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聯(lián)系生活,巧妙入境
導思題:小明是一位導游,正帶著7位游客分別乘兩輛小汽車(每輛四人,含司機5人)在外地旅游,玩得很開心,突然小明接到他所在旅游公司的電話,電話稱現(xiàn)在是旅游旺季,旅客太多,旅客的返程火車票很難買到,現(xiàn)好不容易買到當天下午6點的返程火車票,要他連旅客馬上趕往火車站,小明掛上電話,馬上組織游客趕往火車站,當小明趕到一條樣板示范路(管理極嚴,中間無紅燈)的路標時,不幸一輛小汽車發(fā)生故障,小明很著急,看看表,已是下午5點18分,他朝四周看看,見路標上寫著距火車站15千米,限速60千米/小時,聰明的你可一定幫小明想辦法及時趕到火車站哦(要知道完不成任務(wù),旅游公司損失可就大啦)。
二、合作交流,激勵解題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和激勵學生解題熱情,決定進行分組討論,并制定各小組每提出一種方案(可行)獎勵500分,答錯不扣分,一下子把學生的熱情調(diào)動起來,喚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探索比較,明晰思路
1. 提出問題,抓住關(guān)鍵題設(shè)
距火車站15千米,有一輛小汽車可用,限速60千米/小時,8人(連導游)要趕到火車站,還有42分鐘。
2. 循序漸進,由算術(shù)解法自然而然過渡到方程解法
方案一:分兩批送人到火車站,4人在故障點等車,a讓車(開得最快)開到火車站后返回來接后面的4人。(如圖)
計算:3×15÷60=0.75小時=45分鐘,不可能及時趕到火車站。
方案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人的能動性,敢“破”敢“立”)有學生提出可以讓后一批人先走一段路,再在車返途中接應(yīng),(立)假設(shè)人的速度為5千米/小時,車開得最快60千米/時。(如圖)
學生分析能趕到和不能及時趕到的原因時:認為AC距離要適當,但事先不知道,只能設(shè)x千米。(自然而然過渡到方程)
AC=x千米,分析如何找出等量關(guān)系:人走AC段的時間=車走AB段+BC的時間,即x/5=(15+15-x)/60,算出x=30/13千米,從而t≈40.4分鐘,可及時趕到火車站。
3. 問題的再深入
方案三:有學生提出可以讓后批旅客先走一段路,到火車站前放下頭批旅客,也讓他們走一段路,車再返回路途中接應(yīng)后批旅客,這樣可以更節(jié)省時間,假設(shè)人的速度為5千米/時。
用方程組解,開始有困難,但學生很快取得突破,取得突破的關(guān)鍵是優(yōu)化了兩個條件:①車速=60千米/時=1千米/1分鐘,車走的路程千米數(shù)=分鐘數(shù),②人速:車速=1∶12,同時間內(nèi)人車路程之比=1∶12。
解:設(shè)AC=x,BD=y①13x+2y=15×2,②13y+2x=15×2,由①+②得:15(x+y)=60,從而(x+y)=4千米,車在往返(三個)全程45千米中少走8千米,即車實際走37千米,馬上得到t=37分鐘,可及時趕到。
方案四:假設(shè)人跑步速度為8千米/小時,開得最快60千米/小時,算法如上,學生們對速度為8千米/時展開激烈的爭論:一方認為8千米/小時不合理,理由是旅游太累、又有行李;另方認為8千米/小時合理,理由是情急之下,人的潛能無限(教師都以予正面肯定)。
四、類比聯(lián)想,探索問題(策略的開放,由定性再到定量)
1. 有的學生提出等車(的士)可解決問題,繼而有學生提出要求在27分鐘內(nèi)等到車(15千米需用15分鐘,只能用27分鐘等車)。
2. 有的學生提出修車可解決問題,同樣繼而有學生提出要求在27分鐘內(nèi)修好車(15千米需用15分鐘,只能用27分鐘修車)。
3. 學生提出拖車方案可解決問題:先找繩,拖車考慮到減速到30千米/小時,但又未考慮到拖車不能載人的交通規(guī)則。
4. 更有的學生認為不著急,火車票有3天的期限。
五、歸納總結(jié),促進建構(gòu)
結(jié)合板書讓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并說出是怎樣學到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有所認識,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最后由各小組討論得出可行的方案:讓前后兩批人走一段路,時間可以控在37分鐘至42分鐘,能趕上火車。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