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實景回放:
幼兒園的院子里傳來孩子的哭聲,我立刻跑了出去,看見貝貝正在哭。我問他:“怎么了?”他指著旁邊的一個小朋友說:“他打我”。我正準備給他們解決問題,貝貝卻指著他正在流出的鼻涕,示意我給他擦。我馬上去給他拿了紙,他卻搖著頭說:“不!不!”我問他:“你要怎么樣?”他說:“我要用我的毛巾擦?!蔽伊⒖滔氲搅擞變簣@給小朋友配的小毛巾。于是我抱著他上樓到洗手間,準備拿毛巾給他擦,他又說道:“不!我要用我的毛巾?!蔽蚁仁沁t疑了一下,然后問他:“你的毛巾在哪里?”他把我?guī)У搅怂臅?,打開書包側(cè)面的小拉鏈,先拿出一個空的食品包裝袋,然后拿出一小包吃的,最后拿出自己的小毛巾,但是他并沒有馬上擦鼻涕,而是先把剛才拿出的東西放回書包里,并且拉上拉鏈。等他擦鼻涕的時候,動作已經(jīng)是象征性的了,因為這時鼻涕已經(jīng)被風吹干了。擦完后,他又拉開拉鏈,把小毛巾放進去,拉上拉鏈。
這一系列活動結(jié)束后,他伸開雙手,讓我抱著他去解決問題。他的行為讓我忍俊不禁,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比這個孩子更有秩序的人了。對他來講,被打了不重要,鼻涕干了也不重要,只有符合秩序的活動才重要。
專業(yè)解析:
其實,孩子從出生后幾個月就開始出現(xiàn)對秩序的喜好。在孩子的小腦袋里“秩序”包括:他第一次看到某樣東西放在哪里,那么就會一直堅持它所在的位置;每天回家的路是不能改變的;出門一定要穿衣服、帶包。總之,每一件事情都一定要符合秩序的需求,而這樣有秩序的環(huán)境漸漸地使孩子產(chǎn)生了安全感。孩子透過有秩序的環(huán)境,來和自己的內(nèi)部秩序配對。外在的有序可以使孩子形成內(nèi)在的秩序——即知覺歸類,他將所有看到的歸為一類,聽到的歸為一類,摸到的歸為一類,聞到的歸為一類,嘗到的歸為一類。當他發(fā)展了所有的感官后,就會從對感覺的認識上升到知覺的認識,這樣就形成了智能。這時,孩子對外部世界便有了自己的認識。
當秩序的敏感期到來時,孩子往往表現(xiàn)得非?!肮虉?zhí)”,而正是對秩序的追求,使他開始理解這個世界,理解每個位置上的事物,從而達到和環(huán)境的融合。
人生之初,讓孩子來決定怎樣開始吧!因為他們都知道該怎么認識這個復雜而奇妙的世界。
主要表現(xiàn):一旦那件事情形成了秩序,就每天不厭其煩地進行一次或多次,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錯也不能打亂,如果不能按著原來順序就一定要重新來一次。
出現(xiàn)時間:0~3歲都會出現(xiàn),最明顯的時間是3歲左右。
特別叮嚀:這個時期的孩子顯得很固執(zhí),但這是必要的過程,請媽媽放慢自己的節(jié)奏,按著孩子的節(jié)奏觀察他并給予配合。自由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