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上,進行詞語填空練習時,有些同學將“笑逐顏開”的第三個字寫為“眼”,變成了“笑逐眼開”。老師在講評時風趣地說:“笑使眼睛睜開,難道悲傷會促使眼睛閉上嗎?”說得大家都笑了。有位同學說:“應該寫成‘顏’,意思是瞼面?!崩蠋煴銌柎蠹遥骸皠偛拍銈冃r,臉面是不是展開的?”一下子,同學們無言以對了。
老師接著說:“大家寫錯的原因除了‘顏’(yan)和‘眼’(yan)讀音相近易混淆外,主要是同學對這個詞語的意義只是一知半解,不知道什么是‘顏’,為什么說‘開’。有的成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逐,驅(qū)使;顏,臉面;笑得使面容開展,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這個解釋是比較完整的,但遺憾的是把‘顏’字講錯了。那什么是‘顏’呢?‘兩眉之間曰顏’,即自鼻莖至額為顏?!残呃⑾矐n必形于顏,謂之顏色?!簿褪钦f,人在憂愁時常常雙眉緊皺,在歡笑時眉間肌肉就舒展開來。”
聽了老師講述的這些知識,許多同學都表示,他們已經(jīng)掌握“笑逐顏開”這一成語的用法,再也不會把它誤寫成“笑逐眼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