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主體性的體現(xiàn),學生課堂參與的程度不僅是要動口、動手,更重要的是要動腦.當前的課堂教學,包括一些比賽課,為了讓課堂進行流暢,大都進行了包裝,很多學生的主體性不過是“偽主體”,教師的作用與其說是引導,不如說是在“誘供”,整個過程都在教師的導演之中,學生也只是揣摩老師的需要,順著老師的意思回答.這樣的課堂并不是真正的自主學習,實質(zhì)上仍然是教師主導的灌輸教學.下面,筆者以一堂“高三教學研討活動課”為例,談談讓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物理課堂。
一、 課前讓學生分成8個小組,根據(jù)學案上提供的情景和數(shù)據(jù),提出一些問題,并寫出解決問題的方程.
如圖:質(zhì)量為M的物體A靜止在摩擦系數(shù)為μ的水平軌道上,質(zhì)量為m的子彈B以水平速度v0打入木塊未穿出,且打入時間極短.子彈打入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為f,然后A在水平軌道滑行,且恰能到達C點(已知右邊半圓軌道光滑,半徑為R)。
二、課堂開始,用實物投影對各組學生的問題進行展示,通過合并相同問題,去除一些無法解決或與物理不相關(guān)的問題,最后匯總為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