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看好
雖然美國金融風暴導致世界陷入經(jīng)濟危機泥淖,但在蕭條的電子業(yè)界,人們看到了正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電子書。正如國內漢王公司為其電子書產品所做的廣告:一本勝萬本,暢通不傷眼,產品輕薄小巧,海量圖書資源,隨心修改隨意記,一次充電用半月等等優(yōu)點。的確讓人對電子書的發(fā)展寄予很大的希望。
世界電子書市場的確被看好。美國Amazon公司2007年推出首本Kindle電子書。2008年即銷售s0萬本(iSuppli估計為100萬本),約等于Apple公司頭年iPod(電子書也期望走iPod之路)銷量的三分之一,可見其熱度絕非一般。據(jù)iSuppli公司報道,今年全球電子閱讀器市場不到400萬臺,但到2011年將超過1200萬臺,2012年更將逼近1800萬臺。市場研究公司NextGen日前發(fā)表的一份報告表示,到2013年全球電子書市場將保持124%的年均增長率,屆時市場規(guī)??沙^25億美元,市場走向分散化,美國電子書市場的占有率將從目前獨占80%降到55%。Andrew Tribute公司研究預測,全球電子書內容銷售量目前每月約為40萬本,預計2010年數(shù)字內容的產量將與紙質內容平分秋色,2020年數(shù)字內容市場占有率更將超過后者,提升到65%。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道說,在Amazon、Google、Barnes&Noble等電子書零售商的進攻下,精裝書有可能絕跡。因為不論大小,一本電子書內容都只賣9.9美元,這樣一般出版商便可能會無利可圖,甚至虧本。更何況Google有幾百萬冊版權過期的圖書將公開免費使用,無疑對出版商又是一大打擊。
顯示器市場專門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也認為,在2009年金融風暴之下,電子書是最火的產品。眾所周知,電子書只是眾多電子紙(e-paper)應用技術中的一員。對相當成熟的平板顯示器市場而言,電子紙不僅新穎、充滿創(chuàng)新,更因其省電和易于閱讀而逐漸進入消費主流市場:加上廠商還正進一步開發(fā)技術以提高其反應速度、實現(xiàn)彩色化、可卷曲、觸控以及大型化等,更使電子書的發(fā)展充滿期待。
DisplaySearch公司預測,電子紙面板的產量將由2009年的2000萬片,成長到2015年的8億片(圖1),同期面板產值將由4億美元成長到60億美元,并將在2018年接近百億美元。電子紙成為繼觸摸屏之后,在顯示器市場上耀眼的一顆明星。
廠商進擊
電子書翻開了液晶顯示器應用的新篇章。它可以取代紙張、印刷、出版、圖書、報紙、教科書,等等,還可隨身攜帶和無線閱讀。而且,電子紙不像普通LCD那樣,需要背光,因此很省電,充一次電可用很多天,斷電后在陽光下仍可繼續(xù)閱讀。電子書最吸引人之處即是省電和易讀兩點,省電包括替代紙張對環(huán)保、創(chuàng)造綠色環(huán)境大為有益,易讀這點則對iPod用戶最有吸引力。
現(xiàn)在電子書產品在全球各地市場上紛紛出現(xiàn)。DisplaySearch公司報道,除了美國Amazon和日本Sony兩大電子書公司激烈競爭外(報道Amazon去年銷了50萬本電子書,sony銷往歐美的電子書也有40萬本),日本的Iriver、兄弟工業(yè)、富士通,法國的iRex,英國的E10nex及中國的漢王科技都陸續(xù)推出了電子書產品。韓國三星推出了5英寸觸摸屏的電子書。臺灣地區(qū)也有多家公司,包括華碩和友達已完成開發(fā),友達和佳世達合作的6英寸觸摸屏電子書預計年底即可量產。鴻海原代工制造Amazon的Kindle電子書,現(xiàn)在也要推自己的電子書了,近日拿到中國移動電子書大訂單,預定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挑戰(zhàn)漢王科技。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電子書將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同時還須面對有力的競爭產品。特別是智能手機和上網(wǎng)本,它們不僅功能多樣化,而且價格便宜。例如,1臺上網(wǎng)本的價格約為299美元,而Amazon的Kindle零售價為359美元,sony的Reader為349美元。目前6英寸電子書的材料成本約為180美元,預計2010年將降到ls0美元。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指出,電子書的售價只有降到50美元,才能真正走向普及。多功能產品反比單一功能產品便宜,那電子書的應用只能停留在部分有錢人那里,公司估計,照目前情況美國電子書用戶僅可達2500萬人,比MP3的1.1億人存有較大差距。不過展望未來。電子紙的應用無疑將以電子書最受關注,隨著電子標簽、電子看板、數(shù)字廣告、工業(yè)應用等的擴大,電子紙的制作成本肯定會降下來。加上技術革新,電子書也可以多功能化、彩色化和觸摸化,未來電子書還可卷可疊,更便于攜帶閱讀,有了這些特色,電子書將成電子紙的最大驅動力,因此業(yè)界對電子書前景是樂觀的。價格、內容和大廠參與可說是發(fā)展的三大關鍵因素。
技術支持
據(jù)報道,全球主要四大家電子紙供應商為E-Ink、SiPix、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和富士通。當前幾乎所有電子書都采用了E-Ink的EPD(電泳顯示器),在電子書市場上最為成功。公司制造的EPD薄膜貼在柔性基板或TFT-LCD基板上,加上電子元器件便做成了電子書顯示模塊。只有極少數(shù)廠商如富士通采用膽甾醇型LCD技術,這種技術將主要應用于低成本和數(shù)量巨大的產品上,包括智能標簽和卡顯示器等,有公司預測到2013年它在銷量上將占主導地位。
此外,E-Ink和siPix分別為臺灣廠商元太和友達所掌握。元太科技是目前全球最大電子紙供應商,也是美國Amazon Kindle、日本Sony Reader、法國iRex的主要供應商,而且元太備受矚目的彩色電子紙也將在明年中正式量產。友達的TFT技術和基板產能結合SLPix的卷軸式電子紙生產工藝,具有不可輕視的競爭力。Bridgestone將和臺達電聯(lián)手,開發(fā)生產電子紙應用產品,而富士通也有意在臺設置其膽甾醇型LCD電子紙薄膜材料前段生產線與研發(fā)中心。鴻海也已決定投資廣州電子紙廠商奧冀進入電子紙生產領域。盡管電子紙在近千億美元的平板顯示器市場上還微不足道,但因平板顯示器技術已趨成熟,發(fā)展趨緩,且電子紙與此也有替代作用,故而電子紙受到廠商,特別是臺灣廠商的關注,四大廠商與臺灣都有不同的關系,臺灣也有意建成世界電子紙供應中心。
電子紙技術還在繼續(xù)前進,HP研發(fā)出新的超薄柔性顯示技術,使用無機非晶硅材料,不需危險的化學藥品,也不用在無塵室中制造,降低了成本,現(xiàn)在僅能作黑白顯示,未來則可顯示彩色圖像。顯示器最薄可達50gm,只及人類頭發(fā)絲的一半,且不要背光源和前光源,借助太陽光即可清晰閱讀。Epson則在大尺寸電子紙方面展現(xiàn)出雄厚的研發(fā)實力,已宣布成功開發(fā)出13.4英寸的電子紙,分辨率高達3104×4128像素,此技術還可結合E-Ink電子墨水技術和Epson的低溫多晶硅薄膜晶體管(LTPS-TFT)技術。其他廠商如Sharp、三星和LGDisplay等也相繼投入了電子紙顯示器的開發(fā)行列。日本某大學還開發(fā)出了液體(主晶)OLED,不但保持了OLED相比LCD因無背光而節(jié)能,并可做得更薄,液體OLED可使顯示器色彩更加豐富,撓性更好,尺寸較小則是它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