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家老大在美國學校中見識了這樣的一幕。
教室門口,一個美國男生手拿一個哇哇大哭的洋娃娃,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他使出渾身解數(shù),那個娃娃就是不肯停止哭泣,旁邊已經圍了很多看熱鬧的學生,男孩顯得非常難堪。眼看上課時間要到了,他一時情急,干脆把洋娃娃扔在了地上,這下惹來了圍觀學生的責怪:“你怎么可以這樣帶孩子!”有位女生提醒道:“檢查一下尿布吧?!蹦猩腥淮笪?,馬上換了“尿布”,娃娃立即停止了哭泣。
我家老大也是看熱鬧的學生之一。這是她們學校高三畢業(yè)生為期一周的“家庭生活”課程中,每個學生必須做的事情之一——每天24小時隨身帶一個會定時哭鬧的高智能洋娃娃,必須給娃娃喂奶、換尿布才能止住他的哭聲,如果讓洋娃娃掉到地上,你會得一個“F”(不及格)。校方希望通過此課程,讓學生了解養(yǎng)一個嬰兒意味著多少辛勞,了解為人父母的責任,了解家庭生活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早孕就要過早面對家庭問題。
在經歷了六七十年代的“性解放”以后,美國少女未婚先孕的比率逐年攀升,已成為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美國天主教徒甚多,嚴禁墮胎,所以大部分早孕的少女都會生下孩子,有的送給別人養(yǎng),有的由父母幫著養(yǎng)。幸運一些的會和孩子的父親結婚,但這樣的婚姻往往很難維持,大多以離婚收場。我就認識好幾個18歲就當父親的美國人,即使不結婚,從孩子生下的那一刻開始,男方就必須開始支付撫養(yǎng)費,也就意味著必須早早開始工作,賺錢養(yǎng)家?;旧想p方為了養(yǎng)孩子都無法繼續(xù)進大學深造,嚴重影響自己的前途。由于無力撫養(yǎng)孩子,很多人容易鋌而走險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把孩子送給別人領養(yǎng)的年輕媽媽,成人后往往會后悔年輕時的選擇,拼命想找回當年送人的孩子。這樣的悲劇和創(chuàng)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
我和朋友開玩笑說,在美國女兒早孕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兒子讓別人懷孕了,因為對孩子的處理權在女方手中,人家想怎么辦就怎么辦。
政府和學校當然都知道早婚早孕的嚴重后果,每個學校都開始通過不同的方法向學生宣傳安全性生活的重要性,每個學校都會用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告訴學生早孕的影響,帶洋娃娃上學就是一個例子,美國高中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課程。這樣的課程對任何學生都是有幫助的,知道養(yǎng)一個孩子需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令學生對家庭生活有了深刻了解,也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不易。
(歸雁生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