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的幾何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的時候,應該努力按照新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運用新課標的理念明確復習課的指導思想、優(yōu)化復習課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復習九年級幾何課中既有“新鮮感”又有“成功感”,從而提高數(shù)學復習課的效率、強化復習課的效果,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思維能力.
一、明確指導思想,把握復習重點
1. 緊扣中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和現(xiàn)行教材課本,研究新課標和教材中所涉及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合理構建復習課的整體框架,精心安排復習內(nèi)容,注重把握九年級數(shù)學幾何的深度、廣度,使學生有計劃地、科學地進行復習.
2. 把重點放在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揭示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上.就初中幾何的眾多知識點看,它們之間有著共同的基礎.如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判定、面積,對稱性等結論,都是通過對角線把多邊形分割后而得,所以多邊形問題歸結為基本的三角形問題.因此要幫助學生分析—歸結—綜合,把眾多的知識點歸結到最基本的知識,然后再由基本的知識強化對一系列知識點的掌握.
3. 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在復習課上,尤其要注重備課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精選一些有代表性的題例,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即通過對例題的分析,首先弄清已知和未知條件分別是什么,然后找出已知和未知的橋梁,最后再運用恰當?shù)臄?shù)學工具去解決問題.
二、合理劃分階段,注重循序漸進
1. 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已學的基本知識點,形成基本知識框架.在熟練掌握各個知識點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類、整合,形成以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圖形的變換、圓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基本知識框架.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雙基,對知識點進行整理和查漏補缺,避免較難的綜合運用.
2. 第二階段是針對九年級階段學生的特點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開展專題訓練.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解決幾何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夠運用基本知識解決常見的幾何問題.
3. 第三階段重點開展綜合性訓練,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較難問題的能力.在復習時,指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把解題經(jīng)驗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掌握得更牢固,應用時更靈活.
三、注重開拓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設計
1. 推陳出新,舊題換新意
教材中,有的例題和習題不能更全面覆蓋所學知識和訓練學生的技能,在鞏固所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可能會影響復習的效果.對于這些例題,我們在引導學生復習的過程中,應該對之進行加工,就原題內(nèi)容進行知識體系的置換,從而使學生能夠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增加學生的新鮮感.
2. 延伸教材,在繼承中發(fā)展
教材中給出的一些題目,絕大多數(shù)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復習課中,針對課本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講好每一個例題,非常必要.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延伸例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拓寬學生分析問題的視野和思路,達到觸類旁通之功效,將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分層設計課堂練習
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有高有低,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全體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在復習課中的課堂練習應分層設計.復習課中通過分層設計練習,因材施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表現(xiàn)自我的平臺,同時又能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將問題深化,揭示解題規(guī)律.
四、總結常用解題思路和方法
在復習課中,要教會學生,假如沒有思路,就結合已知條件與圖形隱含的條件進行聯(lián)想,及時啟發(fā)學生總結一些常用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讓學生在總結中,形成解決幾何問題的基本套路,這樣一來,當遇到一些類似的問題時,就會很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在解答圓與三角形相似(全等)、三角函數(shù)的綜合題時,總結如何又快又簡單地添加輔助線,提醒學生注意三條常用輔助線:圓心距、直徑圓周角、切線徑(連接圓心和切點的線段).歸納求圓中的線段的長度的兩條思路:(1)條件中若有三角函數(shù),可構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與三角函數(shù)知識去求.(2)條件中若沒有三角函數(shù),較難構造直角三角形時,考慮構造相似三角形得到比例線段去求解.在解答圓的綜合題時,注意圓的知識的靈活運用,并熟練掌握弧、弦與圓周角之間的互相轉(zhuǎn)換,根據(jù)題目條件靈活應用;用到相似的知識時,要注意線段代換、等比代換、等量代換技巧的應用.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