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游
摘要:本人從事設備維修工作已有10年,在外企擔任部門維修負責人也已4年,本文包括了設備維修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今后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對維修工作發(fā)展方向進行討論。
關鍵詞:設備維修管理
0引言
幾千年來維修工作對人類起了很大的作用。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大型、精密、高速、連續(xù)、結構復雜、電子裝置控制的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設備不斷增多,工業(yè)企業(yè)設備管理的重要性必將顯得更加突出。
1設備管理的發(fā)展歷史
設備管理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以及管理科學的發(fā)展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設備管理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1事后維修時期事后維修就是將一些未列入預防維修計劃的生產設備,在其發(fā)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滿足生產要求時再進行修理。采用事后維修(即壞了再修),可以發(fā)揮主要零件的最大壽命,維修經濟性好。一般適用范圍有①故障停機后再修理不會給生產造成損失的設備;②修理技術不復雜而又能及時提供配件的設備;③一些利用率低或有備用的設備。隨著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設備結構漸變復雜,設備修理難度逐步提高,設備的維修費用不斷增加,設備維修需要由專門人員來承擔,這樣就從生產操作人員中逐步分離出一部分從事設備維修和管理的專門人員。
1.2預防維修時期它是根據設備的磨損規(guī)律,按預定修理周期及修理周期結構對設備進行維護、檢查和修理,以保證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的一種以備維修制度。
其主要特征如下:①按規(guī)定要求,對設備進行日常清掃、檢查、潤滑、緊固和調整等,以延緩設備的磨損,保證設備正常運行;②按規(guī)定的日程表對設備的運動狀態(tài)、件能和磨損程度等進行定期檢查和調整,以便及時消除設備隱患,掌握設備技術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為設備定期修理做好物質準備;⑨有計劃有準備地對設備進行預防性修理。
計劃保修制(又稱保養(yǎng)修理制),它是把維護保養(yǎng)和計劃檢修結合起來的一種修理以設備制度。其主要特點是,①根據設備的特點和狀況。按照設備運轉小時(產量和里程)等。規(guī)定不同的維修保養(yǎng)類別和間隔期;②在保養(yǎng)的基礎上制定設備不同的修理類別和修理周期,③當設備運轉到規(guī)定時限時,不論其技術狀態(tài)如何,也不考慮生產任務的輕重,都要嚴格地按要求進行檢查、保養(yǎng)和計劃修理。
狀態(tài)監(jiān)測維修,這是一種以設備技術狀態(tài)為基礎,按實際需要進行修理的預防維修方式。這種維修方式的基礎是將各種檢查、維護、使用和修理,尤其是診斷和監(jiān)測提供的大量信息,通過統計分析,正確判斷設備的劣化程度、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故障的部位、技術狀態(tài)的發(fā)展趨勢,從而采取正確的維修類別。因受到診斷技術發(fā)展的限制,它主要適用于重點設備以及利用率高的精、大、稀類設備,即值得投入診斷與監(jiān)測費用的設備,以使設備故障后果影響最小和避免盲目安排檢修。預防維修的修理類別有:大修、項修、小修。①大修:設備的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種全面修理。它要把設備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體,修復基準件,更換或修復全部不合用的零、部件,修理、調整設備的電氣系統,修復設備的附件以及翻新外觀等,從而達到全面消除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復設備原有的精度和性能,達到出廠標準。②項修:設備的項修是根據設備的實際技術狀態(tài),對設備精度和性能的劣化項目進行針性的局部修理。項修時,一般要進行部分拆卸、檢查,更換或修復失效的零件,必要時對基準件進行局部修理和校正坐標,從而恢復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其工作量視實際情況而定。③小修:設備的小修是工作量最小的一種修理。對于實行狀態(tài)(監(jiān)測)維修的設備,小修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針對日查發(fā)現的問題,拆卸有關的零、部件,進行檢查、調整、更換或修復失效的零件(主要是易損件),以恢復設備的正常功能,保證設備能運行到下一次小修理。對于實行定期維修的設備,小修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根據掌握的磨損復在修理間隔期內失效或將要失效的零件,并進行調整,以保證設備的正常工作能力。由以上可見,兩種預防維修方式的小修工作內容,主要均為更換或確定失效零件的依據不同。顯然,狀態(tài)(監(jiān)測)維修,因針對性更強。
20世紀50年代原蘇聯建立了一套計劃預修制度,其實質是泰勒制度的基本原理在設備維修與管理中的體現和運用,它是以一套定額標準為基礎的,其理論根據是設備的磨擦理論與磨損規(guī)律。歐美的預防維修的理論基礎是設備的故障規(guī)律,即浴盆曲線。預防維修是有計劃地進行設備的維護、檢查和修理,以保證設備經常處于完好狀態(tài)的一種技術組織措施,它包括對設備的日常維護,定期檢查,精度檢查,大修,中修,小修。事后維修與預防維修的局限性在于:①只注重設備的維護修理階段,而較少注意設備的全過程管理。②設備的設計和制造管理與設備的使用和維修管理相脫節(jié)。⑨只側重于設備的技術管理,忽視設備的經濟問題和組織管理。④傳統設備管理由于受傳統的垂直專業(yè)職能分工的影響,沒有把同設備管理有關的職能加以協調與組織,經常是配合不緊密,步調不一致,從而影響設備管理的整體目標的實現。
1.3設備綜合管理時期為了擺脫傳統設備管理的局限性,實現現代工業(yè)生產無事故、無缺陷、無傷亡、無公害的要求,世界上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先后提出了設備綜合管理理論。
1.3.1后勤學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經典的產品和設備壽命周期基礎上,吸取了壽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簡稱LCC)、可靠性工程及維修性工程等現代理論形成了后勤學(Logistics),定義為“研究資源需求、設備、供應和維修,并以后勤保障、計劃作為對象的管理藝術、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活動”,被認為是體現設備周期管理的最為徹底的學科。后勤學者認為,一個系統應包括基本設備和相應的后勤支援兩部分?;驹O備和后勤支援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必須在集成基礎上來發(fā)展,建立最優(yōu)平衡,以生產出一項費用效果良好的產品。
1.3.2設備綜合工程學1974年,英國工商部給設備綜合工程學下的定義是“為了求得經濟的壽命周期費用而把適用于有形資產的有關工程技術、管理、財務以及其業(yè)務工作加以綜合的科學就是設備綜合工程學。其內容涉及到設備、機器、裝備、建筑物與構筑物的規(guī)劃和設計的可靠性與維修性,以及它們的安裝、投產試車、維修、改造和更新,以及有關設計、性能和費用信息方面的反饋”設備綜合工程學的內容可歸納成5個方面:①把設備壽命周期費用的最經濟作為其研究目標;②關于有形資產的工程技術、管理、財務等方面的綜合管理科學;③進行設備的可靠性、維修性設計:④關于有形資產(設備、機械、裝置、建筑物),即關于設備一生(方案、設計、制造、安裝、運轉、維修保養(yǎng)、改造和更新等)機能的管理學i⑤關于設計、使用效果、費用信息反饋的管理學。
1.3.3全員生產維修1971年日本在學習英美維修理論的基礎
上,根據本國企業(yè)的管理經驗,將可靠性工程理論和現代管理,技術加以綜合應用,逐步形成了全員生產維修,它是全員參加的,以提高設備綜合效能為目標,以設備壽命周期為對象的生產維修制度。具體內容如下:①目標是使設備的綜合效能最大;②建立包括設備整個壽命周期的生產維修系統(即管理設備的一生);③包括與設備有關的所有部門,如設備規(guī)劃、設備使用、維修部門等;④從最高管理部門到基層員工的全體人員都參加;⑤開展小組自主活動推進生產維修與管理。TPM、Terotechnology和Logistics都追求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獲取經濟的LCC,但他們的具體目標和責任分配卻是不同的。Logistics的具體目標涉及到非常廣泛的領域,包括制造的產品、系統規(guī)劃、信息和設備。Terotechnology只針對設備(有效資產),包括設備供應商、工程技術公司和設備用戶,而TPM只針對設備用戶。設備管理理論體系架構,考察上述不同時期產生的設備管理理論,其理論基礎主要是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可靠性和價值工程等學說。
2設備維修管理的現狀
在今天全球經濟充滿兼并和收購的文化,削減費用是一種普遍流行的特征。當領導層開始削減費用時,維修部門就被視為一個輕易而隱蔽的目標,使媒體、股東和社會都無法察覺。削減常用備件、延長維護與大修之間的間隔期、外協維修作業(yè)、裁減人員等,在短時期內可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節(jié)省費用,而沒有風險。但是削減維修工作要在6個月、一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之后才開始見效。到那個時候,有些力主削減的負責人員可能已經有所變動,或者公司已經被賣掉,或者已經破產。今天一般人難以聽到或注意到“維修”這個詞,當他們電腦壞了,他們或許設法找人修一下。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忘記維修,壞了就直接換新的。尤其是沒有受過苦的“90后”,他們已開始拒絕工作,在他們心中永遠不會有“維修”一詞。我們國家50,60年代有許多大學艱苦地培養(yǎng)出成千上萬受過優(yōu)良訓練的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其他人才,現在他們早已成為國家科技發(fā)展的主力。但是現在一流的學生往往都去學法律、金融管理,對維修工程師和技師的工作嗤之以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維修技術能手的短缺,費用的削減和利潤的刺激所引起的不良維修將有所改進。
3設備維修管理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當計算機系統和高新技術與維修程序有更直接關系時,它們將更廣泛地被用來支持維修工作。維修專業(yè)人員將更加有本領和更加重要。在工業(yè)領域,維修是生產、質量和安全的集成體,維修將從一個消費中心轉變?yōu)槔麧欀行?,也就是從一個財務資源的消費者,轉變?yōu)槔麧櫟呢暙I者。領導層將會認識到優(yōu)良有效的維修對企業(yè)的利潤有直接的貢獻。他們也認識到優(yōu)良有效的維修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售后服務的質量。這是否應該包括在消費者組織的多廣告的世界里?當然,應該包括它。我建議新設備設計成帶有維修操作系統和已經安裝好了的程序。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設計、制造和使用之間,以及操作與維修之間,他們的費用和責任是完全獨立的。設備的買主需要它,或者設備制造者可能成為承包供應和服務合同中的一分子時設備都毫無變化。
設備管理總的發(fā)展趨勢是向設備管理的現代化方向發(fā)展,即設備管理集成化、全員化、計算機化、網絡化、智能化;設備維修社會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設備要素市場化、信息化。這一全局性的發(fā)展,對我國企業(yè)的設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在現今企業(yè)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形勢下,機構在改革,人員在減少,要求在提高,克服困難與迎接挑戰(zhàn)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使用現代化的管理工具與技術手段,增強自身的管理實力與水平。因此,建立設備集成化管理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