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前,祖父把解放前他在鐵路工廠上班積攢的二十塊大洋悉數賞給了我這個長孫。其中有一枚為吉林省造“辛丑”光緒元寶,余者均為孫像和袁像銀元。
自從筆者確立收藏與本土歷史相關的古泉專題后,也同時萌生集藏本土機制光緒朝龍洋的欲望。本土,蓋指晚清東北三省機器局鑄行的光緒元寶銀幣。
大清一統(tǒng)江山,傳至光緒朝早已是山河破碎,任人宰割了。光緒朝實際是慈禧在掌握政權,她的祖籍地恰在筆者故鄉(xiāng)吉林省四平市轄內的葉赫古鎮(zhèn)。這個“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慈禧使華夏民族陷入了深重的災難。尤其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陸戰(zhàn))和東北本土上發(fā)生的日俄戰(zhàn)爭,使東北人民慘遭屠戮,飽受屈辱,令我輩至今扼腕長嘆,切齒生恨。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光緒朝,朝廷派往東三省的封疆大吏們痛定思痛,力圖通過開展洋務運動,與列強爭奪金融市場來修補殘破的江山,維系大清王朝的統(tǒng)治。東三省鑄行的機制銀幣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自光緒八年(1882年),吉林省機器局首開全國先河,試鑄廠平銀幣始,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吉林省鑄行“戊申”光緒元寶止,三省共鑄行機制銀幣21種(僅指庫平七錢二分即一元者),其中吉林省鑄行15種,奉天省鑄行3種,黑龍江省試鑄1種,東三省局鑄行2種。
集藏本土機制銀幣,難在囊中羞澀。三省銀幣因其稀缺,枚枚價值不菲。初始是以民國三年(1914年)袁大頭銀元10枚方能換得一枚吉林省造光緒元寶,真是難于割愛,故而常常望洋興嘆。至上個世紀90年代,月薪升至四位數,兼有微薄的稿費收入后,我方逢機吸納,勿使寶物擦肩而過。2008年尾盤點幣冊,心頭稍覺寬慰,光緒銀幣一元者人冊已有十一個品種,外加其他版別幣總數已達15枚。計有東三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三錢六分(圖1、2),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圖3),吉林省造無紀年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圖4),吉林省造辛丑、乙巳、庚子、己亥、戊申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圖5-9),吉林省造光緒元寶辛丑庫平三錢六分、丙午庫平三錢六分(圖10、11),吉林省造丙午庫乎一錢四分四厘(圖12),光緒十年(1884年)吉林機器局監(jiān)制廠平三錢、廠平一兩(圖13、14),黑龍江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圖15)。
我鐘情于廠平一兩和三錢小銀幣,它是中國第一套機制銀幣的一個版別品。廠平銀幣鑄量極少,加之當時吉林省偏處東北,國人知之不多,又因未獲批準發(fā)行,故極具收藏價值。時吉林省府所在地吉林市舊稱船廠,廠平銀幣遂成吉林省的重量單位。吉林廠平銀幣共有六個版別,分別為一兩、七錢、半兩、三錢、二錢、一錢。幣正面上方為雙螭環(huán)繞圓形“壽”字,背面中心方格內分別標紀重,四周繞以云紋;正背文字均為篆書。如此精美的文字圖案,出自光緒朝名臣吳大徵之手。吳大微,字清卿,號恒軒,江蘇吳縣人。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卒于光緒
二十八年(1902年)。同治六年進士(1867年),歷任編修,陜甘學政,河道總督,湖南巡撫等職。收藏界都知道吳大徵一生勤于治學,是精研金石學、古文字學之大家,一生著述與藏品皆豐。然他在政治與外交方面的作為卻不太了解。吳大徵在吉林省的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光緒十一年(1885年),他奉旨與幫辦吉林防務大臣依克唐阿(吉林省四平市籍人)會勘吉林東部邊界。吳大徵抱定“但憑口舌固山河”的信念,在與沙俄談判時大義凜然,寸土必爭,終使沙俄侵吞我琿春黑山頂子一帶國土的企圖破滅。談判結束后,吳大徵親自勘界,并立一銅柱,親書“疆域有封國有維,此銅柱可立不可移?!庇衷趫D們江邊石崖書寫并命石匠鐫刻“龍…‘虎”兩個篆書大字,今已移至琿春市人民公園。
奉天省(今遼寧省)鑄幣僅三種,且鑄鑄停停,三起三落,始作俑者是盛京(奉天)將軍依克唐阿。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依將軍奏請購機設局,于次年向天津德國禮和洋行定購了鑄幣設備,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始鑄。他是滿族鑲黃旗人,字堯山,姓扎拉里氏,出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依克唐阿18歲入伍從軍,屢立戰(zhàn)功,不斷擢升。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奉旨參加中日甲午戰(zhàn)爭,從陸路迎擊日軍。戰(zhàn)前他與諸將刺臂滴血盟誓,與日軍決一死戰(zhàn),先后打了四次硬仗,共擊斃日軍四百多人。依克唐阿在盛京(奉天)將軍任上,開發(fā)礦山,調整稅收,歲增賞銀數十萬兩,曾獲“法什尚阿巴圖魯”稱號(滿語,忠誠勇士)。
這里須重寫一筆的是藏品“黑龍江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直徑39毫米,重26.6克。此幣包漿
自然深厚,有長期流通使用的磨損痕跡,多處見劃痕和磕碰痕,是開門見山的一眼貨,然則有的學者認為:“存世所見僅有一元、五角兩等幣值,均為銅質樣幣。因黑龍江省未建造幣廠,故此類銅樣幣的鑄地尚難判定。舊有湖北、天津、安徽代鑄諸說?!惫P者以為上述定論不妥,黑龍江省光緒銀幣,只是鑄量不多而已。估計是相關資料佚失,才造成這一不解不謎。從此幣的文字風格觀察,應是吉林省造幣廠代鑄。
(責編: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