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等
成功就是打磨自己
佚名
一個年輕人到一家雜志社實習,遇到一位以嚴格要求和博學多才而聞名的老編輯。年輕人每次交稿時,這位老編輯總是一句話:“如果你對某一個字的寫法沒把握,就查字典?!辈⑶乙?guī)定,年輕人每天得寫一篇文章放進老編輯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沒有,他就敲著桌子說:“文章呢?”就這樣,在日積月累的歲月中,年輕人的文章一天一個樣,終于在寫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并參與了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
這位年輕人就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民主主義革命者喬·富蘭克林。指點他的那位編輯名叫弗恩。富蘭克林一直以一種敬畏和崇拜的心情,按照弗恩的嚴格要求磨礪自己,終于取得了成功。后來,弗恩去世了,富蘭克林在整理弗恩的遺稿時,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孩子,其實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人。我并不懂寫作,每個單詞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上幾十遍。當然為了生活,我給自己創(chuàng)造樹立了一個權威的形象。你讓我教你,我盡量去做,其實多數(shù)時候是你自己在打磨自己?!?/p>
自己打磨自己?富蘭克林簡直不敢相信,指點自己寫作的權威竟然近似于寫作盲!自己的寫作才能竟然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的積累中打磨出來的!老編輯只不過是對他持之以恒地嚴格要求而已!富蘭克林再讀弗恩的其他遺稿時,才相信他的話句句是實情—-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個真正的作家心碎!
如果說歲月是磨刀石,那么一個人的才華就是磨刀石上的那把刀,握住刀柄的磨刀人其實就是你自己。只有不停地磨礪自己,不停地給自己淬火,在勤奮的熊熊爐火中鍛打錘煉,你的才華才會鋒銳明亮起來,并最終放射出奪目的光芒,抵達成功的彼岸。
摘自《現(xiàn)代婦女》
一個孩子的逃生行囊
孫道榮
不久前,一個黑頭發(fā)黃皮膚的小男孩,來到了上海紅十字會,用磕磕絆絆的漢語,向工作人員說明了他的來意。他的名字葉查爾斯·張,是美籍華人。在電視上看到四川大地震后,他立即在居住地夏威夷進行了募捐,他自己動手做了四個木捐款盒,在盒子上寫明尋求捐助的原因和他的預期目標:1000美金,并承諾親手將捐贈款送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上海的紅十字會。他將其中的三個木盒分別放在父親的店里,自己帶上另外一個,去敲周圍鄰居的門,還帶到學校,進行募捐。他一共募集到了2000美金的捐贈,這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目標。
這個只有九歲的孩子,他的善良和愛心,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并不知道,兩年前,這個孩子也獨自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地震。
2006年10月15日,清晨7時7分,美麗的夏威夷突然地動山搖,一場6.6級的大地震,瞬間襲擊了整座島嶼。
只有7歲的查爾斯·張,當時一個人呆在家里,父親正在離家很遠的另一個島上參加馬拉松訓練。驟然而至的劇烈震動,讓查爾斯陷入極度恐懼之中。但是,在學校就學過緊急避險和逃生常識的查爾斯,在逃離房子時,還是飛快地將幾件重要的物品,塞進了他的書包。
一張全家照。這是查爾斯第一個放進書包里的物品。他說,如果那天是世界末日。只有他活下來了,他會用這張照片來紀念全家。
一面國旗。
一只兔寶寶布藝玩具。查爾斯屬兔,這只兔寶寶玩具還是他在嬰兒時得到的禮物,這只兔寶寶一直陪伴著他。查爾斯說,兔寶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任何時候也不能拋棄它。
一只海龜。查爾斯說,海龜是珍稀動物,所以要保護它們。
一個樂高玩具。這是查爾斯最喜歡的玩具。
一只手電筒。這是查爾斯從老師那兒學到的常識,他相信會需要它。
一頂大力帽。這是查爾斯參加電視節(jié)日時獲得的紀念品,也是他最喜歡的。
這就是7歲男孩查爾斯逃生行囊里的全部物品,在那個危急關頭,查爾斯選擇將它們帶在身邊,因為他認為這都是最重要的物品,是能夠在災難之后,支撐他活下去的東西。
有一個細節(jié)是不能忽視的,當時,查爾斯自己有400美元的現(xiàn)金,就放在書桌的抽屜里,在逃離房間時,查爾斯卻沒有把錢放進自己的包里。他是這樣解釋的,在學校里,他們經常為貧窮的孩子捐錢,所以他堅信,只要能活著,雖然自己沒有錢,但是一定會有人幫助他。
這就是一個7歲男孩的生命賬單。你能看出這幾件物品,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愛!愛家人,愛國家,愛動物,愛生活。
查爾斯的父親感慨地說,危難之時,所有的東西都可能在一瞬間失去,只有愛,是危難時的唯一行李。
什么時候,都應該帶上它——愛。
摘自《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