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生明
“高一物理難學”似乎是近年來高中學生的共同呼聲,也是物理教育工作者們?yōu)橹馁M心血、積極探索的題目,對于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們來說,常常因為師哥師姐們的這種“親身體會”而為物理課的學習望而生畏,使高一的新生感到壓力大、臺階高。為此,我在高一上學期的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把坡度不大的斜梯搭在初中和高中的兩個學習階段之間,使學生比較順利地登上新臺階,做到過渡自然、快捷。
一、教材過渡
初中教材的敘述方法比較簡單,通俗易懂,現象多,趣味性強,結論容易記憶,應試效果也比較理想;高中教材的敘述比較嚴謹、規(guī)范,理論推理和定量運算明顯增多,知識難度加大,各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廣泛,特別是數學中的三角函數、平面幾何、函數圖像等知識已經成了物理學科的計算工具。為此,我采用了高中教材的初中化使用,比如:讀書分層次,把教材簡單化,像學語文課那樣來閱讀物理教材,使他們不感到生疏和神秘;多舉生活實例,增強趣味性,像騎自行車不準帶人與慣性、防滑與摩擦力、小孩坐滑梯與平動等等;增設數學講座,復習初中學過的三角函數、圖像等知識,為學習力的合成與分解、運動圖像等物理知識作鋪墊……使學生逐步習慣于接受科學性和邏輯性都較強的高中教材。
二、教法過渡
由于初中教材和學生思維方式都比較簡單,因此,課堂教學采用講述法的機會較多,教師講學生聽,往往收效還不錯。但是進入高中以來,由于課堂密度大,教學進度快,知識信息廣泛,題目難度加深,只靠教師講學生聽已很難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這就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由被動地學變?yōu)橹鲃拥貙W,由學會變?yōu)闀W。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從講述法向其他教學法過渡,通過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步體會到,只有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能應付高中的學習。比如,在教師主講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地提問學生;也可以先閱讀教材后由同學自己講解;有些比較復雜的內容,可以在課前布置閱讀提綱和思考題目,在課堂上引起爭論。在學習正交分解法求合力問題時,可先設計以下思考題:(1)如何求兩個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學生自然回答,畫平行四邊形求合力;(2)如果共點力是三個或四個力,怎么求合力呢?給學生時間思考,給學生機會討論,他們會發(fā)現,如果仍延續(xù)用合成法,道路會很艱難,甚至無法求出準確的答案,這樣,尋找新的途徑——先分解再合成的方法便水到渠成了。在講述法中揉進閱讀法和討論法,學生接受起來親切自然,在此基礎上再逐漸采用探索法、實驗法、發(fā)現法等等其他教學方法。
三、思維方法過渡
初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機械記憶常在他們學習中起主要作用,進入高中以后,這種簡單的思維和記憶方式遠遠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由于教學上的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必須迅速提高。為此我在平日的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設計合理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設計坡度不大的程序習題。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分散難點,讓他們在跨度上不大的問題之間逐步攀登,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立體思維過渡,使他們認識特殊和一般、歸納和演繹、類比和對比、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黎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