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題中的判官,是指節(jié)度使屬下,幕僚,也就相當于后代師爺一類的人物。題目大意是,寄給我親愛的老朋友揚州韓綽師爺的一封信。杜牧曾在揚州待了近8年,做過幕僚。韓綽是他的同僚,兩人友情甚篤。
青山隱隱水迢迢
迢迢,指距離之遠。歐陽修《踏莎行》中的“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李商隱的“相思迢遞隔重城”,似乎也在說相思之遠、之深。江南山清水秀,綽約多姿。但山遙水長。卻仍寫著信,可見關系非同一般。
秋盡江南草未凋
此時雖已深秋。江南草木并未凋零,風光依舊旖旎,而不在江南的杜牧,所處環(huán)境是不蕭條冷落的晚秋,此時遙望江南,兩相對照,便格外眷戀江南的青山綠水,越發(fā)懷念遠在熱鬧繁華之鄉(xiāng)的故人。青山隱隱綽綽,月光如水,水迢迢;二十四橋,神仙眷侶,情深意篤。吹笙弄簫。雖是艷情之事,卻一點也不輕薄,將調笑寄于風調悠揚,清麗俊爽的畫面中,似乎微微流露出當年“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感喟。
二十四橋明月夜
相傳唐代一個月光如水、清風徐徐的夜晚,24位身披羽紗、風姿綽約的仙女飄上一座座小石橋,只見她們酥手托簫,粉腮微鼓,輕啟紅唇,舒緩柔美的音律便從24支簫管中緩緩流淌出來。二十四橋原本是傳說,現在卻與現實交織在一起,給人一種錯覺:月華如練,恍然覺得仙人披著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在月橋上鼓瑟吹簫。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玉人何處教吹簫
玉人,何指?可以理解為美麗的姑娘,也可形容風流俊美的才郎。元稹在《鶯鶯傳》中就直接用“玉人”借代張生。這里用的是調笑的口吻,可以看出他們倆友情甚篤,也使人隱約想象出,這對好友曾經一起在橋上吹簫。
至此,詩歌體現的境界已經不再是朋友間的調笑,喚起的聯想也不再是風流才子的放浪生活,而是一個感性詩人,在秋季對江南的無限向往和一往情深。他鄉(xiāng)草木凋零,江南的秋天尚且如此令人神往,那江南明媚的春天呢?趕緊打住,不能再遐想了,倘若再想下去,身在他鄉(xiāng)的杜牧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此地不是江南,此地草木凋零,此地窮山惡水,此地嘔啞嘈雜,此地此地一一聲嘆息——唉。還是把信先寄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