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是個多音字,既讀pa又讀ba。可何時讀pa,何時讀ba,人們往往分辨不清。比如著名作家魏巍先生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多年來一直被語文教材選用,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兩部分,情感真摯、句式優(yōu)美、選詞精當,加上排比手法的運用,一直被人們譽為佳句名段??勺詈笠欢巍爱斈憧干侠绨易呦蛱镆暗臅r候”一句中的“耙”字,其讀音卻一直讓人莫哀一是:有人讀“pa”,確:人讀“ba”,有人說兩種讀音都可以。究竟讀哪個音才合適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辭書的注釋: 《辭海》(1979年版):
耙(pa,又讀ba)①一種整地農(nóng)具。用于耕后碎土、滅茬除草等。因工作部件的形式和構(gòu)造不同分為釘齒耙、圓盤耙、輥耙、聯(lián)作耙等。②通“杷”。爬翻谷物及勾聚柴草的用具。用木、鐵或竹制成。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 1 耙ba①碎土、平地的農(nóng)具。它的用處是把耕過的地里的大士塊弄碎弄平。有釘齒耙和圓盤耙等。②用耙弄碎土塊:三犁三~|那塊地已經(jīng)~過兩遍了。 2 耙pa①耙子:釘~|糞~。②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攏、散開柴草、谷物等:地已~好了|把麥子~開曬曬。 [耙子]pa·zi聚攏和散開柴草、谷物或平整土地的農(nóng)具,有長柄,二端有鐵齒、木齒或竹齒。 《新華字典》(1998年修訂本): 1 耙ba①把土塊弄碎的農(nóng)具。②用耙弄碎土塊:地已經(jīng)~過了。 2 耙pa①(一子)聚攏谷物或平土地的用具。②用耙子聚攏谷物或平地:一地。 從所列幾部辭書的注釋可以看出,兩種讀音都有名詞和動詞的詞性,都有碎土、平整土地的農(nóng)具和弄平土地的義項,難怪人們難以確定其讀音了。 可我們只要仔細分析就不難看出: 從功能上看,耙(ba)只具有把耕后的大土塊弄碎整平的功能;而耙(pa)除具有平整土地的功能以外,還有聚攏、散開柴草或谷物等的作用。 從形狀上看,耙(ba)沒有柄。且形式多樣,如釘齒耙、圓盤耙、輥耙、聯(lián)作耙等;而耙(pa)有長柄,且一端有鐵齒、木齒或竹齒。 通過對其作用以及形狀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出:耙(ba)是大而重、不能用手操持勞作且結(jié)構(gòu)形式多樣的農(nóng)具;耙(pa)是小而輕、適于用手操持勞作且形式單山的農(nóng)具。
那么,“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一句中究竟是“耙”(ba)還是“耙”(pa)呢?根據(jù)漢語“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據(jù)詞定音”的特點,句中的“耙”是與“犁”并用的,我們再看一下《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犁”的解釋:
犁:翻土用的農(nóng)具,有許多種,用畜力或機器(如拖拉機)牽引。
既然翻土用的農(nóng)具“犁”是用畜力或機器牽引,那與其并用的“耙”也自然屬于大而重的農(nóng)具了。其實,凡是熟悉農(nóng)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在翻耕土地時,都是先用“犁”將土翻開,然后再用“耙”(ba)將大土塊破碎并耥平。所以,當“犁耙”并用時,“耙尸只能是重型農(nóng)具“耙”(ba),而不可能是輕型農(nóng)具“耙”(pa)。假若“锨耙”并用,就是“耙”(pa)而不是“耙”(ba)了。 另外,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釘”字條中,有“釘齒耙”“釘耙”兩個詞條,這兩個詞條的注釋也恰好為“耙”的讀音提供了另一佐證: [釘齒耙]dingchiba用大鐵釘做齒的耙,用來弄碎土塊,平整地面。使用時平放在地面上,用牲畜或拖拉機等牽引。 [釘耙]dingpa用鐵釘做齒的耙子,是碎土、平地等的農(nóng)具。
可見,平整大面積土地時用“耙”(ba),平整小面積土地時用“耙”(pa);用牲畜或機器牽引的是“耙”(ba),用手操持的是“耙”(pa);沒有柄的是“耙”(ba),有柄的是“耙”(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