增強政府履職的責任性。
[關鍵詞]現(xiàn)代政府;現(xiàn)代政府建設;價值訴求;政治認同
[中圖分類號]D6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2426(2009)03-0051-03
建設現(xiàn)代政府是當代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目標和任務。明確現(xiàn)代政府的價值訴求是建設現(xiàn)代政府的前提和基礎。學術界關于現(xiàn)代政府價值訴求問題的相關探討比較多,主要局限在政府系統(tǒng)內部,如政府機構改革目標、政府職能定位等,這些研究由于視角的狹小很難深入問題的實質。事實上,從宏觀的層面來看,現(xiàn)代政府的價值訴求問題反映的是公眾與政治系統(tǒng)的認同關系問題。只有價值訴求的確立以公眾為本位,獲得公眾的普遍政治認同,現(xiàn)代政府的價值訴求才能真正明確。從政治認同的視角來看,現(xiàn)代政府的基本價值訴求為服務、公開、績效和責任。
一、服務:現(xiàn)代政府理念的價值訴求
服務最簡單的含義就是主體為一定的對象工作。按照經濟學的解釋,服務即勞務,“指以勞動的形式而不以實物形式為他人提供某種使用價值的經濟過程?!保?]服務就是為他人提供非實物的使用價值的活動。政府理念是公眾認同政府的先導,是政府合法性存在的基礎。政府理念選擇的正確與否,是關系現(xiàn)代政府能否得以建立的前提條件?,F(xiàn)代政府理念必須以服務為價值訴求。根據洛克的社會契約理論可知,政府的權力是產生于人類為了克服自然狀態(tài)的不安全和不穩(wěn)定,“自愿放棄各自單獨行使的懲罰權力,指定他們中間的人專門行使那種權力,而且要按照共同體的或他們?yōu)榇四康亩跈嗟哪切┤艘恢峦獾囊?guī)則來行使?!保?]政府要根據讓渡權利的成員的認同及其規(guī)則來管理公共事務并且根據管理公共事務的需要來行使公共權力。因此從本質上來說政府本身并不是一個天生的統(tǒng)治和控制機構而是一個經公眾授權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機構。服務是政府的本質所在、理念所在和最基本的職能。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要為公民和社會組織服務。即使在階級社會里政府也不純粹是為了統(tǒng)治和鎮(zhèn)壓而存在的它也承擔著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古往今來,任何政府只有提供充足優(yōu)質的公共服務,才能獲得公眾的政治認同,才能有力地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合法性??梢院敛豢鋸埖卣f,沒有公共服務就意味著政府已經失靈,沒有公共服務就沒有現(xiàn)代政府。
中國現(xiàn)代政府建設必須強化政府理念的服務性。當代中國轉型時期,強化政府理念的服務性就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所謂服務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和民主公開的方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并承擔服務責任的政府?!保?]服務型政府將徹底拋棄舊的官本位意識,而確立為民服務的理念。“把服務作為一種基本理念和價值追求,政府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上,把為社會、為公眾服務作為政府存在、運行和發(fā)展的基本宗旨,這樣的行政被稱為服務行政?!保?]強化政府理念的服務性,建設服務型政府:從經濟層面上說,政府要為社會提供市場、企業(yè)、個人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從政治層面上說,政府要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一個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環(huán)境,實現(xiàn)有效的治理而不是統(tǒng)治;從文化層面上說,政府要為公眾提供一個先進、民主、現(xiàn)代的文化氛圍,引導公眾文化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從社會層面上說,政府要從社會長遠發(fā)展出發(fā),提供穩(wěn)定的就業(yè)、義務教育和社會保障,調節(jié)貧富差距,打擊違法犯罪,確保社會健康發(fā)展。
二、公開:現(xiàn)代政府行為的價值訴求
公開,反映的是和行為相關的概念范疇,即向公眾開放,它和透明密切相關。政府行為是公眾認同政府的動態(tài)客體,是政府合法性存在的關鍵。政府行為的秩序狀況,是影響現(xiàn)代政府建立的重要因素。公開是現(xiàn)代政府行為的重要價值取向。羅伯特·達爾曾指出“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所有成員都有同等有效的機會來了解各種備選的政策及其可能后果?!保?]現(xiàn)代政府實踐表明,公眾認同政府的條件、方式和途徑都與政府行為公開分不開。一是只要政府的相關行為公開,公眾才能知曉政府的行為是否違背了他們的意志和要求。這是公眾認同政府的重要參照。如果政府是在暗箱中操作,脫離公眾的視野和監(jiān)督,即使是正確的行為抉擇,也會因為公眾認知的缺失而信任度下降。二是只要政府的相關行為公開,公眾才能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給予政府信任、支持和認同。政府行為如果背離公眾目光,必然會引起公眾的懷疑甚至憎恨,隨即起來抗議。三是只要政府的相關行為公開,公眾信任、支持政府的途徑才能得以確立。政府行為的公開可以讓公眾獲取政府的信息、知識,了解政府的運作,從而讓公眾明確、清楚、學會參與政府諸多行為的路徑。政府行為的公開可以使政府的政策、法規(guī)社會化。相對而言,政府“即使提供了數量眾多、內容正確、觀點公允的信息,這對于僅有理性而沒有學會消化與運用這些信息的人,以及缺乏必要技能來處理共同問題的人,都毫無用處。”[6]
中國現(xiàn)代政府建設必須增加政府行為的公開性。當代中國轉型時期,增加政府行為的公開性就是建設透明政府和建立政務公開制度。政務公開和透明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公民執(zhí)行制度與政策的自覺性與有效性,拉近政府與公民的距離,減少摩擦和誤會,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府與公眾之間的相互信任,提升公民對政府的認同程度。建設透明政府和建立政務公開制度的關鍵是建立與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和法律保障。具體途徑包括:一是規(guī)范和整合政府信息公開內容、范圍、程序,配套相關的制度。二是借鑒國外經驗,加快我國信息立法進程,盡快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法》。三是重構觀念和升華認知。矯正政府信息屬于政府的觀念,樹立政府信息屬于公眾的觀念;樹立“陽光行政”觀念;要使公眾樹立權利意識和民主意識。四是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構建高效電子政府,為政務公開提供良好的平臺和契機。五是發(fā)展多種監(jiān)督方式,完善政務公開保障措施。六是加強和實施廣泛的聽證制度。
三、績效:現(xiàn)代政府能力的價值訴求
績效,單純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績效包含有成績和效益的意思。用在經濟管理活動方面,是指社會經濟管理活動的結果和成效;用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是指主體行為或者結果中的投入產出比??冃Ъ从行裕劝ㄐ?,又包括效果。效率與速度、數量等概念相聯(lián)系,考慮的主要標準是一定時間界限內的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效率是一個數量概念,指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率是一個時間概念,指在短的時間內完成多的工作;效率是情境的,指在特定的組合條件下的最優(yōu)抉擇。效果通常是指既定行為所產生的社會后果,考慮的是行為主體運用資源實現(xiàn)目標的狀況和程度。作為衡量績效的主要標準,效果注重的是主體行為造成的事實價值含義,即主體行為的是與非、對與錯、好與壞。政府能力是公眾評價、認同政府的重要尺度,是政府合法性存在的核心。政府能力的強弱、優(yōu)劣,是關系現(xiàn)代政府能否得以建立的必要條件。從效率與效果的考量來看,現(xiàn)代政府能力應以績效為價值訴求。通常,能力強的政府總是有效率的政府和有效果的政府,它“既注重政府行為的價值取向和社會效果,但同時也強調政府公共政策的形成過程和政府執(zhí)行公共政策的行為方式的社會可行性及其優(yōu)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