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熙
1歲半,寶寶還不會叫“媽媽”,別人說“貴人語遲”;2歲,寶寶還不肯開金口,爸爸媽媽開始沉不住氣了,四處詢問:“寶寶這是怎么了?”3歲,寶寶向媽媽要牛奶喝,只會說:“我,牛奶!”醫(yī)生診斷為語言發(fā)育延遲。問題出在哪里呢?
原因1:寶寶聽不清
當我們聽不清楚別人說什么,不知道這個單詞怎么發(fā)音,也就不能完整地把它說出來。所以,聽力喪失是導致語言交流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下是2種主要的聽力喪失:
原因2:發(fā)育遲緩
有的孩子需要比同齡人更多的時間來生長發(fā)育,他們的語言能力也會受到影響,通常會有以下兩種表現(xiàn)類型:
語言表達延遲
語言表達延遲即寶寶傳遞其語言訊息有困難,比如:一個2歲大的小孩只會說一兩個單詞,或者說了一大堆的話,但別人卻聽不懂。
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需要語言病理學家的幫助,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發(fā)音。
語言接受延遲
語言接受延遲會影響孩子理解傳達給他們的信息或指令。漢密爾頓的語言學病理學專家帕瑟里克·帕薩瑞提(PasilikePassaretti)認為,如果寶寶2歲還不能說出身體各個部分的名稱,就是這類語言延遲的典型表征。
當寶寶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需要接受專業(yè)的治療訓練,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只要付出耐心,結(jié)果還是看得見的哦。
爸爸媽媽能做些什么?
針對發(fā)育遲緩導致的語言發(fā)育延遲,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不同的成長階段,一步一步地幫助他學說話。
1歲時
●學會說第一個單詞。
●對簡單的指令作出正確的反應。
●能夠用手勢或者語言表達需求。
1歲半時
●會使用大約50個單詞。
●開始理解事物可以被分類為食物、玩具、動物和衣服等。2歲時
●詞匯量達到200至500個。
●會使用短語。
●可以完成2個連續(xù)的指令。
●會用“不”或者“不要”來表達拒絕。
3歲時
●詞匯量已經(jīng)有大幅度的增加。
●可以完成較長的2個或3個連續(xù)的指令。
3歲半時
●會用4個或5個單詞組成一句句子。
●會用“什么”“哪里”“誰”和“為什么”提問。
4歲時
●可以完整說出由5個或5個以上詞語組成的句子。
●喜歡聽較長的故事。
Lets try!
請嘗試運用美國專家給出的幾條小貼士,來鼓勵你的寶寶多說話吧!
1、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和他說話,對寶寶發(fā)的任何聲音或說的任何內(nèi)容都要作出反應。
2、常和寶寶玩簡單的聲音游戲。如:躲貓貓等。
3、學會傾聽,當寶寶和你說話時,要和他對視。
4、鼓勵寶寶說故事。
5、不要強迫你的寶寶說話。
6、讀書給寶寶聽,并不時地問一些問題,如:你覺得接下來會發(fā)生些什么呢?
7、唱歌給寶寶聽,并讓他多聽音樂。
8、擴充寶寶說的話,例如:當你的寶寶說:“狗!”你就可以說:“是啊,那條大狗在奔跑?!?/p>
9、和寶寶一起看家庭相冊,并動情地講述或回憶。
10、發(fā)現(xiàn)寶寶的語法問題,別刻意批評,而是要多多示范正確的該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