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妲 尚代春
湖南龍山二小坐落在湘西大山深處,是一所美麗的民族小學(xué)。說起家鄉(xiāng)的民俗風(fēng)情,每個同學(xué)都有說不完的話。
聊天兒可是有規(guī)矩的:每個人得用家鄉(xiāng)的一種花,代表一種過年習(xí)俗,不許重復(fù)。
踩在冬天的尾巴上,聽聽“山花爛漫”的故事,溫暖又有趣。
野薔薇VS燒“年蔸蔸”
小主角:李代敏
快樂民俗:燒“年蔸蔸”
代言花兒:野薔薇
我家后面的山坡上,漫山遍野都是野薔薇。野薔薇是一種美麗的花,盛開時像火焰一樣熱烈,就跟過年時燒“年蔸蔸”一樣,好看極了。
土家山寨家家戶戶都有大火炕。除夕夜,“年蔸蔸”燒得旺旺的,炕上熏著金黃的臘肉。在饞人的香氣里,一家人圍著火炕坐著,溫馨又暖和。
初冬,大人們跑到山上,選一顆上好的大樹蔸,挖出來,抬回家。放在院子里的樹蔸,散發(fā)著好聞的大山的清香,一天天晾干了,就成了為過年準(zhǔn)備的“年蔸蔸”。
除夕夜,大家喊著口號,一二三,一齊把“年蔸蔸”抬進(jìn)屋子,放進(jìn)火炕。點(diǎn)燃引火柴,一會兒,“年蔸蔸”便噼里啪啦燃燒起來了。
火苗越旺,來年養(yǎng)的年豬越肥胖,日子過得越紅火。
嘿嘿,你問我家的“年蔸蔸”燒得怎么樣?可紅火呢!瞧,我這缺了一小撮頭發(fā),就是“年蔸蔸”的旺火給燒掉的……
雛菊VS擺手舞
小主角:張愛秋
快樂民俗:擺手舞
代言花兒:雛菊
每年春天,我的家鄉(xiāng)開滿雛菊。小小的花朵在風(fēng)中輕輕搖擺。勤勞質(zhì)樸的土家族人們,就像美麗的雛菊一樣,深深眷念著自己扎根的土地。
我的老家在龍山縣農(nóng)車鄉(xiāng),那里有聞名遐邇的擺手堂。每年春節(jié),家家戶戶聚集到擺手堂,跳擺手舞。
擺手舞是我們土家族的傳統(tǒng)舞蹈,從平時的勞動生活中演變而來。
擺手堂的中間燒起一堆篝火,紅彤彤的。辛勤一年的土家人,穿上平時舍不得穿的對胸衣,頭上包著青布帕子,隨著鼓點(diǎn),翩翩起舞。
我和爺爺、奶奶一起跳進(jìn)了擺手隊(duì)伍中。
大擺手第一節(jié)是挖土。大家一邊向前邁步,一邊用手做出挖土的動作。
第二節(jié)是播種。我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把手里的種子有節(jié)奏地撒出去。
圍著篝火,人們用舞蹈重復(fù)著春夏秋冬的勞動過程,臉上寫滿了驕傲和自豪。
“紅燈萬盞入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泵利惗鞓返臄[手舞,象征著對生活的熱愛、對豐收的期盼。
不知不覺到了深夜。篝火依然在燃燒,把大家的臉映得紅彤彤的。我心里癢癢的,熱乎乎的。今年,又將是一個好年頭。
水仙花VS打檐塵
小主角:楊亞淇
快樂民俗:打檐塵
代言花兒:水仙花
水仙花在冬天盛開。她的根生長在清水里。水仙花可愛干凈啦——跟我一樣愛干凈。嘻嘻……先別笑我,今年春節(jié)前,我嬸娘家打檐塵,我可是大功臣!
老家的房子,都是木板瓦房。一年四季燒柴火,煙熏火燎,房梁上到處落滿了煙塵,美其名曰——檐塵。
每年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要打掃衛(wèi)生,我們這里叫做打檐塵。
我和嬸娘用一塊布把頭發(fā)包住,找來長竹桿,在竹竿尖上捆著細(xì)細(xì)的楠竹丫子,架好梯子,開始打檐塵。
一會兒,屋梁上的灰塵紛紛落下,黑黑的,落滿了灶臺和桌子。
屋梁上的灰塵打掃完畢,我們把檐塵堆在一起,用撮箕撮到門口小河邊,同掃檐塵的楠竹丫子一起燒了。
打掃完擔(dān)塵,我們開始清理屋后的落葉和檐溝里的污泥。屋里屋外清爽干凈,格外亮堂。想到就要過年了,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牽牛花VS踩高蹺
小主角:王浩
快樂民俗:踩高蹺
代言花兒:牽?;?/p>
說起來真不好意思,選牽?;▋鹤龃裕瑏碜晕业男』锇椴雀哕E時的一句口頭禪——小心點(diǎn)兒!小心點(diǎn)兒!要不,屁股摔成牽牛花辦兒!
今年春節(jié),我回到久別的故鄉(xiāng)——巖科落。寨子里的小伙伴邀我踩高蹺。
踩高蹺又叫踩高腳馬。這可是咱鄉(xiāng)下孩子最喜歡玩的游戲。
去山上砍兩根杉木棒,在每根木棒一端20厘米的地方綁上踏板,一副高蹺做好啦。
過年前后,我們這些頑皮的孩子總是最快樂的。大人辦年貨、熏臘肉、打糍粑,我們無拘無束地踩高腳馬,比試本領(lǐng),經(jīng)常玩得汗流浹背。
二狗家門前是一塊冬水田,我們一塊到田埂上玩。
兔子一不小心,失去平衡,滾進(jìn)了田里,我們哈哈大笑。
兔子機(jī)靈著呢,他雙腳一彈,馬上站了起來。他說:“田里是干的,快下來呀?!?/p>
我們信以為真,一下田,才知道上當(dāng)了。田里的軟泥巴沾住了高蹺,根本走不動,褲腳上沾了不少泥巴。我一腳沒有邁動,一屁股坐到地上,成了一個小泥人……
踩高蹺看起來簡單,里邊學(xué)問大著呢!還記得北京奧運(yùn)會上的踩高蹺表演不?那可真叫“高”啊!