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慶
小城里有個老頭,收破爛的,誰也不知道他從哪來叫什么,有些年青人在開始有記憶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在小城收破爛了。老頭是小城里流動的一道風(fēng)景,每天都穿梭在人們的身邊,有哪天沒見到,人們還有些奇怪,可是天天見到了,心情也不會因此而快樂一些。總的來說,老頭很平凡地活著,沒給大家?guī)須g樂,可也沒礙著誰。
老頭的三輪車很有意思,車把和輪子都是自行車的,貨架是個鐵絲籠,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組裝的。丑陋,卻能裝得貨。老頭有六十多了吧,勁兒挺足,幾百斤的破爛甩在車上,能蹬得飛快。
老頭在小城最繁華的東湖路上的一個角落里租了間房子。那地方做生意的人多,廢品也就多,老頭幾乎壟斷了那地方的廢品回收市場。小城是個窮地方,收廢品的人也有不少,有人就眼饞,想往里插上一腳,可后來都自覺地離開了。有個叫黑子的年青人不服,把收購廢品的價格往上提高了一個檔次,可還是沒人賣給他。黑子很奇怪,難道老頭開的價格比自己還高?一問才知道,不僅不高,反而低了好幾分錢。黑子不明白人們這是怎么了,就暗中跟蹤老頭,只跟了一天,黑子就離開了。
老頭家里人多,不是普通的多,而是真的多,有12個小孩,大的11歲,小的還在襁褓里。除了四個女娃外,其余的個個都長得歪瓜裂棗般,不是這有毛病,就是那有殘疾。這些娃娃當(dāng)然不可能是老頭親生的,老頭還沒結(jié)過婚呢。嚴格說來,這些娃娃都是老頭撿來的“破爛”。每天早上,老頭都要在清潔工人來之前上街,把那些可以賣錢的破爛撿回來。有時候他看到個紙箱,撿起來一看,里面就有個娃娃。老頭心軟,就抱回家養(yǎng)了。時間一長,家里的孩子就多了,還有那些狠心的父母干脆就在夜里把孩子放在他的門口。那些被遺棄的娃娃大多都有殘疾,活不久,他們來來往往,老頭的家中從來就不曾寧靜過。
小城里沒有孤兒院,民政局對老頭的做法大為贊揚,表示每個月要給每個小孩20元錢的撫養(yǎng)費。這事還上了縣電視臺,老頭作為配角也在電視上露了一回臉。錢拿了幾個月后,沒了,老頭也沒去要,是自己收養(yǎng)的娃娃,怎么能向公家要錢呢?這一年臨春節(jié)的時候,民政局想起了老頭和他的12個娃來,就派人拿了100塊錢和100斤大米來獻愛心。老頭沒敢要,來人以組織上的決定來命令他收下。老頭感激涕零地收下了。來人說:“你還有什么要求嗎?”老頭想了半天,說:“你們那里的破爛能不能賣給我?”一句話差點沒把來人說得流出眼淚來。
這天,六娃病了,六娃是個女娃,六歲,啞巴。這幾天老是沒勁,小臉蠟黃,站也站不直,一肚子苦水都悶在肚子里。老頭就帶她去醫(yī)院。醫(yī)生查來查去,就罵了起來:“我說你這個家長是怎么當(dāng)?shù)??娃沒病,全是營養(yǎng)不良造成的?!崩项^被罵得一愣一愣的。想起了家中那一鍋的蔫白菜葉。十幾張小嘴都在吐著一個“餓”字,老頭把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大了一倍,才勉強不至于餓肚子,怎么能有營養(yǎng)呢?交了錢出了大門,半路遇了一場暴雨。老頭抱著娃娃坐在一家店鋪門口躲雨,六娃的眼睛特別亮,忽閃忽閃地望著老頭,老頭鼻子一酸,眼淚就出來了。
雨小了,街上有人行走了?!岸!币宦?,將老頭驚醒,見一枚一元的硬幣在他的面前滾了滾,然后停下來。老頭吃驚地抬起頭,是一個腆著大肚子的中年人扔的,他剛上店里買了東西,順手就把零錢扔給了他,老頭突然明白這是怎么回事了?!罢咀?,你給我站??!”老頭放下六娃,拾起錢跑上去。中年人站住了。
“你這是什么意思?”
“哦,見你可憐,給你的。”
“還給你。”老頭把錢遞過去,“我不是乞丐。”
中年人接過硬幣,一聲輕笑,“不要就算了?!币凰κ?,那枚硬幣在空中劃了道弧線,“?!币宦暎瑵L到角落去了。
老頭的心被這輕脆的聲響砸得很痛,仿佛整個心都被這個中年人給砸碎了。
(摘自《小小說月刊》)
賞析
作品看完,可眼淚還是流個不停。一篇《收破爛的老頭》,就把讀者的淚腺給擠干了,這不得不稱贊作者安排角色出場的高超技藝。
文章一開始就為“老頭”的出現(xiàn)渲染了“悲”的色彩。“誰也不知道他從哪來叫什么”“有哪天沒見到,人們還有些奇怪,可是天天見到了,心情也不會因此而快樂一些”——人們的冷漠注定了“老頭”的悲劇收場?!袄项^”不辭勞苦去收破爛養(yǎng)活12個被遺棄的孩子,很應(yīng)該得到社會的關(guān)心和同情,但一個個的人物出場逐一將這一理念擊破。民政局的愛心“老頭”不敢長期奢求,只要求“你們那里的破爛能不能賣給我?”因為他覺得這是他選的,不該要別人的救助;醫(yī)生的“罵”令“老頭”落淚,不為自己,只為孩子的可憐;但中年人的出現(xiàn)就令“老頭”的心落淚了——他不需要別人的救助,但他希望別人能給他以理解和尊嚴。
一個個的人物出現(xiàn),將情節(jié)一層層地推向了高潮,作品所要體現(xiàn)的問題也隨即一面面地鋪展開,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三個不同的人物代表了不同的階層,但都是來自跟“老頭”同一個社會,也相同地體現(xiàn)了一個社會現(xiàn)實——人情冷漠!文章沒有一味地強調(diào)“老頭”有多慘,而是通過一個個的配角來反襯。這樣寫有兩個好處:首先,它避免了讀者產(chǎn)生一種是作者矯揉造作的刻意感覺——是否作者在一味地渲染主人公的慘來搏得讀者的同情呢?再者它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反醒——是否自己也曾做過?做過了,錯了嗎?錯了,傷他有多深呢?一系列的問題將會隨著讀者的思索而展開。
而全文最能引發(fā)讀者反思的莫過于中年人把“老頭”當(dāng)乞丐而投向硬幣的那一幕了。硬幣砸在地上更砸在老人的心里。輕脆的硬幣響聲換來了老人不息的心碎響聲。令老人沉默更令讀者反思。到這,老人內(nèi)心的不被理解和被羞辱的痛,讀者已經(jīng)完全的感受得到,作品所要體現(xiàn)的主旨也自然而然地給讀者理解和接受了。
原來,人們需要體諒,社會需要理解??墒俏覀冏龅搅藛幔?/p>
(梁燦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