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我很想泡一壺好茶,邀你共飲,茶是好茶,壺也是好壺,茶碗更不得馬虎,因為茶碗不同,茶入口的味道也會很不同。泡青茶我會選擇手工打制的紫砂,烏龍茶用青瓷碗,紅茶則用日本產(chǎn)的一種叫“貝泉燒”的粗瓷茶碗,后味最香醇,但我不會選擇太貴的茶具,千元以上的茶壺我不愛用,因為心里不踏實。因此,幾十元到幾百元的茶杯茶壺是我的最愛,使用這樣的茶具,會讓我輕松愉快地邀朋友共飲。曾經(jīng)見一個朋友,博古架上擺滿了很貴的茶壺,見上面都落滿了灰塵,問其緣由,主人告我日:太貴重了,怕失手碰打了,不敢擦。我完全理解朋友的心情,也見過一個藏家,因為保姆搞衛(wèi)生時不慎將一個清代茶壺的壺嘴磕了個小口而心痛不已。
有時,透過清煙裊繞的茶霧,我也會對著自己常用的那些茶具展開遐想,想像著這些終日伴著我飄出陣陣茶香的好朋友有朝一日突然變成稀世寶貝,能換成花不光用不完的錢,于是心緒變得復雜起來。再看這些素常的好朋友變得有點陌生,拿在手上時心有些發(fā)虛,手有點發(fā)抖,回過神就覺得好笑,這些只是普通的茶具,在我有生之年大概不會增值太多,于是又能盡情地享受飲茶樂趣。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竊以為,擁有一個寶貝的同時也擁有了一份責任,寶貝越珍貴,責任越大,而我是一個好享受的人,對天降大任的遭遇深感恐懼。故此,每每看到別的藏家擁有令人眼熱的寶貝而自己卻兩手空空時,心里依然甚得安慰……
就像有權(quán)、有錢、有名的人很難成為至交一樣,貴重的東西只能用來供著,不能用來享用,那些很貴的茶具在我的生活中只能充當龕中供品的角色,偶爾對其展開遐想,基本沒有實用價值。這樣看來,我很高興自己沒有擁有太多值錢的寶貝,只有這些純樸又不粗制濫造的中檔茶壺茶碗,它們就像老朋友一樣親切而體貼,帶著甘醇的茶香,隨時恭候在我家的茶幾上。
因此,我不能成為收藏家,充其量算個“玩家”,“玩家”與“藏家”不同,“玩”的重點在于享受,“藏”的重點在于擁有。在我看來,不能享用的東西其實根本不屬于我們,就算你看起來擁有它,是它的主人,但當你為它而活得很累的時候,它便成了你的主人。
有人說,責任與地位成正比,這是用在人身上,用在物身上也可以推而廣之,擁有越多寶貝就擔當越大責任,先不說有可能目不識珠賠笑大方,單是“寶貝”的研究與保管責任大多數(shù)人就擔當不起。擁有那些貴重東西的同時,也擁有了一份對它的責任,否則我們便不配擁有它。不但不配擁有它,還有可能變成它的奴隸,拿著怕掉了,擺著怕碰了,被人看見怕丟了,賣了怕虧了,就算以上都躲過去了,還有一樣:地震火災(zāi)怎么防?
或許有人會說:現(xiàn)在古玩收藏市場本來已經(jīng)很蕭條,怎么不見你站在媒體的角度為大家打打氣,還說這么多不疼不癢的風涼話!
的確,我承認,我說的,有人可能不愛聽,但卻是實話。文物、古董以及任何門類的藝術(shù)品、收藏品都是上天及祖先恩賜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無論我們與之有緣與否,都應(yīng)懷著一顆平常心來看待,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享受到寶貝所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