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堇
“也許冥冥之中我與車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一開就是24年?!碧岬叫炫d學的名號,在襄樊市樊城區(qū)中清路臨時貨車停車場的司機們沒有不知道的,因為徐興學可不是一名簡單的貨車司機,他如今已經(jīng)在貨運市場滾打摸爬了13年,可以說是這行里的“大哥大”了。同時,因為他為人比較熱心,常常幫助同行聯(lián)系副司機、經(jīng)常與同行“分享”自己的貨源信息,因此,徐興學又被同行戲稱為“調度”。
年過40的徐興學從1996年開始從事貨運工作,距今已有13個年頭。而在1995年之前,徐興學只是襄樊市第三水泥廠(原隆中水泥廠)的一名工人。
“也許冥冥之中我與車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一開就是24年。”徐興學說,從1985年他18歲進入水泥廠的時候起,他就一直沒有離開過汽車。先是開廠里的東風140運輸水泥,后來改為給領導開專車,這樣的工作一直持續(xù)到1995年。
那年徐興學28歲,頭腦靈敏的他當時就覺察到貨運市場蘊含著不可估量的商機。于是,他毅然選擇了辭職,并于1996年借錢買了第一部屬于自己的柳州五菱小貨車。
那部貨車陪伴了徐興學兩年,因為車小,加之貨運市場的熱潮還沒有真正進發(fā),所以,那兩年時間,徐興學也沒有賺到太多的錢。直到1999年,襄樊的貨運市場開始火爆的時候,徐興學聞風而動,立即更換了一部更大一點的老式東風輕卡,并斥資1萬多塊錢為輕卡量身定做了一個集裝箱。
事實證明了徐興學的眼光銳利和獨到,1998年開始的貨運市場熱潮的火爆程度超乎了他的想象。甚至在今天回想起來,徐興學仍興奮不已,“當時簡直就是在撿錢,每月的利潤基本都在幾千元,多的時候甚至超過一萬元?!蓖瑫r,因為當時市場上帶集裝箱的貨車少之又少,徐興學的車便成為炙手可熱的搶手貨,經(jīng)常深更半夜還接到一些貨主的用車電話。
“車容就跟穿衣服一樣,臟了自己看著就不舒服,就更不要說別人了?!?/p>
火熱的貨運市場一直持續(xù)到2003年,而那部老式東風輕卡則一直陪伴徐興學風雨無阻地走過了6年歷程,直到2005年,因為嫌車廂小,徐興學才忍痛割愛將其賣掉,換了一部車廂更大的東風多利卡??墒?,事到如今,一回想起那部老輕卡,徐興學仍是念念不忘。
徐興學是愛車的,因為愛車,所以他倍加愛護車。他說,“車容就跟穿衣服一樣,臟了自己看著就不舒服,就更不要說別人了?!彼裕瑳]事的時候徐興學常常會這里擦擦,那里抹抹,車里車外總是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
因為徐興學跑得多是長途運輸,用徐興學自己的話說就是,他已經(jīng)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在每次出車前,徐興學都會特別關注貨運目的地的一些信息,尤其是天氣和交通狀況、當?shù)卣叻ㄒ?guī)等等。久而久之,徐興學養(yǎng)成了看報紙的習慣,現(xiàn)如今,讀報成為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
“現(xiàn)在貨運市場冷了,生意難做了,但我不會因為一點小利就壓低運價?!?/p>
可好景不長,貨運市場突然遇冷。徐興學一個勁兒地嘆氣說:“難啊,從2003年起,火熱的貨運市場就一下停滯并開始趨冷,現(xiàn)如今是更是車多貨少,生意難做?!?/p>
因為車多了,所以貨主在選車時就以價格而定,誰出的價格低就用誰的車。也因此,徐興學沒有了固定的貨源。為了跑生意,徐興學每天早上7點左右就從位于大慶東路的家里把車開往中清路臨時貨車停車場等生意,晚上6點左右再開回家,周而復始,風雨無阻。但盡管如此,徐興學表示,他決不會隨意為了一點小利而壓低貨運價格,因為那樣一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一天,一位貨主找到徐興學表示要用車,運一批8噸重的建材到十堰竹山,運費800元。一聽這個價格,徐興學立即拒絕了對方,他說:“從襄樊到竹山來回的油費、過路過橋費在600元錢左右,再加上車輛磨損折舊,經(jīng)營許可證的費用,停車費,保險,養(yǎng)路費、運管費等等一些費用都算在里面,跑這一趟的利潤幾乎為零?!?/p>
又是一天的空等,到了晚上6點,仍然沒有一樁生意成交,徐興學雖然流露些許無奈,但他還是灑脫地對別人說,生意少在所難免,等生意接二連三地來了,要想再找個這么空閑的時間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