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毛
在業(yè)余網(wǎng)球圈大名鼎鼎的球童卡卡,突然有一天希望將自己的雙反改成單反,在獨自琢磨一陣后,始終沒有找到最佳擊球感覺。于是他將業(yè)余大師杯冠軍成員林哲生找來,希望這位單反高手能幫其找到問題所在。
林哲生講解:
單手反拍擊球是以背對網(wǎng)球的姿勢單手揮拍擊球,因此這項技術對身體力量的依賴顯得尤為重要??ǖ膯畏磽羟螂y以將球包裹住是因為沒有協(xié)調(diào)好全身的力量:拍面上揚是害怕球不能過網(wǎng),只能平推球是因為握拍有問題。
擊球時先擺動身體做好準備,然后利用身體回擺的力量來加快揮拍速度,這樣就能打出快速且旋轉的高質量回球??ǖ膯栴}就在于他幾乎都只是用手腕和小臂的力量來擊球,所以打出的球自然沒有威脅。再加上身體轉動幅度小,只是伸出球拍去擊球,所以才很難找到合適的擊球點。第二個問題是握拍。卡卡的握拍法是大拇指沿著
拍柄向前伸,這種握拍法雖然可以壓制對方來球的威力,但因為是用大拇指的力量往前推動球拍,所以一旦自下向上揮拍擊球的話,就可能球拍脫手。
如果是開始打網(wǎng)球時間不長的話,用這種大拇指前伸的握拍法把球推擋出去也許效果不錯,在某一階段這種握拍法也不能說有錯。但如果嘗試著打上旋球就比較困難了。
擊球動作結束后,球拍是立著的。這樣自下向上揮拍擊球可以打出上旋球。
如何治愈單反恐高
對于單反的高球,采用單手反拍抽擊球的技術回球。此技術的關鍵是擊球瞬間的角度和對屈膝力量的有效運用。對于肩膀附近的高球,采用單手反拍抽擊球打對角線的回球技術。一般來說,對于后側的高球回球時難以發(fā)力,所以很多玩家都用削球來防守。然而,一旦掌握了單手反拍抽擊球的技術,不但可以擴大進攻位置的范圍,還可以消除一見高球就發(fā)慌的慣性思維,可謂是一舉兩得。所以請大家一定要試著練習一下。
難打的高球,擊球原動力來自于肩膀的轉動和膝蓋的屈伸。另外就是要加快單手反拍揮拍速度。加快單手反拍揮拍速度的力量來源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轉肩;如同第一部分講解的擺動身體再回擺—樣,集中注意力于肩膀的轉動,盡量做到身體能夠流暢地來回擺動。頭不動,保持眼睛始終能隔著肩膀看到來球的狀態(tài)充分轉動右肩(此時身體的重心由雙腿間轉移到左腳)(如圖一),然后再雙肩回擺(此時身體的重心轉移到右腳)(如圖二),如此反復練習就可以掌握身體的擺動。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在右手揮拍擊球時,左手也要同時向后向上用力。力量來源的第二點是膝蓋的屈伸。這可以說是打好肩膀以上高球的重要因素。首先雙膝彎曲,然后發(fā)力伸展,如此即使是來球較高,也可以打上力量。這一點的要領是后腿的屈伸。在伸展雙膝的過程中揮拍擊球(如圖三、國四)。大家要多加練習,把握好擊球的時機。
如何擊出單反對角
為了打高球時易于發(fā)力,大家一定要注意擊球的瞬間,球拍與地面的角度。最易于發(fā)力的位置是球拍與地面大約呈45度角時。因為此時手腕沒有彎曲,可以輕松、流暢地揮拍擊球。反之,如果擊球的瞬間手腕彎曲,不但難以發(fā)力,恐怕還會導致受傷。擊球后,球拍的軌跡如同汽車的雨刷子一樣畫出一道弧線在右肩上方結束。
反手揮拍擊球是把球打向對角線的方向。特別是從擊球的前一瞬間就開始橫向揮拍(自左向右),所以打出的球與其說是上旋球還不如說是側旋球更為貼切。要提高回球的質量,就要瞄準目標落點的稍右側,回球落點要深。當然,每個人打出的球的側旋量是有差別的,但瞄準目標落點的稍右側這一原則不變。大家可以通過實踐來調(diào)整自己回球的最佳瞄準點。擊出球的飛行軌跡是沿對角線方向,要快、要高、落點要深。
如果來球是后側高球時,可以通過腳步的橫向移動來化解對方的進攻,而如果你的回球能追使對方后退進行處理的話,將大大有利于你展開進攻。也就是說,回球的落點一定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