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行
“豆蔻年華”為少女獨享
豆蔻年華 dòukòuniánhuá
茶余飯后,翻翻小報,偶見這樣的句子:“這位老人唯一的兒子正值豆蔻年華,卻因攔路搶劫而被判刑5年?!薄敖?jīng)過挑選,33位正值豆蔻年華的女孩子踏進交警大院,成為第一批警花,她們平均年齡只有23歲?!?/p>
顯然,這里的“豆蔻年華”都用錯了。“豆蔻”,植物名,比喻少女?!岸罐⒛耆A”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詩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保ㄦ虫逞U裊:形容女子姿態(tài)美好。十三四歲的女孩子正像二月初的豆蔻梢頭,嬌艷欲滴。)因此,“豆蔻年華”只能用于形容女子,而且必須是少女。例如:牡丹園旁圍著一群如花似玉、豆蔻年華的少女,她們比比劃劃,歡呼雀躍。
前面第一個例子用錯了對象(兒子),第二個例子對象沒有用錯,都是女孩子,可是年齡不符,平均23歲,已是青年而非少年了。
“耳濡目染”很容易用錯
耳濡目染 ěrrúmùrǎn
“耳濡目染”原為“目濡耳染”,眼睛見得多了,耳朵聽得多了,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濡:沾濕。染:沾上。見于唐代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公胚胎前光,生長食息,不離典訓之內(nèi),目擩(同“濡”)耳染,不學以能?!焙蠖酁椤岸δ咳尽?。例如:①宋代宋祁《南陽郡君李氏墓志銘》:“女工織纴之事,耳濡目染,有若天成?!雹谒未祆洹杜c汪尚書書》:“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雹圻@孩子的父母都是工藝美術大師,從小耳濡目染,加上他又有這方面的天賦,將來必定大有作為。
“耳濡目染”這個成語很容易用錯。比如:某報載文說道:“記者趕到他生前工作過的社科院宗教所,耳濡目染了他許多平凡而動人的故事。”這里,“耳濡目染”用得不妥當?!岸δ咳尽睉撌情L時期聽到、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記者是特意采訪,不可能有那么長時間,也不能是不知不覺地受影響。
“犯而不校”的“?!?/p>
犯而不校 fànérbùjiào
“犯而不?!币娪凇墩撜Z·泰白》:“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粽呶嵊褔L從事于斯矣?!狈福呵址?,觸犯;校:報復,計較。別人侵犯、欺侮了自己也不進行報復或不予計較。例如:①“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魯迅)②“我對于兩種人,向來是犯而不校的:一種是糊涂蟲,這是不必;又一種便是我同情而又敬重的人,這是不忍?!保┒埽畚鋭t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于世,鳳閣侍郎李昭德罵他是鄉(xiāng)巴佬,他笑著說我不當鄉(xiāng)巴佬,誰當鄉(xiāng)巴佬?當時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他,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司馬光評價他“寬厚清慎,犯而不?!薄?/p>
“犯而不?!背1徽`解為犯了錯誤也不改正。比如:“一個人在工作中難免有一些缺點和錯誤,只要認真改正就行,千萬不能犯而不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