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皓
今年5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公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兑庖姟分赋觯罕本┦刑幚砩罾男滤悸肥恰霸瞿芰Γ{結構,促減量”。其中,“增能力”的目標是,到2015年,北京將形成日處理生活垃圾近3萬噸的能力,這比現(xiàn)有能力多一倍以上;“調結構”的方向是,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到2015年,焚燒垃圾的比例從現(xiàn)今的2%提高到40%;“促減量”的做法是,到2015年,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達到65%,為此,北京市政府將在2015年前,直接投資100億元,用于新改建垃圾處理設施40余座。
政府重視生活垃圾的處理是好事,但面對北京要達到日處理生活垃圾近3萬噸的能力規(guī)劃,筆者卻感到擔憂:規(guī)模過大,會不會造成設備浪費?到2008年底,北京的常住人口(戶籍與外來人口總和)為1695萬人,生活垃圾的人均日產量約為1.1公斤(其中分攤了旅游者產生的垃圾量),兩數(shù)相乘,得出北京的生活垃圾日產總量應為1.86萬噸。這符合政府報告的數(shù)據(jù):2008年,北京的生活垃圾日產量達1.84萬噸。
然而,在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城市中,當生活垃圾的人均日產量達到1公斤以上時,都無一例外地出現(xiàn)了垃圾減量的大趨勢,這是城市環(huán)境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以臺灣地區(qū)為例,1998年,臺灣的生活垃圾人均日清運量為1.143公斤,環(huán)保署開始推動垃圾減量回收,到2008年,臺灣的生活垃圾人均日清運量降至0.532公斤。10年間,臺灣人均日產的生活垃圾減少了53.5%,平均每年下降5.35%。由于北京市政府也提出“促減量”計劃,臺灣的實例在展示:只要認真做,5年可減量垃圾26.75%。借用此數(shù)據(jù)作個預測,到2015年,北京的生活垃圾人均日產量可望從現(xiàn)在的1.1公斤降至0.81公斤。以北京每年常住人口平均凈增50萬計,5年后,北京的人口數(shù)將達1945萬人。由此可算出,到2015年,北京的生活垃圾日產量約為1.575萬噸。這與近3萬噸的日處理規(guī)劃相比,垃圾量少了近半!
即使北京“促減量”毫無效果,人均垃圾日產量維持在1.1公斤,到2015年,北京的生活垃圾日產量也只有2.14萬噸,設計近3萬噸的日處理能力,也顯過大!《意見》寫作者的預測可能是,到2015年,北京的人均垃圾日產量會上升到1.5公斤。但這幾乎不可能。因為在20世紀80~90年代,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居民普遍享受著很高的物質消費水平,那時,一次性用品泛濫,垃圾回收體系尚未建立,因此那些國家城市的生活垃圾人均日產量達到了1~1.5公斤的峰值。在歐洲,日本的城市和香港地區(qū),生活垃圾的人均日產量長期在1公斤左右波動。眼下,北京居民平均的物質消費量遠未達到發(fā)達國家那時的水平,而北京已開始進入大力支持廢物回收的時代,所以,北京的人均垃圾排放量不會繼續(xù)上升到發(fā)達國家的峰值。
若以日處理近3萬噸垃圾的總量,去按照40%的比例建造垃圾焚燒廠,到2015年,北京將建成日處理能力達1.2萬噸的垃圾焚燒設施。但北京可焚燒的垃圾夠量嗎?2009年8月,《環(huán)境工程學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北京市朝陽區(qū)城市生活垃圾組分分布特性研究”,文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送往北京朝陽區(qū)某無害化垃圾處理中心焚燒的生活垃圾中,各類組分的平均值如下:廚余43.93%,紙類17.03%,塑料12.12%,灰土11.73%,植物7.22%,玻璃4.4%,織物1.7%、金屬1.58%、磚瓦0.28%。其中不可燃物質占17.99%(灰土,玻璃、金屬和磚瓦),熱值低的物質占60.96%(廚余和紙類),熱值較高的組分僅占21.04%(塑料、織物和植物)。垃圾的平均含水量達43.1%,水分主要來自廚余。文章指出,若入爐垃圾的水分含量太大,就失去了作為燃料的意義。
鑒于安全焚燒垃圾務必要以減少產生二惡英、煙塵和重金屬污染為前提,因此,含氯塑料,印刷紙張,金屬,廚余,園林廢物,玻璃,灰土和磚瓦應盡量避免進入焚燒爐,能燒的垃圾只有保鮮膜類超薄無氯塑料、餐紙、木竹、織物、草席、堅果殼、一次性尿布和衛(wèi)生巾等。在朝陽區(qū)的生活垃圾組分中,塑料占12.12%。通過“促減量”,盡量讓塑料進入回收領域,垃圾中的塑料量就可減掉大半。如此算來,北京的生活垃圾中適宜焚燒處理的成分不高于10%。
對于含水量高,可生物降解的廚余,植物和廁紙類垃圾,北京應建設小,中,大型沼氣站來處理,這既是網友的建議,也是發(fā)達國家目前推廣的做法。沼氣的發(fā)酵過程能殺滅病原體,產生的能源可直接作為燃氣利用,也可用于發(fā)電,其處理垃圾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能快速解除惡臭,并能接納垃圾滲瀝液。因沼氣的運轉過程無污染氣體排放,沼渣和沼液能給綠地和農田提供肥料與澆灌水,建在城市公園內和郊區(qū)都會受到歡迎。
相信北京市政府能慎重選擇垃圾處理技術,保證100億資金建成的設施能長久服務于人民。
(責任編輯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